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弱水三千,为何只取一瓢饮?

2020-11-16解文莉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材解读严谨性科学性

解文莉

摘 要:在大大小小的美术教研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教师拓展了许多教材以外的信息资料,在设计应用领域,我们可以理解为教师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在造型表现领域,我们可以理解为造型丰富性的引导;在综合探索领域,我们可以理解为教学综合性的提升;在欣赏评述领域,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欣赏版块的拓宽。无论哪个领域的教学设计增添删减,教材中给出的信息似乎都有其合适的解释。然而,我们这种自以为合理、合适的修改是否论证了它的严谨性?笔者研读浙美版三下美术教材《南宋官窑》一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发现了教材的微小调整,从而引发了深度的思考。

关键词:南宋官窑 教材解读 科学性 严谨性 实践性

小学教材的欣赏课教学是很多教师望而却步的教学内容。这种畏惧并非来自课堂把控能力的不足,而是源于对教学内容的深邃性与丰富性的把握和了解不足,导致很多教师无从下手,常规的欣赏课也就变成了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然而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我们逐渐沉淀下来各种对教材的深入思考,开始萌生了深入研究欣赏课程的冲动。本学期笔者所执教的年级中有《南宋官窑》一课,在课堂教学实践针对完全使用教材中给出的图片进行教学引导,回避教材以外有争议的图片资料,关注教材中呈现的每一个细小的文字进行了一次教学尝试,亦算是人到中年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找寻。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似乎开始理解教材的编撰者为何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一、尊重教材,选择科学的教学内容

面对南宋官窑这样一个版块式呈现的教学内容,很多教师在面对教材的初期,选择的第一策略是百度。通过百度资料的丰富来另辟蹊径,体现其课堂教学设计的新颖性、时尚性。面对这样的教学思想,个人存有保留意见。原因有三:

1、教材的审定具有严谨性

我们拿到教材常常被教材中熟悉的图片所迷惑,很多人认为这种认知度极高的内容不必再做讲解。其实不然,每一册教材的诞生,都需要经过国家各部委的专家反复审核敲定。这些专家通过多年的实践科学合理地论证了教材中每一幅图片存在的严谨性。一旦发现问题都会及时进行调整。通过《南宋官窑》一课的执教,笔者发现2018版的教材比2015版右下角少了一幅南宋官窑葵瓣洗的图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本着一种好奇的心理,笔者有幸联系到了仅有几面之缘的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朱敬东先生,在他的帮助下得到了出版社社长的明确回复:这件瓷器是不是官窑出品还存在异议,所以拿掉。面对这样一种严谨、科学的审定态度,我们怎可以再对教材不理不睬,怎可以任意替换教学内容?我们需要做的是:对教材尊重、遵從。

2、教材的确定具有科学性

编写教材绝非我们想当然的将图片取来随意而用,这些图片大都经过反复论证其存在的科学性、合理性才会编入教材。例如教材中涉及的南宋官窑瓷器,打开百度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官窑瓷图片。作为一个不懂陶艺、不懂古玩的美术教师,我们如果自由地选择高清美图极有可能误导学生。在这个真假难辨的高科技时代,如果我们尊重教材,按照教材的提示与引领去开展课堂教学,或许我们的课堂不会很精彩,但会很精准。两相比较之下,如何取舍不言而喻。

3、教材的编写具有实践性

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都是经过课堂检验论证后方被采用的,并非编撰者的任性而为。印象深刻的是老教材中有一课《山外有山》,原版教材中呈现的作业引导是利用立体拼贴的方式制作前后的山体,从而体现山峦的连绵起伏。在浙派名师的教学展示活动中,我们被特级教师朱敬东采用的水墨层叠的浸染呈现方式所深深的震撼!笔者也在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们一起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探索。虽然没有大师课堂的作业效果震撼,但是孩子们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当新版教材呈现在我们眼前时,这种令我们欣赏折服的、经过实践检验的作品呈现方式就已经走进了教材。这种调整是与时俱进,也是在众多观课者见证下的实践性强的教学案例。

基于以上思考,更加坚定了我使用教材、尊重教材的信念。笔者的《走进南宋官窑》教学设计从教材上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图片开始,尽量做到不丢弃,不放弃,把教材上的每一个图片,每一个文字都融入课堂。一路蹒跚走过颇有收获。

二、深入解读,拓展丰富的教学外延

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自古有之,我们作为教材的使用者,学生知识给予的引领者必须具有读活书的能力。

