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滴水入海方永恒:“内外兼修”模式下的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经管类专业为例

2020-11-17李文涛孙继薇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课程育人

李文涛,孙继薇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 300350;天津市西青区为明双语实验学校,天津 30038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使新时代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更加明确。

进入新时代,面对各种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的育人模式如何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和社会变革;如何把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转变为专业课与思政课共同发力、深度融合、协同前行,相得益彰的全新育人模式;如何使立德树人与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贯穿到高校专业教学与实践中去,是当前高校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因此,只有不断创新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新理念、好做法,才能实现三全育人模式的全覆盖,构筑“大思政”的专业育人新格局。

当前,高校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上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很多专家学者也都在不断探索如何构建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的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理论与方法。如学者陶玉芳提出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在专业实践教学中要不断融合思政教育元素,体现思政教育内涵。学者叶莲提出了素养与课程思政的一致性问题,为课程思政融合专业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设思路。学者畅童娜等提出专业实践教学与课程思政要融合教学方法、师资团队和激励机制等方面。针对学者们的研究内容和思路方法,有些高校也在积极探索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模式,形成了结合自身特点的建设思路或方法,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课程思政。但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特别是在课程的设计路径、效果评价、保障平台、创新模式上仍然后劲不足。尤其是在课程的讲授环节,教师多以传授具有思政元素的教学案例为主,“学生听+教师讲”的传统授课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却往往忽视了在课程设置上占据重要地位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兴趣强、参与度高)。尤其是多以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练为主的经管类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相比理工科专业而言,实训手段相对单一、实训效果相对不足,这也进一步导致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定位出现一定偏差、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较低、校企合作程度有待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改革动力明显不足,学生对于专业课程思政实践内容的认同度和获得感相对较低等诸多问题。基于问题,经管类专业如何在实践教学环节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元素,如何展现实践育人的课程目标就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因此,只有不断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借鉴成功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并以“滴水入海方永恒”的理念和智慧,以“内外兼修”的实践教学模式来提升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环节“内涵+模式”的建设力度。

“滴水入海方永恒”——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高校的每一个课程就像水滴一样,只有融入到课程思政建设的“大海”中,才能使专业课程思政起到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同时,要让每一门课程即要保持独立自主、鲜明个性的专业特色,又要识大局、真育人,真正发挥专业实践育人的独特优势,并通过道德理想内化于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最终实现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滴水入海方永恒”的建设效果。

“内外兼修”——在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兼顾课堂内和课堂外两大育人环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经管类专业理论化知识为主的特点(有别于理工科专业实训实验内容多的特点),通过专业知识的主题式、类型化为手段的实践教学方法,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为主线设置不同的实践主题,结合专业特色进行积极探索,不断提高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感染力,让学生成为“内以修心、外以练技”的社会栋梁之才。

基于此,运用“滴水入海方永恒”的建设理念,通过“内外兼修”的构建模式,结合经管类专业特点,不断创新建设思路,提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思政建设策略,确保实践教学取得实效,最终构建融合专业发展的“大思政”体系新格局。

一、明确立德树人的专业实践教学定位

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支柱,处理好专业实践技能提高与学生道德素养提升的关系,使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不仅作为知识与能力的传授平台,更作为专业素养与道德水平的展示平台,真正起到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效果与教育目标。

专业课程思政并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因此要避免将德育内容生硬的楔入到专业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以经管类专业为例,在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时,要科学布局、整体规划,注重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要真正做到思政元素的“润物细无声”。课程内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的热点讨论、情景摸拟、学生讲授、专题辩论、影视网络资料教学实训等。针对校内实训环节,要紧紧围绕“爱国主义+道德品质”案例与热点问题的融入,如可通过“学生自主讲解+专题知识辩论”的形式感受正能量。课外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专题讲座、调查体验、社会与服务实践、定岗实训等。校外实训环节要紧紧围绕“专业实践+祖国成就”的相关契合点,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自我表达、勇于探索,真正感知祖国的伟大成就,树立大学的责任担当意识。

二、提升“传道+授技”型实践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

不断提升基于课程思政培育理念的创新性实践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以高质量、高标准的教师团队服务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发展需求。

