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点学术出版项目选题策划的实践与思考

2020-11-11张馨芳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选题策划

张馨芳

摘 要:学术出版承载着传播思想、传承文明、开拓新知的功能,因此,学术出版编辑要对学术出版怀有敬畏之心,恪守学术出版的匠心意识,努力担当学术出版的责任与使命。文章以“艾滋病社会学研究丛书(第一辑)”为例,从职业敏感、责任担当、资源整合、匠心意识四个方面梳理了重点学术出版项目选题策划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重点学术出版项目;选题策划;职业敏感;匠心意识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0-0-03

近年来,在各级各类重点学术出版项目的策划、申报和实施过程中,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凝聚了诸多优秀的学术出版资源,“孵化”了一批具有重要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的优秀成果,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当前,以项目促发展已经成为出版社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各种重点学术出版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有效提升了出版社的品牌形象和核心竞争力。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学术图书质量与学术出版能力评价”课题组,以2014年全国新书出版数据和发行数据为依据,评析了我国学术出版能力的现状,构建了学术出版资源整合能力、学术产品加工能力、学术产品营销传播能力、数字出版能力和国际出版能力5个评价指标体系,发布了101家学术出版机构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出版能力排名。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排名第26,在大学出版社中排名第11。

自2014年至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诸多专家的大力支持下,陆续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重点学术出版项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丛书(1949—2018)”“网络舆情与网络社会治理研究丛书(第一辑)”“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口述史丛书(第一辑)”“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研究丛书(第一辑)”“艾滋病社会学研究丛书(第一辑)”等。这一系列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精品力作,为我社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出版品牌建设和竞争能力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中,由中国人民大学潘绥铭教授和清华大学景军教授主编的“艾滋病社会学研究丛书(第一辑)”,被列为“2017年度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随后又获得“北京玉润公益基金会出版项目”资助。与此同时,本丛书还与世界顶级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达成了合作出版协议。作为“艾滋病社会学研究丛书(第一辑)”的策划编辑,笔者认真梳理了该项目从选题提出到顺利出版的整个过程,在此浅谈几点心得体会,与编辑同行分享和探讨。

一、职业敏感:发现优质选题

图书策划编辑的职业敏感,指的是策划编辑在图书出版实践中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深入思考所养成的一种善于“发现作者,发现选题,发现可以成为图书的题材”的选题意识和专业能力。对于图书策划编辑来说,“没有发现就没有创新”。实际上,一个成熟的图书策划编辑随时随刻都在动脑筋做策划,一个电视节目、一条网络新闻、一段日常聊天都可以让其从中发现选题。

作为一个学术出版编辑,定期参加自己所聚焦的专业方向的学术年会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让你大致了解该专业目前的学术动态及研究热点,可以给你一些选题方向的启发和灵感。中国社会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结束后,笔者在与内蒙古科技大学侯荣庭老师邮件联系的过程中,对方告知他手上有两个关于艾滋病人群(自身重构/情感调适)研究的选题,但由于刚博士毕业进入高校任教,所以没有任何出版经费来源。收到这封邮件的时候,笔者所有的关注点都集中在“艾滋病人群”上面了,当时非常浅显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个需要关爱的弱势群体”,潜意识里感觉如果以“关爱艾滋病人群”为切入点可能会是一个不错的选题,或许可以朝着申报“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方向努力谋划一下。同时,笔者内心深处也非常理解刚进入学术职业生涯的年轻学者的各种不容易,因此,当时完全没有考虑出版经费的问题,只是一心想要做成这个自认为有温度的选题。

随后,笔者在“读秀学术搜索数据库”和“中文图书市场零售数据连续跟踪监测系统”中做了一系列比较详尽的市场调研。笔者以“艾滋病”为关键词检索2008—2016年的相关研究书目发现,大多数论著都是从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的角度来探讨艾滋病的诊断、治疗与防控,仅有30余部著作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关注与艾滋病相关的问题,尚未形成比较集中的系列研究成果。这些调研结果,为“艾滋病社会学研究丛书(第一辑)”的选题推进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和论证依据。做到心中有数后,笔者尽快向姜新祺总编辑汇报了大致的选题思路和调研概况,笔者对选题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姜总编的认可和鼓励。有了总编辑的支持和指导,笔者就开始一往无前地进行选题开发。

