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舞蹈艺术分类的点滴思考

2020-11-16王宁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6期
关键词:舞种古典舞编导

摘要:舞蹈分类的问题是中国舞蹈界长期讨论和关注的话题,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如何看待,我们不要片面的看待问题,我们要清晰看到双方的优缺点,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目光放得远一些,不要凭一时现象分析某一事物的存在,我们要站在“民族的、传统的”基础上。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至于舞种的分类与否都是促进舞蹈艺术发展的一种手段或是方法。

关键词:舞蹈;分类

舞蹈分类的问题是中国舞蹈界长期讨论和关注的话题,现在把他列出来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关于舞蹈分类一直是业内人士孜孜不倦论述的一个观点,不过最近好像大家的焦点已经不在这个话题上了,印象当中本人在北京舞蹈学院读本科的时候(2007年 -2011年)正值此话题的讨论高峰期,“什么是古典舞、什么是当代舞、什么是现代舞;现代舞和当代舞的区别是什么?古典舞创作与当代舞的区别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是整个中国舞蹈界一直追问的话题,院校、团体、协会、研究机构都参与到了讨论中,有理有据乐此不疲的展开“搏斗”。时过境迁,今天为什么又拿出这样一个“老新闻”来思考呢?也是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跟同事们聊到这个问题产生了分歧,大家争论的面红耳赤,所以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站在当下从新思考梳理一下。在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每个人都有不同认知程度和不同的认知角度以及中国舞蹈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所以本人作为舞蹈的从业者就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维度上去讨论这个问题。

一、“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在当今社会物质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高,我们的社会制造业高度发达,我们的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这是制造业发达的必由之路或者说是因为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才使得制造业越来越发达和高效。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商品虽然是出自某一个品牌,但是构成它的各个部件则是由不同的生产商所制作,就拿冰箱来说,一个冰箱是某一个品牌所生产,但是纵览他的各个零部件,则是由不同的厂家或车间所生产,有生产压缩机的、有生产玻璃片的、有生产塑料框的、有生产LED灯的等等,正是有了这样细化的分工配合,才使得冰箱的生产效率大大提升,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冰箱的生产成本。冰箱的生产过程其实引申出了一个观点“术业有专攻”你就做好本领域的产品就可以了,而且是越做越熟悉,越做月能提高效率。好,那我们就用商品生产的这个思维模式来反观舞蹈或者艺术的生产,“术业有专攻”的模式同样可以应用到艺术的生产过程,舞蹈就好比是冰箱,中国舞蹈中包含很多舞种(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当代舞、拉丁舞、街舞等等),如果部分出舞种的概念化,怎么能提高“冰箱的生产效率”首先,舞蹈教育,在舞蹈的教授过程中根据我们现在的舞蹈师资水平,能有多少老师能够胜任“全科式”授课,即便有,他能保证每一个具体的舞蹈科目课程都能教好吗?是不是还要回到“术业有专攻”这个概念,只有你具体到舞蹈的某一个科目当中才能真正的去研究、探索和發展这一科目的教学。其次,舞蹈创作,艺术创作也是有规律的,舞蹈编导在创作作品之前首先要确认自己创作一个什么风格的舞蹈,这样有了宏观的概念以后,编导即可沿着自己的创作思路开展舞蹈创作,例如郑板桥先生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不正是这样一个创作过程吗?他是先看到竹子后才去画竹子,而不是画完以后觉得像竹子才叫竹子。前面我们说到具体的“行动”,最后,舞蹈审美,每一个舞种都有自己的传统,中国古典舞在继承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乐舞发展高峰先秦、汉、魏晋、唐等时期的审美意识;吸取了明清以来戏曲艺术的精髓形成了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概念,中国民族民间舞也有自己的审美概念和表现形式,各个舞蹈科目都具有自己所独特的审美,正是因为分类不同,所以每个具体舞种的审美意识才能连续的保存下来,保存到人类的审美基因中流传于后世。

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也是中国的一句古语,语出《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如果站在这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那么在舞蹈创作中尤其舞蹈比赛中就不应该去分类。从大的文化层面来讲,舞蹈属于艺术的范畴,艺术又属于文化的其中一个层面,是一种从属关系,中国还有一句古语“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们站在这个维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舞蹈属于大的文化概念下的一个小分支,就不存在舞种的区分,尤其在普通的观众眼里那更是这样,观众觉得好的舞蹈作品,能与自己的情感形成共鸣,那不管什么舞种她都会觉得好。这样观众就会有这样一个认知,虽然自己不知道这是什么舞种,但他知道这是舞蹈。沿着这个思路,首先,舞蹈作为艺术之木,从其功能性上来说,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人们表达抒发情感,谁也不会说某个舞蹈是古典舞人的情感表达宣泄、某个舞蹈是民间无人情感的表达宣泄,因为舞蹈表现得主体都是人,而舞蹈又是在宣泄人的情感,这样一来分类实在是没有必要,不然会把观众弄得云里雾里。其次,舞蹈创作上,如果非要把舞蹈的类型分的很清楚的话,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编导的发挥,给编导设立了各种条条框框,把编导的创作思路局限在某一种区域内,一定会大大的束缚编导的创作力,尤其就我们目前的专业设置来说(中国舞编导、现代舞编导),本身中国舞编导这个名称概念就打破了舞种的界限。最后,舞蹈传承,舞蹈艺术作为文化形态当中的一个支流,固然不能脱离其母体的遗传基因,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为“和、中庸”,如果把一个事物分的过于清晰,像本段的标题一样“至清、至察”,则必然“物极必反”相对的会阻碍舞蹈艺术的发展,像这样的例子历史上也不少见,所以舞蹈艺术或者舞蹈人也应该以史为鉴,始终保持一种“和”的态度发展,才得以使舞蹈“有鱼、有徒”

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综上所述,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存在的理由,而且可以说都能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作为年轻一代的舞蹈从业者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认知这样的问题呢?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作为一个舞蹈教育从业者,我们不要片面的看待问题,我们要清晰看到双方的优缺点,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目光放得远一些,不要凭一时现象分析某一事物的存在,我们要站在“民族的、传统的”基础上。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至于舞种的分类与否都是促进舞蹈艺术发展的一种手段或是方法。就像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样,一直以来总是有一些不怀好意的外国专家在“唱衰”中国经济,对我们的发展模式指手画脚、说三道四,说中国的市场经济像一个破自行车没法带动中国的发展,我想说的是,即便我们就是一个“破自行车”今天给它加个发动机、明天给它换个壳、过两天在换一个轮胎,即便这样它依然推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前行,而且发展的还相当不错。道理是一样的,换言之,我们初心不改,只要在民族和传统的前提下,能促进舞蹈艺术发展的方法我们都可以用。我们要有创新精神,敢去尝试,大胆的用自己的行动去尝试不同的舞蹈继承和发展的方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

[2]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修订版.

作者简介:

王宁(1987—),男,石家庄市艺术学校,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艺术硕士,研究方向:舞蹈编导。

猜你喜欢

舞种古典舞编导
论舞种:中国传统舞蹈定位与分类的“钥匙”
打柴舞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中国古典舞中气息的运用
新中国舞蹈发展70年回眸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