APP下载

上甘岭的坑道战

2020-11-18梅兴无

红岩春秋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上甘岭坑道高地

梅兴无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莫过于上甘岭战役。当时,武器装备处于明显劣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殊死较量中,之所以能够克敌制胜,一个主要原因是志愿军利用坑道战,有效地削弱了敌人空炮火力的杀伤效果,较好地保存了志愿军有生力量,杀伤、消耗、钳制了敌人,最终赢得了战役的胜利。

筑城

1951年6月,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转入战略防御。“联合国军”依靠装备物资上的优势,对志愿军发动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在美军猛烈的空炮火力下,志愿军阵地防御工事被大量摧毀,人员大量伤亡。

为提高生存能力,志愿军在战斗实践中不断改进工事。在夏季防御作战中,志愿军第47军140师的战士在阵地堑壕壁上挖防炮洞(俗称“猫耳洞”),某班创造性地将两个加深的防炮洞连在一起,形成U形小坑道。有了这种坑道,敌人轰炸时,战士们进洞隐蔽;敌步兵进占表面阵地时,战士们冲出去杀敌。这样,具有作战功能的坑道基本成型。

坑道工事解决了在敌人强大火力突击下志愿军有生力量的保存问题,大大增加了防御的稳定性。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对此极为重视,钻进坑道视察,称赞其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创造”。苏联顾问团总顾问还向140师师长黎原询问坑道是谁发明的,“应当给这个人以很大奖励”。黎原回答:“这个人叫‘群众,是广大指战员用鲜血和汗水发明创造的。”

此时,“联合国军”的秋季攻势已被粉碎,战场相对平静,彭德怀下令全军大规模构筑坑道工事。志愿军在战略防御地带筑起一条“地下长城”,因此,构筑坑道被称作“筑城”。

1952年4月26日,志愿军总部召开各兵团、各军参谋长筑城会议。会议指示,坑道工事必须达到“七防”,即防空、防炮、防毒(疫)、防雨、防潮、防火、防寒;坑道工事必須与野战工事相结合,成为“四能”的完整体系,即能打(消灭敌人)、能防(保存自己)、能机动、能生活。

当月,志愿军第15军接防五圣山阵地。其前沿阵地有两个高地,一个537.7高地(美军称狙击兵岭),一个597.9高地(美军称三角形山),只有3.7平方公里。因山麓有个小村子叫上甘岭,故两个高地被称作上甘岭。

15军接管防区后,军长秦基伟发现五圣山阵地筑城滞后,立即向志愿军总部汇报。总部急调12军、60军的坑道作业部队前来协助。15军召开全军师团干部会议,传达志司筑城会议精神,要求“紧急动员起来,突击筑城,准备粉碎敌人进攻”,并邀请12军31师参谋长和20兵团工兵主任介绍筑城经验,军、师、团相应成立筑城指挥部,提出“破开山腹筑长城,挖空岭心安我家”的口号。

在12军、60军大力协助下,15军筑城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缺乏工具,战士们就自建铁匠炉,收集战场上的炮弹皮和装备残骸打造铁锤、钢钎等。没有炸药,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拆卸敌人未爆炸的炮(炸)弹,掏出了3700余公斤炸药,用于坑道爆破。战士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钎,一边战斗、一边筑城。敌军在上面打炮,志愿军战士在下面放炮(坑道爆破),爆炸声此起彼伏。

经过三个月的艰苦施工,15军阵地上共修筑坑道9000余米,挖堑壕、交通壕50000余米,挖了4条反坦克壕,铺设鹿砦、铁丝网5000余米,五圣山阵地建成了一套完整的“四能”坑道体系。

拼夺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发动“金化攻势”。志愿军15军45师在金化以北的上甘岭,依托坑道反击歼敌。

当天,“联合国军”突袭上甘岭,动用300门火炮、27辆坦克和40架飞机,对597.9和537.7高地猛烈轰击,火力密度高达每秒落弹6发。强烈的冲击波震撼着隐蔽在坑道里的志愿军指战员,不少人的舌头、嘴唇被牙齿磕破,一个17岁的小战士竟被活活震死。在密集的空炮火力下,敌人暂时占领了表面阵地。

秦基伟下令45师全力反击,收复失地固守。597.9高地是双方争夺的焦点。志愿军守备部队是134团8连,是该师的王牌连队,当炮火开始延伸射击时,8连冲出坑道,攻下1号阵地,接着进攻3号主峰阵地。不料被敌一地堡火力所阻,8连两次组织爆破均未成功。负责掩护的机枪手赖发均,带伤匍匐前进到距地堡两米处,拼尽全力扑向地堡,拉响了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