二、责任担当:找准选题定位

学术出版承载着传播思想、传承文明、开拓新知的功能,因此,学术出版工作不应该仅仅是一份物质意义上的职业,而应该是一份精神意义上的职业。学术出版编辑要对学术出版怀有敬畏之心,恪守学术出版的匠心意识,努力担当学术出版的责任与使命。目前,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出版企业更关心市场和利润,大学出版社作为学术文化出版重镇将肩负越来越重的学术使命。作为学术出版编辑,笔者深知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守多出版学术精品的职业初心,执着地把每本书都当作唯一一本书去做。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而艾滋病防治,既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是一个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亟需学界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艾滋病社会学研究丛书(第一辑)”的选题意向明确后,笔者就前期调研情况和国内研究现状多次请教侯荣庭老师,侯老师每次都会耐心答疑,并给出细致的意见和建议。在与侯老师的反复沟通中,笔者对选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目前,社会科学对艾滋病的研究刚刚起步不久,相關研究并不完善,主要分为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两个方面;其中,描述性研究主要集中在艾滋病的预防、干预和治疗上,基本实现了对艾滋病防治体系现状较为清晰的阐述,但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医学和流行病学领域,而缺少对艾滋病感染者的不平等性、关系断裂、性别歧视、归属感、回归社会、污名化等方面的现状描述与分析,更缺少对其情感、精神与心理状态、社会态度、流行趋势等方面的解释性研究,也缺少对专门群体如同性恋、青少年、吸毒人群、医源性感染人群的关注;总而言之,艾滋病防治应该是个一体多面的工作,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或者纯粹的疾病预防工作,而是一个涉及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因此,社会学家的参与和研究对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推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明确了“艾滋病社会学研究丛书(第一辑)”的选题定位:一方面,希望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以及不同的艾滋病人群,减少公众对艾滋病的无知和偏见以及对艾滋病人群的歧视,呼吁公众对艾滋病人群的人文关怀,缓解社会冲突,促进更美好的、更和谐的社会世界的生成;另一方面,希望可以推动社会科学与公共卫生的跨学科交流,促进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学研究成果在艾滋病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并借助这些应用反过来丰富和促进社会学自身的发展。

三、资源整合:精选作者团队

明确了选题定位后,笔者尽快拟定了选题策划方案,并在侯荣庭老师的推荐和帮助下,顺利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潘绥铭教授担任“艾滋病社会学研究丛书(第一辑)”主编。后来,为了确保丛书的品质和学术影响力,潘教授又盛情邀请到了清华大学景军教授担任第二主编,一起为丛书的学术品质和顺利出版保驾护航。两位主编均是社会学领域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及其研究的学术领军人物,在丛书的选题论证、作者甄选、内容设计、质量把关等各个环节付出了诸多心血。两位的低调、谦和与严谨,让笔者记忆深刻,受益匪浅。

这套丛书的主创团队,均系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或清华大学的社会学博士,目前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高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在艾滋病防治领域中,他们不仅参加过许多社会实践活动,而且深入到艾滋病人群的社会空间乃至生活空间进行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收集到了丰富的访谈资料和调查数据,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研究成果,其中很多已经陆续发表在专业的核心期刊上。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是一个专业、严谨、有爱的团队。大家在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用心确保论著质量的同时,严格按照约定时间交稿,并积极配合编辑修改完善。每当笔者有问题需要请教的时候,大家都是第一时间给予答复,每一次沟通交流都非常轻松愉快。

