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昭平文化融入作文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2020-11-13钟兰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9期

钟兰英

摘要:笔者从教十四年,无论什么类型的作文,能把作文写得出彩的学生很少。同时,许多学生因为没有材料积累,导致他们写出的作文没有实在的内容,容易走向假、大、空。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缺乏生活积累之外,教师也没有在生活体验方面多加引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经验、学识都高于学生,因此,教师就应该担当起主导角色,利用经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挖掘生活的内涵,从而找出生活蕴含的作文资源。昭平中学90%以上的学生都来自昭平的各个乡镇,对昭平的各种文化自然耳熟能详。因此,将昭平文化融入作文教学,是让他们将亲身体验的生活运用到作文中,有积累,有体验,自然就能顺利将其转化。长期坚持下来,自然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写作资源匮乏、写作难的大问题。

关键词:昭平文化;作文资源;语文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5-0085

一直以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特别注重校内的课程资源,尤其是课内资源,课程资源观念比较狭窄。其实,课程资源还包括校外的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络、人力和环境等,其中,地方文化就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而很多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并没有挖掘本地文化中的大量的课程资源,更没有有效地将它们变成语文教育的有力条件,国家、地方、学校对课程的三级管理仍是国家、地方二级管理。结果是不仅不能有效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也不能较好地传承与发展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了更有效地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传承我国丰富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我们要将如昭平文化一样极富特色的地方文化开发利用起来,将昭平文化开发利用为作文课程教学资源。将昭平文化融入作文课程资源,有多方面的价值。

一、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构建

新课改强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主体,教师不能喧宾夺主。早在古代,《学记》就已经提出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主张。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尊重儿童学习的愿望,不应该将单纯地灌输知识作为教学目标,而是向儿童指出问题,并传授方法。也就是教授儿童以“渔”,进而促进他们主动地、自发地学习。

那么,何谓学生的主体性呢?所谓主体性,是指认知主体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的功能表现。教学认识的主体性既体现在外部信息的能动选择上,表现出自我意识和选择性;也反映在外部信息的内部处理中,取决于学生的原始认知结构、经验、思维方法、情感、意志、个性等,表现出独立性、创造性。

而昭平文化成为课程资源,对学生主体性的建构是十分有利的。昭平文化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他们生活的环境。耳濡目染中,学生再加上实践,那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反对教师填鸭的教学方式,认为教师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做到这些,儿童便能自发地主动学习,并在学习中使人格逐渐走向完善。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他强调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明确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并认为“教育即生活”是教育的本质。杜威还明确指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这里的生活是指现在的生活,而且是儿童体验的生活。因此,教育也应从儿童当前的生活出发,挖掘儿童现在生活的内在价值,并让他们从中得到乐趣。假如教师能带领学生从课内走出课外,去观察感受昭平文化,学生必然感受更真切。真正参与其中,有了真实感,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就更明显了。

二、有利于生活化作文的实现

从古至今的许多大家,他们写文章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无不是有着丰富的材料积累。那他们的材料从何而来?方式途径当然是多种多样的,有翻阅前人古籍,有留心身边人物事物,或者到茶馆中静坐,吸收街谈巷议的不同内容。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他们的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感受生活,积累素材,从而增加自己的情感体验,激发自己的写作欲望,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写作的过程就是写作主体从外界得到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储存、加工、编码,最后输出的过程。学生能得到最多信息的外界,便是他们的生活体验。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才会有积累,而有了积累才能有思想情感。平时,语文教师布置学生写作,学生总是咬笔头,因为他们的脑海里材料积累得很少。因此,材料储备要越多越好。体验了生活,而且能将体验到的人物事件存到大脑中,存得多的学生,你让他写作文,他必定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有一定储存量的学生,他的文章还是可以做到材料丰富、如数家珍的;储存量很少的学生,基本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没有什么储存量的学生,他的文章可能就会生搬硬套,更有甚者还会有抄袭的情况,因为他们确实没有可写的东西,那就只好无中生有,胡乱编造了。可见,要能解决学生写作难的问题,语文教师就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学生学会了积累素材,写作也才会有鲜活的、不竭的源泉。

简而言之,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按照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要求学生进行的语文实践,应该是学生直接参与,才更能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感受,而有了这样的感受和体验,写出的文章才能感悟独特、耐人寻味。

参考文献:

[1]叶圣陶.生活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1994.

[3]张定远.作文教学论集[M].天津:新蕾出版社,1982.

(作者单位:广西贺州市昭平中学546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