教师是专业课程的实施者,是教学实践的组织者,教师不仅要进行专业前沿知识的传授,更要把传播知识与真理、塑造学生品行与人格作为教书育人的灵魂,真正起到“传道者”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要努力提升教师的思想认知、理论修养、知识与技能的整体水平。高校要关注师资队伍的建设,制定即结合专业师资需求,又行之“高效”的培养模式,把“素养+德育”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育人要求+价值观教育”等相关内容融入专业教师的培育体系。定期组织专业师资团队开展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学习与培训,提高教师开展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能力;鼓励教师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开展融合课程思政专业实践教学的教改、科研项目的研究,使课题研究成为推动实践教学的重要推动力量;让教师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及时总结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典型案例,形成参考性强、推广价值高的系列典型案例,为提升课程育人效果提供案例借鉴。

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结合经管类专业特色,不断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积极带领学生“走出去”,走进结合专业前沿知识的祖国成就中,着力培养学生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不断增强自身的亲和力、感染力,强化专业教师作为学生专业能力和价值观引领者的影响力。拓展“请进来”的教学模式,积极聘请或邀请企业讲师“进课堂、传技能、育素养”,把社会的用人标准通过企业讲师讲授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做到“懂标准、勇实践、提素质”,真正实现“滴水入海方永恒”的育人效果,达到“实践练人+思政育人”的教学目标。

图1 课程角色定位关系图

三、创新评价模式,深挖教学资源,强化校企合作,打造精品课程

结合专业特色的精品课程打造是构建“内外兼修”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基础,精品课程的构建必须以“滴水入海方永恒”的“实践练人+思政育人”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效果为基础,以模块化课程建设为标准,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符合专业特色的德育元素,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同时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思路为准绳,通过任务式、岗位化的方法来强化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布置与德育教育相关的专业实践类学习任务,强化德育专业教育的内在属性。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建立以阶段性任务成果为主的考核模式,重视实践过程的掌握,强化“专业技能+岗位素质”的评价。同时,考核内容要不断创新,不断增加学生在企业实践、学科与专业竞赛、科学研究(专利研发、项目研究等)、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专业课程实践考核的加分或置换(可与校内实践实训学分相互置换)比重,积极倡导学生投身各种类型的岗位实践,使学生由参与实训转变为主动实践,让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技能水平,增强专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真正形成由单一评价模式转变为以过程考核与结果考评相结合,以“学生成长+专业发展”为标尺的综合评价体系,最终形成教书育人与实践育人的有机统一,真正起到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使教育效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拓展课程资源的获取渠道,打造专业化的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平台,坚持课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同发展、共提升,使课内实训内容与课外实践体验深度融合、个人技能提升与自身专业素养相衔接、锤炼意志品德与自身使命担当相匹配,从而把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打造成为“专业知识+德育培养”相互融合的主阵地。要不断强化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要不断深化企业在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中的作用。通过建立校外企业实践基地,定期深入企业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成立企业扶持的学生科研或创业团队,来强化学生对于前沿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利用企业资源共建校内实践平台,引入企业管理模式,设置与企业相匹配的岗位,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聘请企业讲师深入课堂开展专业前沿的讲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加强课程制度建设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专业课程思政中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水平。以学校为主导,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引领,以“学院+专业”为基础,以职能部门为辅助,探索“专业课程思政”的一体化管理路径。

同时,不断完善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机制与体制建设,以制度保障课程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将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师、学管队伍及企业或社会资源共同打造成“实践育人共同体”,实现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优势互补、有机统一,最终构建符合经管类专业自身特点的“专业教育+思政培育”的专业思政精品课程。

教学模式多元化结构如图下所示:

图2 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模式结构图

结束语:

“内外兼修”模式下的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必须坚持以“滴水入海方永恒”的理念和智慧,以“内外兼修”的构建模式完成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环节的“内涵+模式”建设。着重通过树立“思政育人”的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提升“传道+授技”型实践教学团队的构建力度,深挖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打造精品课程,并不断创新考核模式等策略来构建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教学育人模式的长效运行机制,确保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效果取得实效,真正构建“大思政”的新格局,服务于经管类专业人才培育的新要求。

猜你喜欢

经管类专业课程育人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3年2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