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哪吒》的传统文化之于动画片的意义

2020-11-14

电影文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魔童哪吒动画片

叶 子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2019年夏天,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后简称“《魔童降世》”)票房突破49亿,不仅刷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也创造出中国动画产业的又一个奇迹。继2015年《大圣归来》创下9.56亿票房,并取得奖项无数后,人们再度将目光投向国产动画片这片神奇的土地。一时间,对这部国产动画片的讨论铺天盖地,从人物造型的颠覆,到剧情的改编,从主题的重新挖掘,到喜剧元素的全程介入,人们都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个化着烟熏妆的叛逆顽童,已非彼时那个存活于我们记忆中的哪吒,而他又的的确确是闹了海,翻了天,最终拯救了他人,也成全自己的哪吒。当观众对票房的各种惊呼和慨叹热情逐渐退去之后,人们开始把关注点引入更加深刻的层面,即这部影片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又将会给之后的中国动画片带来怎样的影响?

众所周知,《魔童降世》是一部浸润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动画片。尽管创作者以全新的视角赋予了哪吒以魔童的全新造型、更加顽劣夸张的行为,在叙事风格上也有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手段,但正如导演饺子说的那样——“所谓故事就是一个壳,真正内核的东西是精神,具有精神才能符合当代审美。”那么何谓精神?或者说哪吒的精神又是什么?又是什么决定了哪吒的精神?笔者认为,影片中所崇尚的与命运抗争、牺牲自我拯救他人的主题正是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以下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对传统文化之于中国儿童动画片的意义进行阐释。

一、儿童动画片的核心功能

本文所谈的儿童动画片指儿童影视中专门面向1~12岁少年儿童的动画片。儿童最突出的特质是较强的模仿力,这也是人类在儿童阶段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作为受众是儿童的动画片而言,便承担着儿童教育的重要责任。这也是我国历来对儿童影视做出规范和限制的根本原因。

儿童动画片所承担的教育内容分开来看主要包括价值观的教育,语言、行为的教育和审美的教育三方面。

每部作品都应有思想,思想的营养丰富与否直接决定了作品价值高低。尤其是儿童观看的作品更要求营养健康、内容丰富。儿童在早期对抚养人有天然、深厚的依赖,这是人类教育得以实施的深刻原因。在这种深深的依赖阶段,孩子对于抚养人给予的各种价值、习惯培养都是如海绵一般全部吸纳。教育的内容在此时期最容易为儿童所接受,最容易深入其心灵而生根,也最能影响终身。教育心理学也指出,10岁之后的儿童,随着身体的成长,开始建构他相对独立、自我的内心世界,此时再给他灌输价值观念,比较容易遭到质疑和排斥,尤其在已有价值观存在偏差的情况下。古人深知教育中“少成则若性也,习惯成自然也”(《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儿童时期的教育是将我们文化中高级的哲思、人伦道理和规范,用美好的、儿童喜爱的语言编成教材教给孩子,儿童在识字读书的过程中同时自然储备了高级的哲学和人伦标准。

动画片比较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对儿童而言也是一种极乐于接受的示范活动。幼儿成长中有一个较长的热衷于扮演游戏角色的阶段,这也是他们模仿周遭世界,为自己步入这个社会而做的各方面的准备活动。他们除了模仿自己所见到的真实的人和事物,更多地喜爱模仿富有情节和特点的动画片情节,并以这些角色和情节作为基础材料,模仿、衍生、构建自己的戏剧故事,人类社会的许多行为都包含于其中。因此,动画片展现出来的行为必须有度,必须提前考虑到儿童观看后可能引起的模仿行为及其后果。

动画片使用美术手法制作,所以能更自由地展现各种真实社会中不可能发生的情景和事件,尤其是各种夸张的行为。这些行为在现实中带来的后果可能会很严重,然而在动画片的表现中却可以变成有趣的笑点,引起孩童的快乐和兴趣。正因如此,当年一度被国外抵制、在国内播放多年最终被叫停的某动画片,其中的危险行为才会屡屡被儿童模仿并发生惨剧。

同样在语言和日常行为中,如果动画片表现出来的是某种社会上庸俗的价值、思维模式和无聊的噱头,那么儿童在耳濡目染中也会形成同样的行为模式。这样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日后皆会受此影响。所以动画片主人公在言行方面必须有良好的教养和品位,这才是动画创作对全国儿童负责任的态度。

动画片的形象、声音、音乐对孩子进行的都是审美的教育。美育专家郭声健教授曾经提出:教育自身立美,以美育人,让儿童教育成为美育,或应成为未来儿童教育发展的方向。众所周知,美育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美”的定义,同时自然而然地也会促进其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无数艺术大师都曾说过,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存在于其内心的创作潜能和艺术天赋是他们日后处世为人的最大财富。而优秀的动画片所能承担的审美教育恰恰是儿童最乐于也易于接受的手段。对孩子进行美育,从小给他看最优秀的美术、音乐作品,借由孩子最灵动的天性和超强的感悟力,产生最好的美育效果,才是真正的寓教于乐。

二、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我国近代知识分子出于自强的本意,将科技落后的现象归因于中国的民族文化和语言文字,从清末开始逐渐丢掉古书,到20世纪初,一度把文言文经典彻底从基础教育中去掉了,导致现当代国人的传统哲学素养普遍偏低。中国文化之所以能5000年传承不绝,书面语(文言文)与口语(白话文)的分体是一个重要原因。现代中国人将书面和口语合一为白话文,虽然带来了简便,但也造成现代中国人读不懂中国古书的后果。思想上表现为中国哲学意识的匮乏。现代人既没有能力自己把哲学活学活用,又把古人总结的哲思丢掉了,只剩下伦常日用中的一部分自发的哲学留存。