8连夺下3号主峰阵地后,在攻击9号阵地时遭遇敌主地堡密集火力阻击。战士龙世昌携爆破筒冲上去,左腿被齐膝炸断。他顽强地爬到地堡前,将拉燃的爆破筒从射击孔插进去,里面的美军将爆破筒推出,再插再推,龙世昌用胸脯死死顶住,地堡被炸毁,他壮烈牺牲。8连乘势收复9号阵地。

10月19日,从另一个坑道反击出来的135团6连出击分队,先后攻占6号、5号、4号阵地,当攻到0号阵地时,6连只剩下16人。他们编成三个小组连续攻击,全部伤亡。这时,黄继光、吴三羊、肖登良三位通讯员主动请战。他们在连指导员冯玉庆和排长钟仁杰的机枪掩护下向地堡冲去,很快炸掉两个子堡,但吴三羊牺牲,肖登良受重伤。黄继光继续向主堡冲去,却在跃进中受伤。他爬到主堡前投出手雷,炸塌一个射击孔,敌人又换一个射击孔射击。黄继光全身七处负伤,且无武器,他吃力地爬到地堡的射击死角,一跃而起,用胸膛堵住正喷射火舌的枪眼。在英雄壮举的鼓舞下,后续部队攻占0号阵地,上甘岭597.9和537.7高地全部夺回。

敌人在强大的空炮火力支援下,轮番向两个高地发起猛烈反扑。较量的结果是,敌人白天进占表面阵地,志愿军夜间反击,两个高地呈昼失夜反的局面。七天里,志愿军45师投入兵力达21个连,各连伤亡超半,个别连队只剩下几人,“王牌”8连仅剩15人。在战役最艰苦的时刻,45师师长崔建功向秦基伟立下誓言:“请一号放心,打剩一个连,我去当连长;打剩一个班,我去当班长。只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岭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

鉴于45师在连续一周的拼杀中伤亡巨大,秦基伟决定对该师“输血”,从军机关和直属队抽调1200人组成13个连队,补充给45师,并调29师5个连参战。同时“减负”,将45师除上甘岭两个高地以外的其他防务移交给29师。此外,对军事行动作出重大调整:不再死守上甘岭表面阵地,依托坑道,改用坑道战为主要作战手段,拖住并消耗占领表面阵地之敌,使其不能向纵深阵地进攻。利用擅长夜间作战的长处,派出小分队袭击占领表面阵地之敌,以逐渐拖耗敌军,待敌人师老兵疲之际,再进行全面反击。

坚守

597.9高地位于上甘岭西南约1000米处,共有三条大坑道、八条小坑道和30多个简易防炮洞。当时三条大坑道和五条小坑道都在志愿军的控制下,其中8连守备的1号坑道位于1号阵地下,是最大的坑道,呈F形,顶部是厚达35米的石灰岩,坑道的两个洞口都向北朝着五圣山方向。

“联合国军”占领表面阵地后,对退守坑道的志愿军展开全力围攻,如采用无后坐力炮抵近射击、炸药包爆破、手榴弹轰炸,以摧毁坑道口;从通风口向坑道灌毒气、瓦斯,企图把志愿军闷死在坑道里。1号坑道的两个洞口被炸塌,8连伤亡37人才将洞口重新掏开。敌人从坑道顶部凿眼装药爆破,将2号坑道炸塌近30米,坑道里的4连被土石压死2人,压伤6人。

为了反击敌人的破坏,坑道部队一面呼叫纵深炮火,一面主动出击。主动出击的一种方式是以冷枪狙击杀伤目标,在坑道口设置隐蔽火力点,由1至2人以机枪或步枪进行狙击。另一种方式是战斗小组趁夜潜出坑道,对占领表面阵地之敌进行袭击。午夜到拂晓前,小组人员3至4人趁敌疲惫、警戒疏忽时,秘密接近敌工事,投掷爆破器材后迅速撤回坑道。

在1952年10月21日到29日的坑道战斗中,虽然两个高地的表面阵地多数时间在敌人手中,但坑道部队利用敌人死守阵地的机会,发动夜袭158次,以伤亡2000余人的代价,歼敌4700余人。美7师因伤亡过重无力再战,只好把攻防任务交给韩2师。

“联合国军”在对志愿军坑道进行破坏的同时,还对坑道部队与后方的交通线实行炮火封锁,使得我坑道部队兵员、物资补给极端困难。五圣山部队距上甘岭坑道最远不过1000多米,但从五圣山运动到坑道要通过敌人10道封锁线。每运动一步,都可能流血牺牲。

随着坑道部队伤亡不断增加,纵深部队一个排、一个班地不断给予补充,到后来师团两级机关几乎连勤杂人员都用光了。秦基伟咬咬牙,又把军部警卫连96人派往597.9高地1号坑道。