1、读教材,关注图片信息

翻开教材,它所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张张会说话的图片。本课教材共收入图片14张,其中南宋官窑博物馆图片1张,南宋官窑瓷图片8张,宋代汝窑青瓷图片1张,南宋官窑遗址2张,学生参观博物馆图片1张,还有1张是一位正在制作瓷器的艺人的图片。面对这些信息,我们该怎样解读呢?粗略浏览后可以立即发现,引领学生欣赏南宋官窑瓷之美、感受它的艺术特征是本节欣赏课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板块的的教学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然而课堂的架构并不是单刀直入和学生直奔重点进行消化、学习就可以了事的。美术课堂教学传送知识重要,但是关注审美更重要。一堂优秀的美术课,不仅仅要有美丽的图片、美丽的作品、美丽的语言,还要有美丽的设计,教师要通过合理完整的教学流程关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

面对《南宋官窑》一课,我们跳过南宋官窑瓷器可以发现剩下最多的就是南宋官窑遗址图片2张和南宋官窑博物馆图片1张。这三张看似普通的图片其实是在提示我们关注南宋官窑的社会价值与历史价值。比如:什么是南宋官窑?南宋官窑在哪里?为什么要建南宋官窑?南宋官窑的遗址是什么样的?这些看似与美瓷欣赏无关的课堂教学“略写”部分却是值得我们用心思考如何在课堂上有效落实的。我们既需要将知识讲解到位,又需要快速高效的落实,这样的教学环节处理既能体现教师对教材解读与把握的深度,又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

读过前面的所有图片,仅剩一张制瓷艺人制作瓷器的美图。初识此图,并未引起笔者的关注,想当然地认为教材无外乎是在引导孩子们明晰瓷器的制作过程而已。研读教材之余翻看其他各册教材发现关于制作方法的引导尤其是在欣赏课,很少会出现制作者的图片(多为局部制作特写),那么此处意义何在?带着些许的困惑开始查阅资料,在资料中获悉原来这个手艺人通过对南宋官窑瓷碎片的研究,还原了八百多年前就已经失传的制瓷工艺!教材这种含蓄的陈述考验了教师对教材解读的深度与态度。

2、读教材,关注文字信息

文字的陈述比图片的含蓄来的直白。教材的文字部分向我们介绍了宋代五大名窑;引导学生了解南宋官窑瓷的三大特点:粉青釉色、紫口铁足、文武纹片;交代了南宋官窑瓷在瓷器文化中的地位;引导学生欣赏南宋官窑瓷器,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这些信息有效引导我们在南宋官窑瓷的器型欣赏中要关注瓷器的釉色、纹饰,加上各种不同造型的图片也在引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观察器型,了解瓷器的用途。但就这些简约直白的陈述,教材就给我们一节课的教学提出来较高的标准。海量的信息虽无法在课堂上逐一呈现,却需要我们用心解读。这样才可以保证课堂上能和孩子们活跃的思维进行有效的碰撞。

3、读教材,关注信息外延

品读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精美页面,我们可以看到教材图文背后丰富的信息外延。就《南宋官窑》一课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图片的解读,认识南宋官窑瓷制瓷技术的还原者叶国臻先生;我们可以透过教材了解到南宋官窑瓷古朴、端庄的器型源自它的仿古特征;我们可以收获南宋官窑瓷紫口铁足的成因和它选用胎土密切相关;我们也可以通过教材的引导简单地了解南宋官窑瓷的辨识方法;所有的这一切没有呈现在教材图文中的延展内容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协助教师充实了课堂,让课堂教学变得有深度、有内涵。作为执教者,通过这样的细致而又深入地研究每一处教材的信息,不仅仅是养成了一种良好的教材使用习惯,更多的是累积了丰富的教学底蕴,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三、合理取舍,设计个性的教学流程

累积丰富的知识,为我们走进课堂,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做好了前期铺垫。然而面对我们查阅而来的丰富的知识内容该怎样进行取舍,有效地开展教学呢?这就是教师教学艺术与教学智慧的体现。

1、明晰主线,确定流程

通过各种资料的查阅和对教材的解读,可以在众多的教学资源中寻找适合自己教学风格和教学需要的内容开始进行教学设计。在《南宋官窑》一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经过反复思考确定了两条主线:知识线和情感线。两条主线交织融合、互助前行。在知识线条中,笔者在南宋官窑瓷的欣赏解读过程中全部采用教材提供的瓷器图片,从而保证所传授知识的准确性,并将课堂教学按照了解官窑信息、欣赏瓷器、修补瓷器几个大的板块进行课堂结构划分,有序开展课堂教学;情感线则是始终围绕知识层面板块推进,从最初的看窑到赏瓷以及对南宋制瓷工艺得以传承的赞美,始终不离美术课堂教学的本位,使学生懂得欣赏美、体验美、感受美。

