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基础训练集体课多声部教学探索

2020-11-16张文华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声部

摘要:声乐基础训练集体课是高师音乐教育中加强学生声乐演唱技能和声乐理论素养的重要课程。声乐集体课教学有别于“一对一”的单人声乐教学课,如何在有限时间内使不同嗓音声部的学生都得到有效训练是困扰集体声乐课教学的难题。在声乐基础训练集体课教学中融入多声部发声练习与歌曲片段演唱训练,可以有效解决声部差异造成的不能同时训练的问题,提高声乐训练的科学性和课堂效率。本文结合实践,就声乐集体课多声部训练教学研究探索进行论述。

关键词:声乐集体课;曲目选择:声部;多声部歌唱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7-0196-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7.135

一、引言

当下师范类音乐院校开设了《声乐基础与训练》课程或与之类似的声乐集体课。课程培养目标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与演唱训练使学生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和歌唱技能、学习声乐教学遵循原则和教学方法,培养综合素质全面的音乐师资人才。声乐集体课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教学,课堂学生数从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声部嗓音类型通常会包括男、女声各个声部。

二、声乐基础训练集体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声乐基础训练集体课特点是时间紧、人数多、声部杂,在有限时间内难以结合声部开展针对性训练是多年来困扰声乐集体课教学的主要问题。(1)如分声部进行训练,课堂时间紧张,教学计划不能按时完成。声乐基础训练集体课主要包括声乐理论讲解、发声训练、歌曲演唱指导三个教学内容。在每周1-2个课时内对男女高、低声部的学生分声部进行训练,教学内容难以严谨有效的完成。(2)忽略声部问题进行集体训练,将对学生的演唱训练效果、嗓音健康方面产生问题。如此教学一段时间后,部分中、低音声部嗓音的学生会出现“声音紧”“气息上浮”“吊喉”等问题。如迁就低声部嗓音学生而降低训练音区,则高音声部嗓音条件的学生高音区长期得不到有效锻炼,声音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针对以上问题,将多声部训练融入声乐集体课教学,可以使声乐集体课训练更加符合声乐科学规律并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三、声乐基础训练集体课多声部发声练习与多声部歌曲片段的选择

在声乐集体课中融入多声部训练教学,可以使各嗓音声部的学生基本在合适自己声部的音区进行练习,有效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效率。选择合适的多声部发声练习和多声部歌曲片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声部间音程跨度相对均匀、稳定,多数音程在三度左右变化。不同嗓音声部间在发声音域上通常相差小三度,所以选择多声部训练的乐曲声部间的音程跨度应以三度左右的变化为主,除偶尔出现时值较短的较大音程外应尽量避免音程间出现五度以上的跨度。

2.    多樣性选择多声部发声练习和多声部歌曲片段,以保证技术训练的全面性。为了使学生对歌唱技术的掌握的比较全面,对课堂教学多声部发声练习和多声部歌曲片段的选择应注重技术训练的全面性。根据训练技术重点选择曲目,对技术训练目标要有针对性,确保每一条声乐训练曲目都有其技巧训练的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发声练习选用类型主要包括连音练习、慢断音练习、跳音练习、速度变化训练、强弱变化训练等方面,选用曲目使学生在这些方面得到较为全面的训练。多声部歌曲片段也要在风格、情绪、技巧方面进行多样化选择,以利于学生的歌唱技术、修养得到全面的发展。

3.    多声部声乐训练对母音、韵辙的选择。声乐基础训练集体课教学要有计划地多元选择多声部发声练习母音与歌曲片段韵辙进行训练,使学生在口型及共鸣腔的变化练习中养成咬字灵活、位置统一、共鸣通畅的歌唱方法。教学训练中,应抓住母音或韵辙特点进行有效训练。发声练习主要选择母音,歌曲片段重点选择韵辙。“a”母音或发花辙汉字在口型大小、共鸣支点位置的前、后方面比较适中,咬字相对自然,可调节性也比较强。“i”母音或一七辙、灰堆辙汉字声带张力好,容易形成头腔共鸣亮点及声线,对改善声音“闷“”虚“”重”有良好效果。“u”“o”或姑苏辙、油求辙、坡梭辙、遥条辙汉字歌唱发声口腔打开程度较大,咬字位置较靠后,能够较好感受到打开喉咙、形成共鸣管道的歌唱状态。但“u”“o”母音母音练习不当也容易把声音“闷”在喉咙中,使声音缺乏头声和明亮色彩。还要进行“m”“l”和单母音和组合形成的“ma”“la”“mi”“li”“mu”“lü”等舌、唇结合发声的训练,这些练习有利于放松喉部肌肉并增强咬字的清晰度、灵活性。

