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合并脑动脉狭窄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Hcy水平与IMT值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2020-11-17孔庆飞班立芳周文明冯少阳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21期
关键词:颈动脉细胞因子内膜

孔庆飞,徐 媛,班立芳,班 勇,周文明,冯少阳

1.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郑州 450015;2.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郑州 450053;3.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郑州450015;4.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超声科,河南郑州 450015

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而导致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急骤起病是其临床主要特点,病情进展十分迅速,病死率与致残率均较高,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均可造成严重影响[1]。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多项研究表明,脑动脉狭窄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颈动脉内膜对于评估脑动脉狭窄的病情和预后具有一定帮助,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主要参与机体血栓形成与血管内皮损伤过程,可导致脑动脉狭窄的发生[2-5]。本研究通过检测脑梗死合并脑动脉狭窄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Hcy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的变化并分析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监测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脑梗死合并脑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均符合诊断标准[6],排除患有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心、肝、肾脏器严重异常患者。其中男52例,女42例;年龄45~80岁,平均(56.97±8.40)岁;病程1~14年,平均(6.58±1.46)年;根据脑动脉狭窄程度分为Ⅰ级(狭窄程度<50%,25例)、Ⅱ级(狭窄程度50%~70%,40例)和Ⅲ级(狭窄程度>70%,29例)。所有研究对象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通过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于干燥试管内,应尽量避免溶血、脂血等情况。1 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检测如不能在24 h内完成,应将标本冻存于≤-20 ℃的冰箱中不超过72 h。采用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仪器型号Beckman Coulter Navios 10 COLORS/3 LASER流式细胞仪,试剂购自青岛瑞斯凯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研究对象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8水平;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仪器型号Siemens ADVIA 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购自宁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检测研究对象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酶比色法(仪器型号Roche cobas c 31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购自瑞士罗氏诊断)检测研究对象血清Hcy水平。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颈动脉彩超,根据颈动脉IMT值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IMT<1.0 mm,32例)、颈动脉内膜增厚组(IMT 1.0~1.5 mm,46例)和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组(IMT>1.5 mm,16例)。

2 结 果

2.1不同狭窄程度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Hcy水平、IMT值比较 研究对象脑血管狭窄不同程度间血清TNF-α、IL-6、IL-8、CRP、Hcy水平、IM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脑动脉狭窄Ⅱ级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Ⅰ级患者,Ⅲ级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Ⅰ级和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狭窄程度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Hcy水平、IMT值的比较

2.2不同程度颈动脉内膜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Hcy水平比较 颈动脉内膜正常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组、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组组间血清TNF-α、IL-6、IL-8、CRP、Hcy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颈动脉内膜增厚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和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研究对象血清炎症细胞因子、Hcy与IMT值的相关性 研究对象血清CRP、TNF-α、IL-6、IL-8、Hcy水平与IMT值均呈正相关(r=0.484、0.370、0.394、0.519、0.441,均P<0.05)。

表2 不同程度颈动脉内膜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Hcy水平比较

3 讨 论

脑梗死合并脑动脉狭窄的病理基础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血管内皮损伤,其中颈动脉IMT值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及预测脑血管发病的指标之一[7]。本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随着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颈动脉IMT值逐渐升高,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8],提示颈动脉IMT值对于评估脑梗死的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慢性炎性反应过程,TNF-α、IL-6、IL-8和CRP等炎症细胞因子大量分泌释放,并在体内聚集,促进脂质沉积和血栓形成,同时还可导致斑块破裂和血管内皮损伤,最终诱发机体缺血性脑动脉再狭窄[9]。TNF-α在炎性反应中,通过介导免疫毒性和细胞毒性等,改变血管内壁通透性并加剧血管内皮损伤,同时还可诱导IL-6、IL-8等其他炎症细胞因子分泌,介导凝血反应,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及血栓形成,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进而导致缺血性脑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细胞因子水平与脑组织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存在一定关系[10-12]。CRP是细胞急性损伤中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是一种炎性反应标志物,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直接诱导脑动脉狭窄[13]。本研究发现,随着研究对象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血清TNF-α、IL-6、IL-8和CRP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4-15],说明炎症细胞因子参与机体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对于脑梗死合并脑动脉狭窄的诊断及病情发展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Hcy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重要物质,国内外许多学者均认为Hcy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其可以诱导炎症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促使机体出现慢性炎性反应,直接或间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同时,还可以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氧自由基的生成,影响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并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导致血栓形成[16-18]。本研究发现,随着研究对象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血清Hcy水平也随之升高,说明Hcy参与脑动脉狭窄的病理过程。

本研究还发现,随着颈动脉内膜程度的加重,研究对象血清CRP、TNF-α、IL-6、IL-8、Hcy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且上述指标水平与IMT值均呈正相关,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19],说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Hcy与IMT值的变化密切相关,可较好地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情况,为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提供一定依据。

综上所述,血清炎症细胞因子、Hcy水平与颈动脉IMT值存在相关性,三者共同参与脑梗死合并脑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过程。

猜你喜欢

颈动脉细胞因子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