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人“累点低”≠“懒癌”附身

2020-11-13张蔚

大众健康 2020年11期
关键词:心流媒介年轻人

张蔚

曾几何时,“付出多少也不喊累”“流血流汗不流泪”“咬紧牙关也要坚持”等观念,激荡在我们父辈乃至祖辈的心间。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提升,纵然努力奋斗的精神仍在与时俱进,然而,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不少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迁。

“累点低”替代“牺牲式奋斗”

不少年轻人不再标榜“牺牲式奋斗”,实际上这未尝不是一种回归个体的再反思。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当下的年轻人还很会“叫苦叫累”,加班累、熬夜苦、堵车心塞、逛个街也能累瘫,下班到家就想“葛优瘫”,一到周末就想“家里蹲”……现在的年轻人“累点太低了”。所谓“累点”,其实和泪点的解释原理一样,就是“感到疲累的点”。年轻人的“累点”之低似乎也是刷出了新下限。

不少父母会不解:“也没在田间地头干农活,也没在工厂流水线投入生产,怎么坐在格子间里对着电脑敲敲字,也能累成这样呢?现在的年轻人真是比不上我们能吃苦耐劳啊。”其实,这也是不少年轻人心头的困惑,似乎还没有以前的人那样累,但是却莫名其妙“忙成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累点低”不等于不肯吃苦耐劳

其实,“累点”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养育后代的方式和期望都发生了变化,原先的父母可能希望孩子吃饱穿暖力气大,现在的父母则更希望孩子聪明伶俐会读书。我们的居住条件本身也发生了很大的调整,原来的平房、大院,孩子们撒丫子就能跑,现在的塔楼、公寓,下来就是停车场,大人要紧紧拽着孩子以免发生危险。我们的工作方式也变了,原来需要凭借腿脚的部分,不少都靠网络解决了,虽然体力节省了,脑力消耗却成倍增加了。因此,过去和现在恐怕是各有各的累,而累的背后也各有各的因由,不能简单认为现在的年轻人“累点低”。

那么,当“累点低”不仅是一种调侃吐槽,而且成为年轻人深感困扰的身心状态时,又该如何理解和破解这道牛活难题呢?

年轻人为啥总是累!累!累!

我们不妨从当下的生活方式当中找寻“累点低”的原因。

◆读屏时代,手机正在使用人。在全媒体时代,互联网无处不在,海量信息对个体形成了“狂轰乱炸”。一不留神,刷朋友圈就可以刷到凌晨,或者連续刷抖音大半天仍兴致勃勃,甚至逛淘宝、看直播都能消磨好几个小时……看似我们在使用手机,实质上“自我”已经被手机“绑架”。在各种算法对用户的精准计算之下,手机成了“戒不掉的瘾”,成了老少成宜的最佳玩具。手机极为霸道地掠走了我们的大部分注意力,并且让一天的时间过得飞快。一日将尽,工作低效,手机没少刷,自然怅然若失,提不起精神。

◆熬夜透支,健康生活渐行渐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个好觉才能休养生息,精神饱满。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啊!都市里“996”的工作模式已成常态,下班通过夜宵与追剧等夜生活来缓解压力、补偿自己、安慰心灵的生活方式也随之伴生。加之,互联网与商业的合谋让网络上的繁荣生活不眠不休,任何人不论多晚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娱乐方式,因此熬夜透支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生活常态。虽然知道这样的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但是却无力扭转。

◆过度焦虑,负面情绪被放大。现在的年轻人实际上生活在一个更富足、更便捷、更安全的时代,然而他们的焦虑感却普遍更强烈。近些年,大学当中到心理咨询中心求助的学生人数也呈现上升趋势。在资讯更为发达的当下,来自社会的压力、家庭的期待、同辈的竞争,更容易通过种种渠道与方式被放大。与此同时,随着学业期的增长与就业期的延迟,年轻人心智的社会化程度与面对压力与挫折的坚韧程度都令人堪忧。往往放在人生长河当中不值一提的事情,都足以变成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把苛求完美的年轻人淹没。

◆受到娇惯,这代人更脆弱。在《娇惯的心灵》(副标题:“钢铁”是怎么没有练成的?)一书当中,作者格雷格·卢金诺夫流露出一种担心,如果年轻人有了脆弱的“自我人设”,也就是经常自认为“累点低”,他们将远离心理的锻炼场所。当下的年轻人,不论出身富贵还是贫穷,可能都一定程度上受到父母的“娇惯”,也就是过度保护。成年人实在做的太多了,他们把手伸得太长,甚至以极端或过度的关心和爱意在对待年轻人,虽然用心为善,但是最终反而造成的是一种成长和发展的不充分,乃至伤害。因为成人之后,年轻人注定要面对一个真实的世界,一片更为严苛残酷的人生竞技场,对于此,娇惯的心灵缺乏基本的准备。

拒绝“累点低” 恢复满满元气

没有人想被一个“累点低”的人生所裹挟,因此,我们给想走出“累点低”的年轻人这样一些建议,以助力他们恢复元气满满,让漫长的人生旅程多一些神采奕奕。

◆使用媒介,变被动运用为主动掌控。要想把我们的日常生活从被“手机绑架”之中解脱出来,就要有意识地提升媒介素养,让媒介为自己服务。比如,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使用媒介,为自己设定合理的使用时间和使用范畴;同时,能够清晰地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不被无意义的垃圾信息所裹挟,利用媒介来充实和发展自己。

◆重建属于自己的生活秩序。年轻人正处于迈入与适应成人世界的过程之中,此刻,反思过去,并依据当下和理想,重建属于自己的生活秩序是非常重要的。在过去的家庭生活与个体成长当中,哪些价值观是值得保留的,哪些是经过反思后需要提升的,哪些是经过尝试后需要做出调整和改变的,都在大脑中重新排列和组合。年轻人在思维和现实的碰撞之后,才会最终选择更为适合自己的良好生活,为自己的健康和幸福负责。

◆营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心流”。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发现心流》一书当中,曾经写过,“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人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受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运动员所谓的“巅峰状态”、艺术家及音乐家所说的“灵思泉涌”,指的也是这种感觉。许多累点低的人,恰恰是因为没有找到这种状态和感觉,因此,通常是明明什么都还没做,就已经感到疲惫不堪。我们不妨找一找,工作和生活之中,哪些事情令自己忘记时间、感到快乐,投人其中,享受“心流”。

◆摆脱过度保护的“脆弱人设”。现时代的教育往往在奉行“凡是伤害,只会让你更脆弱”的理念,而对年轻人实施了过度保护。然而实际上,“累点低”的“脆弱人设”可能会以逃避的方式剥夺个体的成长空间。尼采曾说过:“凡是不能毁灭我的,只会让我更强大。”从精神的角度来说,人类的成长往往需要一定的身体和心智上的挑战和刺激。不想退化?那么来吧,经得起考验,才能让人生圆满。

猜你喜欢

心流媒介年轻人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你猜不到一个做饭的年轻人在想什么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问一个研究真正幸福状态的心理学家
年轻人如何理财
契克森米哈赖的幸福课
心流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