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盏的工艺鉴赏与发展

2020-11-14江密秀

天工 2020年5期
关键词:釉层兔毫建盏

文 江密秀

一、建盏的起源

建盏目前主要产自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建阳一带,宋代时位于建宁府(今建瓯市,唐代始设“建州”,福建即“福州”“建州”取首字而来),所以窑口也被称为建窑、建安窑。

宋代是极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一些文人雅士更流行斗茶的生活情趣,宋代斗茶之风极盛。建盏在此历史背景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盛行。

建盏中以兔毫盏最为人称道。兔毫盏釉色黑青,盏底有放射状条纹,银光闪现,异常美观。以此盏点茶,黑白相映,易于观察茶面白色泡沫汤花,故名重一时。蔡襄《茶录》曰:“茶色白,宜黑盏,建安(今建瓯)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祝穆在《方舆胜览》中也说:“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黄庭坚的“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即为咏此茶盏的名句。北宋徽宗曾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可见当时,黑底兔毫盏最为茶客玩家所推崇。

除了兔毫盏,建盏根据纹理不同,还可分为鹧鸪斑、油滴和曜变等。在科技高速发展、大大小小电窑普及的今天,各种釉彩的形成,似乎都有很成熟的标准了,但是市场上还是难见真正的柴烧“乌金釉”极品盏。

存世最为闻名的宋代建盏,是曜变天目茶碗,是南宋的传世孤品,后流传到了日本。现收藏于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中,1951年被日本列为国宝级藏品。

曜变天目茶碗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其极其罕见,极难复制,更在于其神秘莫测的光彩。其实物带有蓝色辉光,随着周围光线角度的不同,光环的颜色也会变幻不定,妖异瑰奇得不像是人间之物,被日本人比喻为“碗中宇宙”。

二、建盏的工艺

1981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原福建省轻工研究所和原建阳市瓷厂等大批机构的专家经数年研究试验后,成功烧制出仿古建盏,失传数百年的建盏古老工艺得以恢复。

建盏与其他瓷器区别较大,主要分为胎和釉,胎土采自当地的黄泥、黏土、红土等原料,用于烧制建盏的土质含铁量较高,在使用过程中能不断释放二价铁离子,能吸附水中的氯离子,胎体较其他品种的瓷杯厚,胎体内包含小气泡,使用时,可以起到隔绝水温和保温的作用,同时还能软化水质,增加茶水的口感。

建盏主要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而且还有一些新的杯型,如禅定杯、灯盏、鸡蛋杯等。建盏圈足较浅,足跟往往有修刀(俗称倒角),足底面稍外斜,少数为实足(主要为小圆碗类),造型古朴浑厚,手感普遍较沉。

建盏的釉水是由天然的草木灰混合当地特有的釉矿调成的,没有添加任何化工着色原料,“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在1300℃的高温下,釉水具有流动性,在钙、铁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同时作用下,缓缓凝结变化,最终形成各种不同的花纹效果,而日本所藏的曜变天目茶碗,不知要烧制多少只盏才能产生“包含宇宙星辰”的效果,可想而知其概率之低。

再说柴烧,随着电窑的普及,温度的可控,大大降低了建盏烧制的失败率,但同时也减少了釉彩的变化性。因为古代的柴烧,守窑三天两夜是常事。而柴火控制温度并不精准,很有可能温度控制不当,降得太快,那花一个月时间做的盏可能都会爆裂,如此只能全部砸掉重来,建盏遗址如山的废瓷片仿佛述说着“一将功成万骨枯”,精品得来尤为不易。

建盏的釉层厚且流动性大。施厚釉是因为釉色的需要,釉色包括釉的底色和釉面斑纹。釉层太薄,釉不黑,釉薄处呈酱色。再则,釉层薄,兔毫纹短,不流畅。油滴斑点也不大,所以施厚釉才能提高釉彩效果。但是,高温厚釉给建盏带来的缺陷是很难克服的。一是釉厚干燥收缩大,易使釉层开裂,与坯粘不紧,烧时易缩釉或脱釉。二是建盏在1300℃高温烧成,此时釉黏度降低,流动性增大,形成建盏独有的“挂釉”现象,但也容易流下粘底,影响美观也就失败了。柴烧风险大、人工费用的增加等,都是柴烧盏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

三、建盏的把玩与欣赏

每只建盏纹路都不同,在使用过程中,茶水与釉缓缓发生化学作用,便产生了所谓的“养盏”乐趣。如盛极一时的文玩菩提,把玩中菩提籽慢慢变色、挂瓷、包浆、玉化,也是相当的有趣。建盏的变化又有不同,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其中深色的纹理可能会变成铁锈般的暗红色,有耀斑的地方可能会显示出七彩的光影效果。喝不同的茶,因汤色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如深汤色的岩茶,建盏纹理显出红铜色;几泡后茶汤变清,纹路又变成金色,绿茶呈现淡银色等,也十分有趣。

盛上半盏清茗,在光线强的地方,缓缓转动杯色,光影随茶汤荡漾,亦幻亦真,沁人心扉,使人为之赞叹:“好盏!”于是,建盏除了喝茶外,还多了把玩的功能。一只好盏,可以随身携带,如今朋友在喝茶聊天时,掏出自己心爱玩物,既卫生可饮茶,又可与朋友吹嘘一番,亦无伤大雅。

四、建盏工艺的创新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工艺者投身于建盏事业,国家也不断出台政策进行鼓励和保护,培养新一代烧制建盏技艺的传承人。

2009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笔者在制作建盏的过程中,将吉州窑木叶盏与建盏工艺进行融合创新,花了不少精力,包括去吉州窑考察、向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孙建兴大师请教等,经过无数次实验,最终才研发出《乌金釉柴烧木叶盏》。

《木叶盏》

柴烧出来的建盏,黑而沉稳,十分耐看,细观有小颗粒(凹凸感)布满釉面,是柴烧的落灰形成,不似电窑烧出的反光较强,有“贼光”感。中间放上天然的桑叶或菩提叶,再上釉水。烧制后,天然的叶形留在盏中,完全没有用化工颜料,而且每片叶子形状都不同,所以它是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极高。大自然赋予了建盏新的生命,“一盏一菩提”,叶脉烙印于盏内,体现了禅学由一片叶领悟真谛,豁然开悟,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与茶道“禅茶一味”相契合。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在于分享和包容,更注重自身的修养以及内心的宁静。泡上一壶好茶,将茶水加入《乌金釉柴烧木叶盏》,其中的叶形在茶水汤色映衬下闪闪发光,似太阳给云霞镀了一道金边。一闻,茗香沁怀;二观,汤色清澈;三品,茶汤由口入心,苦尽甘来,回味无穷;即可作为茶器品茶,又可赏盏把玩,还可“以盏悟道”,品出人生百态,聊出世间无常,个中滋味非经历而不能体会。

建盏文化由兴盛到没落,又再次兴盛,正应了世态如轮转这句话。万变中守得清明,亦是制盏人守心、守业的坚持和优秀品德,也是传承建盏这一优秀手工艺的责任。

猜你喜欢

釉层兔毫建盏
高白底釉、耐磨透明釉、耐磨全抛釉陶瓷砖及制备方法
兔毫建盏的鉴赏*
建盏的新发现
光伏玻璃釉料反射率和附着力的影响因素*
宋代建盏的科学研究
建盏之初探
浅谈建盏之兔毫盏
从文化内涵解读建盏之美
一种抗菌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大理石瓷砖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