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情巧用对话落实语用

2020-11-16陈玲娟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6期
关键词:自然段意图大象

一、教材解析

《大象的耳朵》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故事讲述了大象的耳朵从耷拉着,到受到小动物们质疑后竖起来,再到有小虫子飞进的困扰后,又让耳朵耷拉着这一变化过程,很好地契合了本单元的主题“改变”。故事中有很多小动物的对话,这是一条明线,而大象的心理变化则是一条暗线。两线并行共推故事发展。同时故事有详有略的写法又让人展开无限想象,让故事更加灵动。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能阅读浅显的童话,能体会问号所表达的语气,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利用原有的学习经验自主认识和理解“耷”“咦”“竖”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会写半包围结构的“扇、遇”。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充分朗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象从耳朵耷拉到耳朵竖起来的心理变化过程。

3.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指导学生读好问句,乐于分享交流自己的想象,体会阅读的乐趣,初步感知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

1.游戏创情境,激趣导课题

小朋友们,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根据动物的耳朵来猜猜是哪种小动物?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是啊,小动物们的耳朵真是各有各的特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跟动物的耳朵有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大象的耳朵》。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先通过游戏来“预热”,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为学习下文做好情感铺垫。】

2.巧用关键词,简单说故事

(1)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小朋友们自读课文,并出示要求:

(2)交流:根据老师的提示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根据回答,板贴词语:耷拉 竖起来 耷拉)

【设计意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相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借助“关键词语”这根拐杖就能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

3.聚焦读对话,激活生思维

(1)聚焦耳朵,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交流。

A.“耷”的读音、记法,结合字理,联系生活理解“耷拉”。

B.回忆“咏柳”学习多音字“似”,尝试用“像(    )似的”说话。

{2}指导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就是要品词析句、咬文嚼字。在这个片段中,围绕大象耳朵的特点,借助对比、联系生活等方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验,以获得对文本中“大象耳朵”形象与情感深入细致的理解和认识。】

(2)聚焦对话,学习2~8自然段

过渡:这样一对大耳朵啊,引起了小动物们的注意。瞧,这一天,大象正在路上慢慢地散步,它遇到了……

{1}自由读读课文的2~5自然段,把小兔子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大象的话用曲线画出来。

{2}抓住关键词“咦”,感受小兔子的好奇。

{3}学习生字“咦”,联系生活,用“咦”說话,并指导读好问句。

{4}理解大象的话,感受大象的自信。

{5}分角色朗读2~5段。

【设计意图:形式只是对话浅表的外显,在学生画出对话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抓住语气词触摸对话内核,不光知道人物说了什么,还要知道人物为什么要这么说,从而真正体会对话的精妙。】

过渡:告别了小兔子,大象继续往前走着,它又遇到了好多小动物呢,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1}自读课文6~8自然段,感受小动物们的奇怪。

{2}想象:其他小动物看到大象的耳朵会怎么问,怎么说?

{3}走进大象心理,指导读好大象的话。(抓住“是不是?”体会大象的怀疑;了解大象此刻的心情,理解不安;指导朗读,读出“不安”,理解“自言自语”。)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古人讲“言由心生”,学生读着这些对话时,教师让他们尽可能地去揣摩人物的语气,还利用关键词进行必要的想象,想象小动物说话时的情境与画面感,将对话时的场景、人物,在自己脑海中形成连续的活动画面,学生就能以直觉去发现和感受小动物的内心。】

4.观察中比较,书写后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回忆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的要求(扇、遇)(观察、交流)

(2)提醒写字姿势与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的方式巩固了半包围结构字的书写要求,形象直观。同时,又提醒写字姿势与要求,渗透:方方正正写好字,堂堂正正做好人。】

作者简介:陈玲娟(1982.1—),女,汉族,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就职于浙江省海盐县官堂小学。

猜你喜欢

自然段意图大象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认真的大象
美丽的秋天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