在声乐集体课训练前期的阶段,应较多采用“a”“i”母音练习发声,这样有利于学生头腔形成明亮的共鸣支点和歌唱声音线条,初步建立歌唱共鸣通道。如二部合唱《花季华尔兹》(李幼容词,黄允箴曲)中合唱开始部分17小节“啦”(a母音)的练习。《我们多么幸福》(金帆词,郑律成曲)中“哈哈哈(a母音)……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嘀哩嘀哩》(望安词,潘振生曲,钟维国编合唱)合唱部分的“嘀哩嘀哩”(i母音)等片段进行训练。学生具有一定的发声基础后,应及时加强“u”“o”母音或姑苏辙、油求辙、坡梭辙、遥条辙汉字的训练,以进一步形成垂直、通畅的歌唱共鸣通道。如二声部合唱《新世纪的召唤》(薛锡祥词,李丹芬曲)中“挽着我的手,挽着你的手……多少好朋友”(手、友为油求辙)的二声部训练片段等。

四、声乐基础训练集体课融入多声部训练的把握

(一)声部的识别与及时调整

声乐基础训练集体课融入多声部训练教学可以有效解决不同声部同时训练的问题,其操作过程中要特别做好声部的识别工作。对有些声部特征不够典型、明显的学生个例,要在训练中给予关注,及时调整。声部的识别应通过音色、喉头特征、自然演唱音域和换声区等因素综合进行综合判断。多数嗓音较为典型的学生声部识别比较容易,自然演唱音区能够达到e2(男生实际音色应为e1,在实际操作中忽略此音色上的音区表述,后文亦如此理解)及以上者,声音抒情灵活,音色相对纤细者,基本可以判断为男女声的高声部。自然演唱音域难以到达d2甚至更低就出现困难,音色浑厚结实,质感浓郁,低音至g甚至f任然清晰而富于质感者,基本可以判断为低声部。男生喉头硕大者低声部的可能性较大,女生的喉头(通常看不到)如果可以明显看到则低声部的可能性增大。戏剧性男、女高音通常可以唱到到较低的音区,音色也较为结实浑厚,但换声点基本接近男女高音的#f2,要严谨判断,避免将他(她)们判断为男女低声部。演唱者的声带类型与共鸣腔形状也存在是否匹配的问题,有些演唱者声带类型和共鸣腔反差较大,就会出现共鸣纤细的中低音声部或共鸣相对浑厚的高音声部,对于这些较为复杂的声部类型,要从音色、换声区、音域等多角度进行综合判断。对于暂时不能明确判断声部的学生,原则上先就低不就高,放入低声部进行中低声区进行基本功训练,随基本功的逐步掌握,声部特征会进一步明显,再做声部的调整。

(二)避免上成合唱课

声乐基础训练集体课融入多声部训练教学由于学生人数多,采用了多声部内容,很容易上成类似合唱的课的程,但二者教学目标差异很大,应围绕声乐基础训练课“通过系统训练使学生掌握歌唱理论和声乐基本技能,了解声乐教学遵循原则和方法,培养综合素质较全面的音乐教师”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1)在声音取向上,要突出学生自身的声音特点。合唱注重声音的融合与统一。声乐基础训练集体课融入多声部训练教学应更多的挖掘学生的演唱特点和优势,在演唱方法的规范、科学方面多做要求,在声音融合方面适当回避,以免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在个人演唱特色和风格的缺失。(2)低声部避免音型、节奏的简单化。有些合唱多声部作品低声部应作品的艺术表现需求,只有简单的长音低音,这些作品不适宜作为声乐基础训练集体课多声部训练教学的选用。要注重低声部在母音、咬字等技术上的多样性练习,使他们形成和高声部同样灵活、全面的演唱技能。

(三)声乐基础训练集体课多声部训练教学要技艺并重

声乐基础训练集体课多声部训练教学除对课程所需要的多声部发声练习、多声部歌曲曲目在技术要求方面进行搜集筛选、教学训练外,还要在曲目的歌唱性、风格、思想性等方面行选择,并通过讲解与实践,增强学生对歌曲思想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声乐修养和艺术情感表现力,培养声乐素养合格的音乐师资。教学中要注重几点:(1)分析讲解作品。对作品的背景、思想进行认真备课讲解,使学生在音乐文化层面上理解和表现作品。(2)引导情感表现。增强学生以情感人的歌唱意识,具体演唱中要求学生演绎情感,避免直白演唱。(3)分析、讨论教学。在课堂教学、作业中加入分析、讨论环节,安排学生对声乐艺术的审美、教学原则及一些优秀曲目撰写分析、讨论报告,增强艺术修养积淀。

★基金项目:本文为包头师范学院本科教学改革课题《高师<声乐基础与训练>课多声部训练融入与教学改革研究》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丹芬编.群众合唱精品曲库童声卷[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11.

作者简介:张文华(1974-),男,包头师范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声部
形态与层次在多声部写作中的运用——以我的萨克斯管四重奏《八段锦》为例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互联网科技背景下我国传统多声部音乐发展探究
——评《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研究》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浅谈壮族三声部民歌声部结合形式
关于奥尔夫音条乐器在二声部歌唱教学应用中的思考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