然而我们无法否认,我们优秀的动画片作品恰是从传统哲思中获得的——

《哪吒闹海》出自《封神演义》,表现了哪吒的天真烂漫与不畏强权,同时也展现了中国道家的传说世界以及从容对待世界的态度。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表现的是儿童对母亲温馨的依赖和亲情。“这部动画获得六项世界大奖。法国《世界报》刊发评论,赞其意境悠远。美国学者也惊叹:‘这是属于中国人的动画!’”齐白石的水墨画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是其原型。

另一部水墨动画《山水情》则是以中国艺术中最独特的山水画和古琴结合自然声响来表现中国人与自然世界的深刻契合。中国古人深知人是属于自然的,传统艺术中处处都将自然中最具有滋养意义的形式展现出来,人在其中宛若置身真正的自然世界。与自然本身的契合以及通过艺术作品与自然契合是中国古人体道的一个重要途径,即东晋画家宗炳所言“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画山水序》)”。现代人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却越来越远离自然,在心理上对于自然就越发表现出一种回归的神往。《山水情》一类的作品可以说对观众实现的是陶冶与唤醒。

《九色鹿》的文本来自佛教故事,形象来自敦煌壁画,表现的是人应该讲信义、知因果的人生哲理。

《猴子捞月》的故事出自佛教典籍《法苑珠林》。

《三个和尚》的故事据传是在杭州蜜山发生过的事情。这些都是内含深刻道理的故事或传说。

《雪孩子》来自一部童话故事,它虽不是古代题材,但其中反映出的却是中国人历来强调的爱与奉献。片中的插曲和主题曲结合流畅的画面,成为那一代人一生都为之动容的优秀作品。

上述作品均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开启的中国传统风格动画片的繁盛时代,而诞生于21世纪的《魔童降世》作为一部包含中国元素的动画片,取材于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作品《山海经》,以古典名著为文本,又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79年的作品《哪吒闹海》为创作基础,与之前提到过的《大圣归来》《大鱼海棠》以及《小门神》等近年来出现的国产动画片一样,都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很好地融入到创作实践中的作品。新生的“哪吒”(《魔童降世》)继承了前人弘扬传统的、高尚的人生价值观的历史使命。既有以自己的性命换取儿子生的希望的父子深情,也有舍生取义、拯救黎民的使命担当,一言九鼎的朋友之交,更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命运抗争,对传统文化在继承和挖掘中进行了契合时代的新的阐释。

通过对包括《魔童降世》在内的中国经典动画片的梳理,我们发现所谓中国传统儒释道哲学不是书斋里的枯燥文字,它具有极强的实践特质,在伦理、日常行为等方面皆具有极强的正面示范力量。它实际上致力于处理人与世界各个层面的关系。它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人与鬼神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

实际上,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强烈的哲学印记。中国古人的哲学不是为了创建理论体系,而是为了能在人生路上为我们指引光明。一部文艺作品的价值高低,其决定因素就是思想、哲理高度。很显然,如果我们从小读古典文学故事,就会在生活中体会哲学内涵,同时也就会时时处处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人生。当哲思融入动画片创作,作为受众的中国儿童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传统经典文化思想就会无形之中渗透到我们身体、日用、思想的方方面面,无须去参悟晦涩的大道理,头脑中迸发出的将皆是不乏哲学意义的灵感。

三、我国经典动画片的传统特质

能够久远流传的人类文化作品必然都是合乎社会、自然规律的,亦即中国古人所讲的合乎道。能够打动人的文艺作品往往能够较好地表现这种道和价值。我国被后人所认可的经典动画片作品无不秉承着人伦的、道德的真理,亦即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人们公认的我国经典动画片首推20世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国学派”的作品。上美厂当年使用的大量动画文本是从全国征集来的民间故事。有的是民间传说,也有童话故事。无论哪种,都可以发现其中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也就是价值观层面的营养。这一点不仅是儿童影视的决定因素,也是决定所有人类文化作品成果价值高低的首要因素。

梳理在“中国学派”动画片繁盛期诞生的动画片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在故事题材、文本创作,还是从主旨表达、表现形式上来看,影片都饱含并充分展示着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人物清新舒展的描摹技巧、传统民乐演奏的背景音乐、富含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手法,使得该时期的大量作品至今在世界动画历史上保留着一席之地。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影响动画片的层面主要有三:第一,价值观念、哲学思想层面;第二,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层面;第三,传统文本层面(题材、故事等)。

我们今天的儿童动画片依然应去传统文化宝库中寻找宝藏。当然其中仍然存在商业方面的考量,存在精雕细作与市场的平衡等问题。与此同时,我们更希望儿童动画片创作能够在儿童教育的责任下既找到合宜的解决办法,又能将儿童动画片当作真正的艺术创作,为我国儿童继续创作出优秀、经典的精神食粮。与此同时,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儿童动画片要发展,既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要坚持与时俱进地创新。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解读,不能背离时代的发展,类似《魔童降世》《大圣归来》这样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浸润时代精神,同时又被赋予崭新的文化内涵的中国新动画作品越来越多,必将对我国重拾文化自信产生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魔童哪吒动画片
哪吒买“车”
哪吒VPro
哪吒留学实录
The Analysis of Color Narration of Animated Film Ne Zha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哪吒之魔童降世》经典台词
推荐一部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