为了给坑道补给必需物资,秦基伟下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东西送进坑道。在通往上甘岭两个高地的山路上,火线运输队采取“匍匐运输”“接力运输”的方式,不惧流血牺牲,千方百计把物资送进了坑道。

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坑道处于粮尽水缺的境地。食品主要是压缩饼干,开始时每人每天可发一袋,到后来每人每天只能发两块。由于缺水难以下咽,饼干放入干燥的口中竟能把舌头硌破,战士们只好把饼干放在地上,待其吸收些水分后再啃。

战士们几天喝不上一滴水,只好喝尿液来解除难忍的干渴,大家还乐观地称之为“光荣茶”。因饮水运输实在困难,只有运送既能解渴又能充饥的萝卜,但吃萝卜容易上火,坑道部队建议改送苹果。秦基伟下令在平壤紧急采购了3万多公斤苹果,并规定谁送一篓苹果进坑道,记一次二等功。一次,由于炮火封锁,送到1号坑道的苹果只剩一个。苹果交给了连长,连长不舍得吃传给战士,苹果就在坑道内传来传去,最后连长下令,大家才一人咬一口。

坑道里挤满了战斗员、伤员以及烈士遗体,各种气味令人窒息。因生存条件极差,伤员只好任凭伤口发炎糜烂,不少人因此牺牲在坑道里。8连曹排长受伤部位特殊,排尿异常困难。十六七岁的女卫生员王清珍插上导尿管给他导尿,曹因紧张加上膀胱憋胀和伤口疼痛,怎么也导不出来,王清珍就用嘴吸导尿管帮助他排尿。

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志愿军指战员顽强地坚守在坑道里,使占据表面阵地的敌军如同呆在火山口一般,终日惶恐不安。

反击

1952年10月25日,秦基伟在道德洞军部会议上指出:“目前整个朝鲜的仗都集中在上甘岭打,这是15军的光荣。我们已经打出了很硬的作风,敌人比不了这个硬劲。战场上常常是这样,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敌人也可能更困难,这时候就要较量胆魄和意志。”

“联合国军”为了拿下上甘嶺,不断增兵至6万人左右。志愿军也不断增兵,将第12军第31、第34师配属给第15军,归秦基伟统一指挥,总兵力达到4.3万人。随着双方兵力大幅增加,上甘岭战斗发展成为战役规模。

11月1日,志愿军第15军45师发动最后一次反击,占领597.9高地主峰,然后交给第12军31师91团8连接防。当日下午4点,敌人攻占10号阵地,91团8连10余名战士冲上去,投掷大量手榴弹,把阵地夺回。5点左右,1号阵地只剩朱有光、王万成两名战士。敌人蜂拥而上,朱有光和王万成先后扑向敌群,拉响了爆破筒。

11月5日,91团5连1个班坚守597.9高地的3号阵地,连续打退敌人的七次冲锋,全班只剩下胡修道、滕土生两人。中午开始,敌人加强攻击,滕土生及增援上来的另两名战士伤亡。胡修道击退敌人多次进攻,一人毙伤280余人,寸土未失。

志愿军经过反复拼杀,于12月5日全面收复和巩固597.9高地。12月6日,美第8集团军被迫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联合国军在三角高地(即597.9高地)是打败了。”

11月6日开始,12军作战重心转向收复537.7高地。31师92团于11日全面收复537.7高地。此后一周,92、93团轮番上阵巩固高地,但未能彻底控制阵地。11月18日,34师106团接防。清晨5点,在“联合国军”猛烈的炮火下,6号阵地上唯一坑道被炸塌,8连20余人全部牺牲。炮击过后,敌军以一个连的兵力对6号阵地发起集团冲锋。双方激战到次日凌晨,6号阵地落入敌手。

11月20日4点,9连发起反击,经过两小时恶战,将6号阵地夺回。天刚亮,敌军发起攻击,志愿军用手榴弹、爆破筒击退敌人六次冲锋,坚守6号阵地。11月25日,106团将537.7高地移交给29师。上甘岭战役终以“联合国军”的失败而结束。

上甘岭战役历时43天,597.9、537.7高地被炮弹、炸弹削低2米,表面的土石被炸成1米多厚的粉末。但坚守阵地的志愿军指战员们采用以坑道为依托的阵地防御战术,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阵地上。美国人不得不承认志愿军上甘岭阵地是“攻不破的东方堡垒”。

猜你喜欢

上甘岭坑道高地
以“四精四度”推进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打造孝善高地 与鄢陵同行
血战上甘岭的虎将秦基伟
你所不知道的上甘岭战役
抗美援朝主题故事片《上甘岭》完成4K精致修复
王耀南少将赴朝鲜开展坑道战
战时指挥所
德国高地武器公司OA—10 DMR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