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QQ群“架”好家校“桥”

2020-11-16马利平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6期
关键词:科任群里家校

马利平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由此可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圆规的两条腿,两者紧密配合,才能画出学生圆满的成长轨迹。那么,有效的家校沟通就是实现这二者教育形成合力的关键。今天,我简单谈谈怎样妙用班级QQ群,提升班集体凝聚力,引导家长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尊重和理解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接下来我从出现的问题、成因和实施策略三个方面交流。

一、出现的问题及成因

(一)出现的问题

开学快一个月的时间,我发现班级群大多数是老师布置的作业、通知和反馈作业的截图,下面只有极少数家长的排队回复“收到”二字,还有偶尔家长甩出来的询问,要么学生是否放学的信息,要么是谁看到某某同学了吗?一到周末更是静悄悄的。科任老师也反映,单独发信息反馈给个别同学家长,尤其新转进生家长,几乎没有回应。打电话交流时,老师也只能针对情况如实反映,让对方了解孩子学习生活表现情况,希望得到家长支持。而家长的积极配合不能持续,另外,由于双方工作时间原因,打电话沟通也不能经常进行。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如果能打电话给家长交流孩子近期学习和习惯问题,同时还能拍照截图孩子的作业或者视频,这样交流更直观。然而,对一个新集体而言,这样的双管齐下的沟通方式还是有去无回,就算回复了也简单粗暴应付:“哦,我知道了,我会说他的!”再无下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有距离感的敷衍了事的沟通?在班级群里,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之间也显得陌生,缺少有效沟通。这样的状态还要持续多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我反思后得出:没有隔阂,没有距离感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沟通。我尝试借助QQ群,从家长和老师共处的关系、对家校沟通的认知和方式作出改变。

(二)出现问题的成因

1.家长方面

从家长的角度看,主要成因集中在这两种感觉上:一是,彼此陌生感所致;二是,放任、无可奈何感迫使。

(1)彼此陌生感所致

新组建的班级,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比较陌生,老师发在群里的信息,有些家长关注到了只是没有回应或者不及时。有少数家长看到信息,但是跟自己孩子没有直接关系,就自动屏蔽信息。家长之间比较陌生,几乎不交流,这样“闭塞”的沟通循环往复。

(2)放任、无可奈何感迫使

家长陪伴学生度过了五年的小学生活,對于老师的通知和反馈,也是习以为常,不再像一、二年级时那么紧张,那么在意。几年下来,自己孩子的不好习惯反反复复改不掉,家长也无可奈何,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由他去了,久而久之,就也自动屏蔽老师的个别交流或者群反馈。

2.教师方面

从老师的角度看,主要集中一“窄”一“小”:“窄”,指的是对学生关注度窄;“小”,指的是对班集体及科任老师的宣传力度小。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同学,评价比较单一,教师应引导家长全面关注孩子的成长,比如,学生劳动值日时的认真劲、体育比赛上勇往直前的拼搏劲、小组齐心协力的合作劲等。自己先要从不同角度关注,给予孩子某个方面的肯定,这样更容易与学生家长开启交流的话题。而且,在群里应该传递的是孩子多方面的表现,不仅仅停留在作业上、分数上,积极的一面更能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良好的班集体是具有凝聚力的集体,凝聚着每个学生的努力,凝聚着科任老师的付出。班主任应该把师生努力的过程传达给家长,让家长充分了解学生所在班级情况,给予鼓励,深入认识科任老师,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支持和理解。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

针对以上原因分析,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具有良好的效果。

(一)发挥家委会的导向作用

当我们成立家委会后的第一次会议,我在家委会群里与几位成员达成共识:在言论上积极主动引导,不让班级群“冷场”。我把他们几个设置为群管理员,只要有科任老师发通知或信息反馈,在线的委员要及时回应老师,适当互动,下班时间还可以再根据回复情况转发一次信息提醒所有人。这样一来,还有一些“观望”的家长也积极起来,班级交流的气氛变得活跃了。适时,班主任要言谢家委会成员,一句简短的话语无形中也在传递着感谢之意,让后面互动的家长潜意识里要效仿老师的做法,渐渐地,班级群的交流变得既主动又温暖,之前的隔阂也在日益削减。家长之间开始交流、分享、帮助,我帮你拍个作业记录本,你帮我发个网上课外书购买链接,我分享交流数学口算的技巧,她分享学生时间自主管理问题……主动询问和关心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家长也越来越多,有请教的,也有“赐教”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其乐融融。

