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鼓灯生态保护及其现实发展研究

2020-11-16韩枫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原生性

韩枫

摘要:花鼓灯生态保护倡导以源头性、原生性、整体性的为保护理念,是花鼓灯生态保护的基础。花鼓灯的源头在淮河两岸的农村,对花鼓灯在农村的原生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和对原生形态花鼓灯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通过这些理念去开展保护工作,花鼓灯才有可能再繁荣。

关键词:花鼓灯;源头性;原生性;整体性保护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7-0136-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7.090

中国花鼓灯艺术是流传于淮河流域,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优美,系统完整,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创造精神。花鼓灯的音乐、舞蹈、道具运用等诸方面,体现了中国汉族歌舞的主要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着强大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花鼓灯是汉族民间歌舞艺术的代表,我国民间文化的瑰宝,人类珍贵的艺术遗产。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花鼓灯播布区的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对花鼓灯艺术的保护,花鼓灯生存环境有所改善。各地还积极恢复花鼓灯的原生状态,建立了花鼓灯保护村,建立了以流派传承为脉络的谱系档案,建成了中国花鼓灯博物馆和花鼓灯艺术传习所。安徽还在积极探索花鼓灯艺术生态保护区的建设。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们倡导源头性、原生性、整体性的保护理念,对花鼓灯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花鼓灯的源头在淮河两岸的农村,对花鼓灯在农村的原生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和对原生形态花鼓灯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是问题的核心。

农业文明时代花鼓灯在特定的地域和特定的历史时期自然地产生和发展起来,自由自在地生存在文化和生态环境里。当社会发展到工业文明时代,其原生环境发生改变,原生形态也出现变异时,要保护好它必须要有科学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与强有力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立法和社会广泛参与等诸多方面。在这里,有三个层面的东西需要认识清楚:

1.    源头性与原生性相关。源头性保护是指农村花鼓灯的保护。花鼓灯的源头在农村,根深深扎在農村,保护的重点首先是农村。原生性保护是指开掘和判定最具典型意义的农村原生性花鼓灯文化特征,并予以保护,而非经过“加工和包装的东西”,不是搞个花鼓灯节目就叫保护了。

2.    整体性保护。不是再造历史景况的绝对原形,而是因势利导地营造利于其发展的环境和通过有效的传承,保护其文化艺术形态中最有价值、最具代表性的优质基因。整体性的保护不是仅指成立了灯班子,恢复了大花场、小花场就叫保护了,而是整个花鼓灯文化生态的全部。

3.    对于纷繁复杂的文化遗存资源不可能全部保护。即使是确认为“国家名录”的舞种,也不可能对其实施绝对的原生态的保护。因此,对花鼓灯优质基因的确认、提炼并予以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上述这些理念去开展保护工作,花鼓灯才有可能出现再繁荣。经过分析,笔者认为,花鼓灯源头性、原生性的优质基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    形态特征方面。原生型的花鼓灯具有鲜明的广场性,是地道的农耕文化时期的广场艺术。过去我们为提炼花鼓灯舞蹈语言而忘却了广场表演的固有结构,在某种意义上有杀鸡取卵的效应,所以,传统花鼓灯的广场表演空间、表演的内在结构、演出程序以及歌舞乐戏等一体化的综合艺术体制等均应该被纳入原生型保护范畴。这些是花鼓灯的即兴性、自娱性特征存在的基础,是花鼓灯丰富独特的舞蹈语言和其他形式要素的内在机制。更重要的是农村广场表演把花鼓灯置于农民中间,可以恢复他们参与和评价花鼓灯的权利,这在舞台表演空间和表演结构中是很难做到的,这是保护花鼓灯优质基因的基础。对于花鼓灯这样民间舞蹈的原生形态保护与传承,应以在基本结构、基本风格、基本节奏、基本舞段、基本精神气质、基本舞蹈语汇、基本技巧等优质基因得到清晰和较为准确的承继与表现为标准。过去花鼓灯中女角均由男人扮演,并踩寸子模仿小脚女人走路表现落后习俗的技艺,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记忆保留一点供研究、借鉴可以,没有必要全面恢复和原汁原味地传承,因为那不是优质基因。

