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支部建设》的深切情怀

2020-11-18

支部建设 2020年22期
关键词:支部建设忻州市先锋队

□ 孙 静

我是1996 年大学毕业的,毕业后没有落实到工作单位,在社会大家庭里锻炼了近十年,于2005年8 月参加了忻州市考试,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忻州市建设局。我被安排到单位机关党委上班,从事党务工作,在工作中结识了《支部建设》,此时已更名为《先锋队》。当时我还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然而对于党并不陌生。

儿时,常听妈妈讲她叔叔的抗日故事,我的二外祖父是在抗日时为了保护他的战友,被日本人杀害,光荣成为一名烈士。他牺牲后,我的外祖父接过革命火种继续奋战。受革命家庭的熏陶,我的母亲很小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父亲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将入党誓词记得滚瓜烂熟。

工作中,每当收到《支部建设》(原名《先锋队》),每期我都认真阅读,从中吸取养分,那时不像现在网络信息发达,纸质媒介占有很大的份额。每一个栏目我都会过目一次,对于好的句子、励志的话语,我都会用红笔加以勾描,有时会记在一个专门的本上。

我所在的单位是一个业务性很强的单位,有的同事,私下里让我调到业务科,但我并没有对自己的初心有过动摇,我热爱党务工作。虽然在物质上没有那些在业务科室的同事丰裕,但我却从自己喜欢的《先锋队》杂志中默默地汲取养分,收获了饱满的精神财富。

《先锋队》合理的栏目布局,让我从中学到的不仅是关于党发展的历史,还有许多为党无私奉献的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这期间由于工作努力脚踏实地,我光荣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党务工作一干就是8 年,在别人看是不起眼的、没有油水的岗位上我兢兢业业工作,锤炼了我的党性,培养了吃苦耐劳、忘我的工作作风。无论何时我都要求自己率先垂范,没有《先锋队》的滋养,也许我不会有这样的作为。在杂志的字里行间行走,感悟那流逝岁月里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体悟党的伟大、感悟强大的精神力量。

2008 年5 月12 日,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面对这突如其来给灾区同胞造成了巨大创伤和痛苦的灾难,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为帮助灾区同胞战胜灾害献出一份爱心,我积极组织捐款。5 月18 日前,共捐411800 元,经再次积极号召广大党员,二次捐款117600 元,随后将529400 元捐款送到灾区。成立了忻州市援川建房先遣突击队临时党支部,由市园林处支部书记赵葆春担任支部书记,在援川建房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正是这样的历练,2011 年忻州城区开启大干城建年,我被抽调到忻州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总指挥部工作。虽然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但从没忘记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时刻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业余时间在《先锋队》——我最爱读的刊物陪伴下,一个人静静地展开书本,在那墨香里品味那种厚重的收获。

2019 年单位改革,我到了新的工作单位,但庆幸的是能与中断了几年后的党务工作久别重逢,其中的甘甜只有热爱过这份工作的人才会体味到。此时网络的发展,使原本单一的平台多样化,我可以通过“三晋先锋”平台学习各种党务知识,同时还能收到邮寄来的《支部建设》。我这个70 后还是钟情于纸质的《支部建设》,手捧书本、墨香四溢,纵情恣意于字里行间,收获满满,也感谢辛勤付出的编辑工作人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会一如既往地爱着《支部建设》,让她成为我从事党务工作的“加油站”。

猜你喜欢

支部建设忻州市先锋队
大同市文联、市文艺创研中心党员先锋队下沉社区疫情防控
彰显高校师生党员先锋队特性的路径探析
试论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主动适变,积极进取
新时期武警基层军政主官团结共事方法初探
高校学生党支部实践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
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品牌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