“艾滋病社会学研究丛书(第一辑)”共8本,是中国社会学界最近20年来研究艾滋病的学术著作的集大成之作,从多种视角深入剖析不同艾滋病人群的不同情况,呈现出大量精深的理论认知与对策分析。这套丛书有利于流行病专业人员或卫生防疫人员更好地理解社会科学领域专家的见解,更好地促进双方的沟通与交流,努力做到跨学科合作,共同推动艾滋病防治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目前,在主编和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艾滋病感染者去污名化研究》《艾滋病人群情感调适的社会学研究》《艾滋病人群自身重构研究》《艾滋病与生活逻辑》《艾滋病问题的社会建构》《女性艾滋病风险人群的疾病建构》已经顺利出版,《艾滋病感染者的生存多样性研究》《中原血液市场与艾滋病风险研究》也即将正式出版。

四、匠心意识:协作打磨精品

每一个重点学术出版项目,都是图书作者与出版社编辑(策划编辑、审读编辑、美术编辑)分工协作共同打磨的智慧结晶。策划编辑独具慧眼地发现选题的出版价值,图书作者呕心沥血地创造作品的内容主体,审读编辑精雕细琢地赋予图书以生命光彩,而美术编辑则匠心独运地呈现图书的外在形态。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与编辑形成了一种紧密的共生互补关系,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是合作共赢的基本前提。

策划编辑的主要工作是发现、挖掘与整合,即发现选题价值、挖掘学术资源、整合学术力量,与此同时,还要协调各方关系和把握整体进度。作为“艾滋病社会学研究丛书(第一辑)”的策划编辑,笔者在项目进行期间始终与作者团队和编辑团队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用心协调和统筹安排编校加工、装帧设计、排版印制、宣传营销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进度,稳步推进项目的整体实施。

审读(三审、质检)编辑的主要工作是全面审核、加工整理和质量把关,在字斟句酌和润色添彩的过程中严格确保图书的政治导向、学术质量及出版规范。“艾滋病社会学研究丛书(第一辑)”的出版,严格遵守出版社的三审三校和质检制度。各个审次的编辑都尽心尽力、各负其责,充分发扬学术出版编辑的工匠精神,精心打磨作者放心交给出版社的每一部作品,及时处理审读时发现的各种问题,并用心督促作者按期改稿和交稿,从而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美术编辑的主要工作是设计与呈现,即通过合适的设计元素将图书的内在气质呈现出来,力求做到装帧设计与图书内容完美结合、相辅相成,从而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艾滋病社会学研究丛书(第一辑)”的装帧设计,以丛书内容为基础,准确地体现了丛书主题,简洁大方的封面蕴含着独具匠心的设计,做到了思想内涵与艺术品位的统一。

五、结语

重点学术出版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关系到大学出版社的品牌建设和长远发展。重点学术出版项目,是策划编辑根据自己所在出版社的特色定位和出版方向,凭借其职业敏感、责任担当、资源整合和匠心意识,挖掘开发的能为出版社带来一定社会影响力和品牌规模效应的重要选题。这就要求策划编辑至少具备四种专业能力,即发现优质选题、找准选题定位、精选作者团队与协作打磨精品。

参考文献:

[1]谢寿光.学术出版研究:中国学术图书质量与学术出版能力评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2]李昕.职业敏感:编辑的见识和眼光[J].中国出版,2012(09):31-34.

[3]杨宗元.精耕细作,打造学术精品——大型学术出版项目必须重视流程管理[J].中国编辑,2018(11):66-71.

[4]习近平.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EB/OL].[2020-05-1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518/c1024-28361421.html.

[5](美)杰拉爾德·格罗斯.编辑人的世界[M].齐若兰,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

[6]朱同芳.重点选题策划出版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出版社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6(01):56-59.

[7]姚芸.以出版情怀共同打造国家精品项目——《中国历代海路针经》组稿及编辑出版实践[J].出版发行研究,2017(06):100-103.

猜你喜欢

选题策划
党政内刊选题策划的十大原则
浅谈科技类丛书的策划
浅谈民生新闻报道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党刊编辑素养的思考
浅谈图书选题的立体化经营思路
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必要性
近三年引进虚构类畅销书的出版状况
回应时代课题,创新主题出版
新闻与历史的互动
浅谈引进版科技图书的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