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地方课程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初探

2020-11-16蔡肖依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6期
关键词:策略初探

蔡肖依

摘 要:地方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能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并继承和发扬地方文化,全面统筹资源来为教育服务。通过对当下小学地方课程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学校疲于应付,课程形同虚设;学校师资短缺,缺乏专业指导;课程形式单一,学生兴致不高。根据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并进行了一些策略初探:改变传统观念,完善地方课程体系;提倡学科融合,发挥学科教师特长;搭建传承平台,提供专业技术指导;丰富课堂形式,助力地方课程推广。通过这些尝试,探寻地方课程发展之路,来寻求地方课程的改善。

关键词:小学地方课程;存在的问题;策略初探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地方课程作为当下教育改革的热点,是教育发展改革的主力军,也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体现,在课程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民族众多、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地域习惯,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地方文化。对于学生而言,地方课程相比国家课程更加贴近生活,对自己所在的地方进行特色挖掘,了解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历史典故、风俗由来、地方特色,感受这个地方独特的民俗风情。这种差异性学习、个性化展示,更容易满足学生的需要。而纵观当下地方课程的发展趋势,也是喜忧参半,一边各地区都在高举重视地方课程的旗帜,一边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面临重重困难。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发地方资源转化成地方课程的教学素材,让地方课程真正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一、提倡学科融合,发挥学科教师特长

尽管三级课程体系成立的时间也不短了,但是地方课程的探索仍然是冰山一角。系统来看地方课程这门学科,融合了科学、文学、艺术等多门学科,涉及面相当广泛,且涵盖了各个学科,要想驾驭这样的教学需要一个个全能型教师。显然,地方课程在日常教学中本来就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要培养这样的全能型教师来上地方课程,太不切实际了。

因此,学校为了地方课程能够高质量开展,采取“拆分教材”的形式,提倡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既然短时间内很难培养一位精通音乐、美术、体育等的全能型教师,那就让每位老师承包地方课程中涉及的自己擅长的部分,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一门地方课程的课安排多位老师来任教。比如:临海黄沙狮子由体育老师来任教,体育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正好可以上演“舞龙舞狮”的绝活;又如仙居无骨花灯则由美术老师来授课,美术老师从花灯的来历到制作讲解,学生从了解到动手制作,自然对地方文化精髓有了更深的体验;再如台州乱弹、温岭大奏鼓,这些乐器曲调相关的项目当然离不开音乐老师,音乐老师一边进修一边教学,正好可以完美演绎独特的地方课程。又如教学《江南古民居》中,涉及古民居的选址和榫卯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科学性;古民居中的雕梁画栋,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古民居的拆建和修葺,则体现着人文性。这样的一课内容正是需要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各学科老师通力合作,才可以真正带学生深入探究。就这样,学校结合每位教师的特长,将书本涉及的内容与各学科进行整合,实现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位老师在自己的专长领域稍加拓展,教学其中的一个板块,汇总给学生是一堂堂精彩的地方课程,这样巧妙地发挥学科教师的特长,在地方课程教学中涉及多学科的内容,由专业老师来答疑解惑,确保了地方课程的顺利开展。