(二)放大活动的辐射价值

首先,教师重视活动前期在家长群的宣传,注意引导全员参与。校级活动全员选拔,班级活动人人参与,过程尽可能拍照,录视频,人人露脸,上传到群,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第二,每一个活动结束,班主任老师要针对活动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尤其是在学习上不够优秀,却在其他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抓住契机当全班同学面表扬,并且分享在班级群里。让该生倍受鼓舞,让其家长全新认识自己的孩子。第三,在班级群里充分分享班级活动。教师经常将班级活动照片和视频,分类整理并上传到群相册,供家长有空查看。一张张照片记录了一个又一个丰富多彩的活动,更让我们记住了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精彩绽放。在活动中成事成人,孩子的全面成长才是难能可贵的,我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成长不应该只有分数。家长在翻看时有时也会点赞或留言,更多的是就某一活动评价孩子的表现,肯定老师的付出。潜移默化中,班级相册缩短了家校之间的距离,家长的角色也悄悄转变,从刚开始偶尔观看的观众,到主动点评的评审,再到出谋划策的一员。以班级活动的开展和宣传,家校携手更进一步!

(三)传递科任老师的辛勤付出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的科任老师,正副班主任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创建良好的班集体抱成团,扭成绳,通力合作。班主任增加与家长直面交流的机会,其他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需要班主任老师的“旁敲侧击”进行助力,科任老师的默默耕耘,无私敬业的精神也需要班主任通过QQ群委婉地传递给家长。班主任树立班级老师团队的良好形象,让家长更加信任和支持理解老师的工作。

我记得,有一次周五晚9点左右,数学学科许老师还在班级群里分析练习卷上的错题,与错误较多的学生的家长一一交流,大概半个小时才结束。据了解,许老师是在学校加班批改的卷子,晚上还赶着分析,特别敬业。于是,我在群里@了许老师:许老师辛苦了,在学校加班批完卷,这么晚还在分析错题,必须赞啊!我这条一发出,家长会紧接着回复“谢谢许老师!辛苦了!”有时我也会把老师做的事情通过拍照片、录视频的形式反馈给家长,久而久之,家长更全面地了解老师的用心和辛苦。他们现在的回复话语渐渐变成:遇到你们几位负责任的老师,真是娃们的福气!老师辛苦了!这么晚早点回家吧!每每看到这样的回复,我是感到欣慰的。老师的工作得到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在交流中我们建立了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同理心”,为家校沟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弘揚身边的正能量

从心理行为角度看个体的心理决定行为,个体行为是心理的体现,那么,教师要暗示和影响家长具备怎样的心理?都说“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我希望学生和家长能够放宽眼界,放大格局,让每个小小的“我”迸发出大大的能量,这能量或是激励人积极上进,或是鼓舞人心,也或是传递爱的关怀。上学期,我们班在十月、十一月动感示范中队评比中两次入选。在评比活动中,我把打扫认真的,负责板报和阅读好书板块设计的几位学生拍照到群,鼓励为班级默默服务的孩子,同时希望其他同学向其学习。日常中,我也会有意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好人好事,潜移默化中渗透助人为乐的美德。在班级群里,我常常上传传递正能量的文章到群里,期待家长也能一起阅读,一起成长,最终影响自己的孩子。像去年冬天的那场大雪突袭常州城,我关注到一篇常州晚报的文章——《放下手机,一起去扫雪》,立刻转发到班级群,家长阅读后也发自内心地感慨道:“我们的生活真需要正能量。”

(五)注重个别交流的有效性

前四个方面都是就QQ群面向全体家长的沟通措施,那么个别学生家长的交流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老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另外,老师在交流前应梳理好沟通的要点,期待达到怎样的效果。其次,老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给家长提出明确的指导方法。最后,教师要利用零碎时间跟进交流,有耐心,有恒心,宽容看待沟通和实施上的弹性起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家校沟通的桥梁定会更加坚固!

总之,班级QQ群巧妙地将教师、家长、学生凝聚在一起,打破彼此的隔阂。直观的图片、动态的视频、灵动的文字将三者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班级QQ群为家校沟通架起了坚固的桥梁!

猜你喜欢

科任群里家校
科任教师的课堂纪律,谁维持?
一拉二挂三点赞,让学生爱上科任教师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秉持五个“一” 形成教育合力
一滴水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