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运河畔育明珠阜城县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2020-11-12潘桂生张国兵石雪倩

河北农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阜城县龙湾运河

□文/潘桂生 张国兵 石雪倩

踏入地处黑龙港流域的衡水市阜城县乡村,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平整开阔的街道、干净整洁的院落、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墙……

耕耘美丽阜城,创造美好乡村。近年来,阜城县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持续推进美丽阜城建设,全县347个行政村在干群努力下旧貌变新颜,实现了“村在林中、路在绿中、居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蝶变。

天朗气清,花团似锦。阜城县的刘老人村风景秀丽、环境怡人,眼前的景象不由让人为之赞叹。该村先后整修了三横三纵3000 米村内道路,新植观赏树5000 多棵,粉刷墙体3 万多平方米,安装路灯150 盏、全村监控26 个,建垃圾池21 个;新建村级活动场所和一个2800 多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农家书屋、文体器材一应俱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红利”;总投资110 万元、总里程长3800 米的梨乡游环村公路建成通行,同时,投资70 万元修建连接主干公路的水泥路1.7 公里,鸭梨外运、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投资20 万元疏浚干渠2600 米,引运河积流入村,实现农灌、养鱼双收益;投资约600 多万元建成梨文化博物馆、刘老人故居、风韵梨塘、村史展览馆、生态文化廊道、世界名优梨品展示区、休闲养生文化区等旅游景点……

守住“绿水青山”才能挣来“金山银山”。几年来,刘老人村坚持把生态优美放在美丽乡村建设首位,通过跑办项目、申请上级资金等多种方式,筹集2000 多万元资金用于改善村容村貌。2017年,该村被评为河北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

“要用霞口镇刘老人村的美来支撑阜城全县的美。”阜城县主管农业农村工作的负责同志介绍说,美丽乡村建设要体现农村特点,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要保护水、田、林、园、塘、路等自然资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套用城市建设标准、不拘泥于统一模式,避免“千村一面”。

阜城县的决策者们朝暮心系于民,事事行之为民,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持之以恒地坚持高起点规划。县党政部门的决策者们通过多年的工作体会到,美丽村庄建设是“划出来、建出来、管出来”的。所谓划出来,就是始终坚持顶层设计、规划先行,规划要体现高起点,根据农村未来发展需求,做前瞻性的规划指引。县自然资源局编制了《阜城县新农村布局规划》,对10 年内全县村庄的建设有了一个总遵循。规划立足村庄特色、塑造乡村魅力,不搞大拆大建,体现“留得住乡愁、记忆中的故园”。自2013年起,为使工作顺利推进,阜城县四大班子领导深入分包乡镇一线指挥,示范带动,书记县长带头不定期抽查乡镇、村庄工作进展;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与群众一起摸爬滚打。阜城县每创建一个美丽村庄,各乡镇都要逐一规划、逐一落实,总体上实现“一村一策一特色”。例如,以“千年古渡,魏圈码头”为主题,依托蔬菜产业,弘扬运河文化、农耕文化的魏圈村等沿运河村。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农产品品牌,打造成集水网、绿地、农耕、历史和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旅游特色村。为了打捞失落的运河文明,让运河边上的年轻一代记住乡愁,人们尝试着用建设博物馆的方式保存并传承运河文化。2016 年,码头镇在魏圈村建起了全国第一个村级“运河记忆博物馆”。

运河文化小镇——魏圈村

大龙湾村庄一角

大龙湾村史馆

魏圈村紧靠京杭大运河,古运河在魏圈村东南角先是向北、而后向东,形成一个巨大的“L”形,沿途河道“九曲十八弯”,自然风光非常优美。“魏圈村还有不少传说和习俗,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同时,魏圈村历史名人辈出,有北宋宰相刘挚,还有纪晓岚岳父马永图等。”进村不远处,一块写有“运河古韵”的牌匾映入眼帘,这便是远近闻名的村级博物馆——运河记忆博物馆。对于一个中国北方普普通通的小村落来说,藏有这样的一个博物馆,令笔者十分惊奇和震撼。博物馆由村里闲置的学校旧址改建而成,占地面积达2400多平方米。记住乡愁、农耕记忆、漕运印象、非遗表演、码头名人等五个板块,将运河的过往一一展现在人们面前。石锚、旧渔船、漕运船、渔网等近百件展品,讲述着运河漕运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悠久历史。

阜城县大龙湾村的名字大有来头,传说清朝年间,乾隆从天津乘船,沿大运河南下,去江浙一带视察民情,当船航行至码头镇地段,他坐在船头遥望前方,看见前面西岸出现了一座繁华的集市,河岸上车水马龙,水面上航运繁忙。乾隆看到如此繁华的景象很是高兴,命令舵手靠运河西岸慢行,并在此登岸驻跸。因大运河在此转弯,状如巨龙,乾隆御赐将兴隆镇更名“大龙湾”。位于京杭大运河西岸的大龙湾村,在民居墙上绘制了总长度近四百米的运河文化长廊,京杭大运河沿途18 个重要城市的风景名胜、地标建筑以及特色物产,尽收眼底。沿着运河文化长廊再走上三五分钟,是大龙湾村的中心广场,“大龙湾村史馆”便坐落于此,村史馆里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大龙湾村的前世今生。

不论是魏圈村的运河记忆博物馆,还是大龙湾的村史馆和运河文化长廊,都让我们意识到运河丰厚的文化遗产,从物质到精神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运河儿女。今年以来,码头镇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因村制宜,突出特色,以‘看得见记忆、记得住乡愁’为灵魂,通过深入借势运河自然风光、挖掘运河文化,使运河成为新时期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民俗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除了实现了村容村貌的根本性改变,也为发展民俗旅游产业、实现乡村持续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座座美丽的村庄,绿色的田野,茂密的树林将阜城装扮得更加温润和妖娆,日益成为南运河畔一颗璀璨明珠。

猜你喜欢

阜城县龙湾运河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河北省阜城县2 100农民“线上”轻松找工作
诗情画意龙湾美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龙湾玛珥湖水华爆发成因初探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档案馆发起公开征集“老照片”活动
My Visit to Beijing
My Dre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