二、搭建传承平台,提供专业技术指导

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和实施的主力军是老师。在教师配比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在安排教师的时候先考虑主课的老师配比,对于地方课程这些没有明确要求的科目自然就比较懈怠。又由于地方课程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地方风俗、手工绝活、节日祭祀、非遗传承等各方面。老师对地方的渊源文化了解甚少,尽管也做了一些尝试,可是毕竟是半路出家,始终是以一个“门外汉”的身份在摸索,终究因为底蕴不足或者专业知识的匮乏导致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受到很多限制,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地方课程的实施开展,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也不应该局限于学校,而应该有着“课程在窗外”的意识。地方课程往往与地方文化密切相关,而地方课程的专业开发人员稀少,学校应该转变思路,与其把一位一窍不通的老师培养成地方课程的专家,倒不如请相关领域真正的专家来上课。于是,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老师和学生搭建与专业人士交流学习的平台,组织老师和学生一起去拜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借助地方文化传承人的力量助推地方课程的发展;组织老师带着学生去大街小巷实地考察,听老一辈的人们讲家乡的故事,提取具有研究意义的地方文化融合课程引进到课堂教学中。例如,教学《剪纸艺术》时,可以直接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传承人张秀娟奶奶进课堂,共同带领孩子们来学习剪纸这具有特色的地方课程,此时老师只需要做引导和点拨,一堂奇妙的剪纸课就诞生了;为了更好地带领孩子们了解台州刺绣,可以干脆把课堂搬到台绣博物馆,先带领孩子们参观台绣展览厅,学习台绣的基本知识,再由绣娘来手把手教孩子们体验台绣的针法;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浙商为浙江所做的贡献,更好地感悟浙江精神,激发家乡自豪感,在《风云浙商》教学时,我们视频连线当地荣获风云浙商奖的人物——杰克总裁阮积祥,亲耳听他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这样的资源是难能可贵的,是真实可靠的,更是入情入境的,有专业大师的引领,更有特定环境的熏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轻松愉悦的,学习效果是扎实牢靠的,在潜移默化中对地方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触。无疑,这样的地方课程的实施和推广就一气呵成,学生的收获就不言而喻了。

三、丰富课堂形式,助力地方课程推广

近几年来,也有些学校高扛着地方课程改革的旗帜,号召相关老师开设地方课程,但往往因为场地、资源、能力等各种局限,地方课程总是在教室里开展,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还是以“听”的形式来了解地方课程的内容,这样的课堂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学生的兴趣不高,这样的课程开展只是停留于表面的应付,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课程改革也就敷衍了事,不了了之。

因此,地方课程在不断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不应该只局限于传统课堂教学束缚,而是将课堂搬到大自然,让教学走出学校,请教师退到旁边,使学生成为主体。而地方课程的开展除了知识的传授,也不忘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正是给孩子们“点亮一盏灯,指引你去寻找光明”。以课堂为基点激发孩子们探究的欲望和研究的兴趣,这才是地方课程开展的真正意义所在。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地方课程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多样化的形式鼓励孩子们自主去探究地方课程,寻根地方文化。学校可以通过研学旅行活动带领孩子们面对面去感受地方文化的内涵,以“秋日放歌闻酒香”为主题,带领孩子们参观酿酒厂,亲眼看见酒酿造过程,与酒文化对话;以“秋风稻香研丰收”为主题,引领孩子们一起去品尝地方美食,并通过卷食饼筒、捣麻糍来等环节亲身体验美食的制作过程,吃着美味,听着有关美食的习俗和传说,这份地方文化也深深印在心里。此外,为了鼓励学生寒暑假自发去探究,把地方课程拓展到课外,学校还可以给每个孩子发一本“旅行护照”,每个假期鼓励学生去寻找地方特色文化,参與社会实践,来切身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我想,真正的学习不应该只在课堂上,也不应该局限于学校,而应该有“课程在窗外”的意识,引导孩子将这种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带到生活中,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增加活动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促进地方课程落地生根,有助于地方课程的推广。

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针对当下地方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以课堂为载体,以实践为途径,挖掘地方特色,弘扬地方文化,多一些尝试和实践来推广地方课程的开展。地方课程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中存在问题和不足,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积极实践,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促进地方课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义君.走出地方课程管理的误区[J].人民教育,2006(12).

[2]谭娟晖.我国地方课程开发的困境与对策[D].广西师范大学,2005.

[3]李金乐.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初探:以潍坊高新双语学校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为例[D].淎南:华东师范大学,2010-08.

[4]赵雪.地方课程实施的困境与出路[J].亚太教育,2015(9):212-213.

[5]王凯.地方课程发展困境的文化学审视及可能突破[J].教育发展研究,2011,33(10):41-46.

[6]吴惠青,金海燕.我国地方课程研究的现状与反思[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3(5):36-40.

[7]高慧敏,吴小云.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课程的实施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6(8):52-54.

猜你喜欢

策略初探
加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策略初探
小学语文教学与书法艺术办学特色整合策略的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初探
基于“学习朋友圈”活动方式的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新时期提升报纸编辑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