2.    文化内涵方面。原生形态花鼓灯承载和释放着淮河两岸农民耕种和信仰方面的主要内容和基本需要,与每个淮河农民由生到死的人生境遇中共同经历的重大事件,及农耕文化社会生产、生活、幸福、灾难等有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记载着自宋代以来八九百年间淮河人祖先的精神历程和文化创造成果的丰富信息,其中蕴涵的凝聚人心、和谐村民、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祈求幸福、彰显名声等文化内涵所表达出的是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这些不仅在今天,而且在走向未来社会进程中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花鼓灯的自娱功能以及高度的技艺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特点,依然能给现代人带来独特的审美享受。对优秀的历史文化记忆,作为理性的现代人,理应将其带入未来,继续享有它、传承它。花鼓灯所表现的农耕文化特征的血缘性、族群性、家庭传承的特点未来将可能被淡化和有所改变,但代表性艺人和族群自愿传承花鼓灯艺术的积极性依然会存在,而且是一支特别重要的力量;在封闭性的文化系统中开掘对自身艺术创造性的特点将被保护和充实,同时必然走向开放性。在保证基本结构、基本风格、基本精神气质不变,以及即兴性、自娱性、技艺性与观赏性等要求的继续保存和强化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会随着社会的变化、时代精神的影响、新一代传承人的改变和个性特征的融入,产生新的让人高兴的变化,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花鼓灯在传承过程中不可能绝对地一点不变。对此,我们应该以清醒的认识、科学的分析判断、宽容乐观的心态去对待。

花鼓灯传承需要解决的突出间题之一就是如何在孩子中传承,即怎么能让播布区的孩子、青年参加到花鼓灯活动中来。

目前农村现有的三种传承方式具有不稳定性,而且仅存在于农村的个别地方。大面积的农村是没有花鼓灯活动的,更谈不上传承。因此,在农村花鼓灯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必须把花鼓灯教育纳入其播布区中小学的教材之中(在城市也应该如此)。传承花鼓灯的最有效方法是通过地方政府在中小学普及花鼓灯,把保护传承人的认定、保护工作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给传承人经济上的资助不如让他们发挥作用;把经过认定的传承人组织起来,分别派往各个学校,这些人可以根据传授的时间和质量获取教课费。这种活动可以作为一种学生课外活动来进行。假如每个小学、中学都建立一个灯班,花鼓灯还会后继无人吗?应该注意的是,花鼓灯在进入教学之后,其中的优质基因决不能丢失,不是让艺人们使用现在流行的花鼓灯舞蹈教学法,而是完全按照传统花鼓灯的内在结构进行教学。让学生把在学校学习到的花鼓灯运用到学校的运动会或文艺晚会、文化节等活动中,或者展开校际间的花鼓灯活动,让学生变成花鼓灯活動的主体,去实际体验花鼓灯在生活中的作用。以请艺人面授传承教学的方式,组织娃娃灯班子,让娃娃们在灯班子里找到各自喜欢的角色,在游戏和玩乐中感受祖先文化的魅力,接受祖先文化的影响,担负起保护和传承花鼓灯的任务。

花鼓灯所具有的农耕文化时期民间艺术活动的季节性特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入人心,变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的时期,将会比今天更加得到强化。社会发展越现代化、越进步,民族民间文化对过去记忆的传承因素将得到更多的重视与强调。让人们在传统的节日中用祖先创造的方式与祖先对话,追溯和体验那早先逝去的农耕文化时代古老日子里玩花鼓灯的欢乐,找到既是现代人又是拥有悠久传统历史文化人的自豪与快乐,那情景和感受将是十分美好的。

地域特色方面。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传统、性格信仰审美等方面的南北融合、兼而有之的特点,使其文化具有鲜明的多样性、丰富性、包容性、开放性、变通性的特征,也将会被人们更加重视与强调,并随着开放度的不断扩大,成为淮河人在上述方面向国内外彰显自己个性的优质基因。与之相关联的许许多多的美好事物和习俗,都强烈地打上这个烙印,成为淮河人区别于其他地域人的鲜明的文化符号体系。

上述的优质基因不是追求其孤立的存在与保护,而是一个整体的紧密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它是一个互为表里、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是一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实践。这些优质基因的保护与传承一旦变为淮河人的自觉行动,会更加升华淮河人的精神世界,强化其丰富多彩的性格,提升其乐观向上的人性美、人格美,充分展示他们富于想象、精于创造、运用身体语言能力强、善于融合和化人为己的能力,提升整个淮河流域人的品质。

猜你喜欢

原生性
洞察儿童审美心理特征,保护儿童原生性表现
浅谈工艺美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
传统手工艺原生性与创新性的权衡
“原生性”与“创生性”中西方音乐文化内涵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