2、明确方向,细节深入

确定了教学主线,我们的教学方向就变得明晰起来。各种教学细节的设计就成了当下需要认真思考的层面。

为了课堂教学的高速推进,并且结合我校寄宿制学习的特点,在快速入课后,笔者让学生根据课题说出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出自主学习单,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快速解决有关南宋官窑这一课题所能提出的:什么是窑?什么是官窑?什么是南宋官窑?诸如此类与南宋官窑密切相关的信息。通过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走进欣赏版块,通过图片赏美瓷,这是课堂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是美术教学价值得以体现的重中之重。在这一版块教学的设计中,笔者从瓷器的型、色、纹逐一引导分析,帮助学生感受南宋官窑瓷古朴典雅、晶莹润洁、自然风雅之美,让学生在距离自己生活遥远的古代瓷器欣赏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中国传统技艺的精妙。

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可以和学生尝试性地探讨瓷器的制作工艺,并且将叶国臻先生介绍给学生,教育学生要学会感念历史,不忘前辈的艰辛,关注文化的传承。

为了检验学生对于南宋官窑瓷的了解程度,在此处安排了南宋官窑瓷的辨识活动。通过这样的环节设置将教材中要求的南宋官窑葵瓣碗和南宋汝窑瓷碗进行了合理的整合,通过学生辨识的陈述,完成了更为丰富的对比。

课堂行进至此,是否设计课堂作业?按照教材提供的学习建议没有具体的作业导向要求,可是三年级孩子面对纯粹的欣赏似乎又稍有缺憾。如果此刻安排绘画尝试,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呈现,似乎都与课堂教学结合的紧密度不足,从而导致整节课的知识链条断裂。面对这个令人困惑的教学环节,在浏览南宋官窑微信公众号的过程中,笔者看到了几件破碎后拼贴复原的南宋官窑瓷展品得到了启发,于是确定本节课的实践体验为:瓷片拼贴复原。这样的实践任务既可以让学生感受考古学家器皿复原的艰辛,又可以让课堂环节之间得到很好的呼应。让孩子们懂得南宋官窑瓷存世有限,哪怕是一片碎瓷都应该珍惜保存。

3、深入实践,合理取舍

任何时候的课堂教学实践都会存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在一种教学设计没有走进课堂接受实践检验之前,我们都会被自己理想化的教学设计所欺骗。一旦步入实践就会发现各种设计上的瑕疵。最初的设计带入课堂,由于学习单中提供给学生的信息量过大,导致学生的学习时间拉长,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加上人手一份,学生没有通过团队合作提升学习效率。走进瓷器的欣赏分析,由于对学生最初学习能力的预计不足,过多的使用视频资料信息,导致学生处于信息过量轰炸的消化不良状态。于是对于教学设计开始狠下心来做减法。首先,合理删减学习单上的文本信息,对于本节课有关的文字资料进行合理的优化;其次,删减视频资料的长度,变换视频资料呈现的格式(将视频转换为GIF动态图片)缩短观看时间;第三,增加南宋官窑瓷关于器型、花纹的特色由来等问题更加深入的讲解,从而使整节课看起来節奏明快,重点突出。

正是有了这样的取舍,让我们的教学设计变得更加扎实、更加有效,教师的放、扶、帮、讲有节奏的呈。做到了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说、让学生做、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一切的教学活动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主体,让学生通过这种开放的、民主的课堂教学放飞自我,获得更加宽广、肥沃的学习土壤。

经过了4次的课堂教学实践后,一节完全做到以教材为本,尊重教材、秉着对教材内容不丢弃不放弃的课堂教学设计终于经过了课堂实践的检验。至此,作为一个对古董、文玩毫不了解的教师终于理解了教材编撰者的良苦用心。他们的反复检验提供给我们的都是“放心食品”。因为他们对教材态度严谨,面对琳琅满目的图片做到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而饮,我们又何必为了最求华丽的课堂效果而放弃教材的真爱呢?

经过此次的实践尝试,笔者也由衷地想说:其实过多的求新不如求实!当然,我们在教学理念上要一直求新,不要封闭自我。在常规教学过程中却要务必求实,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我们不能因为美术学科不会对孩子们升入初中造成任何不良的影响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上放飞自我、任性而为。我们严谨治学的态度是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对教材负责,面对网络质资源海量信息的弱水三千,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取教材内容这一瓢而饮!

参考文献:

[1]李力加.唤起知觉经验的美术学习【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3.

[2]李力加.名师如何练就名课【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10.

(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 浙江温州)

猜你喜欢

教材解读严谨性科学性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高职院学生严谨性培养
试谈参考书例习题中的“严谨性”问题
苏教版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新授课解读
教学反思的四个着眼点
关注解题中所设的隐患
单元教学模式下,如何进行教材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