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途径研究

2020-11-11蒋竹千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传播特征演讲新媒体

蒋竹千

摘 要:“一席”作为知识分享演讲类新媒体,在栏目定位、演讲者选择、议题开掘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特点。在手机媒体成为主流的当下,用户自主选择媒介内容的变化,“一席”演讲的传播特征分析具有样本作用,有助于思考新媒体实现良性发展。本文主要从演讲者构成、演讲议题、新媒体优势、社区化受众群体、分享五方面对“一席”的传播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知识分享的新形式进行较为深入的观察。

关键词:“一席”演讲;新媒体;传播特征;知识分享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0-00-02

独立媒体一席(YiXi)2012年成立于北京,主打栏目“一席”是剧场式的现场演讲,结合网络视频进行传播。目前已有国内外700多位讲者和表演嘉宾登上“一席”的舞台。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目前中国的演讲类新媒体发展迅速,数量不断增加,如听道、万有青年、格致论道、推酷、青年中国说、造就talk、开讲啦等。综合此类新传播形式来看,“一席”栏目推出后发展速度快,模式灵活,演讲内容丰富且富有特色,載体多样,其传播特征具有一定的分析价值。

一、重视演讲者构成的丰富性与包容性

“一席”平台的定位是旨在分享人文、科技与白日梦,鼓励分享见解、体验和对未来的想象。大方向的包容性可以容纳多样化的演讲者。一席的演讲者来自各行各业,既包括有一定知名度的导演、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记者等,亦包括在观念、事迹等方面体现出某种不平凡的普通人。换言之,“一席”演讲者不重专业背景,更重实践性。这就可以理解登上“一席”讲台的有纹身师、包子店老板、面料设计师、志愿者、垃圾处理场负责人等职业人员的原因。演讲者身份的弹性对于受众和演讲者都是有意义的,特别是所从事的领域是新兴或小众的,演讲者可能更需要平台与大家交流,获得关注与帮助。“一席”会根据平台定位内部筛选、评估进而选取演讲者,一个个演讲者实现知识分享目标,传播分享好的思想、创意和文化,以自己的方式启发、拓展受众视野,形成观点的交汇场。演讲价值不仅体现在与受众的思想交汇方面,就社会层面来说,多元观点中体现主流价值观,留下了更多可探讨的空间,使演讲主题成为并不终结的话题。

由于并不是专业演讲者,演讲传播的水平高下与演讲者个性、表达能力、技巧等有直接关系。一些嘉宾不太擅长演讲,因而内容和过程比较沉闷,传达不够。但换个角度来看,真实是第一生命力,“一席”演讲者选择的价值取向必须包含这样的遗憾。同时,非专业的演讲者也能更好地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传递人情味,传递情怀。

二、追求演讲议题的优质、多样与准确

剧场演讲之外,“一席”充分尊重受众的碎片化和弹性观看需要,提供优质的演讲视频。一席创始人言冬针对新媒体语境下网络上存在的各种质量差、低俗、偏向于娱乐类的视频现象,试图打造更加具有意义的内容产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分享优势。

在内容选题方面,团队有两种渠道,一种是通过人来拟题目,一种是通过选题来找人,也可以理解为,为维护平台定位,团队积极掌握议程设置的主动权。例如,团队关注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关注草原沙漠化等环境问题,就主动去找工艺代表者和绿色和平组织的研究员来拟题演讲。每次演讲前,团队要花大量时间与演讲者沟通,确保题目是真实的,是人们普遍关心但讲得少、了解少的。为方便用户了解内容,“一席”在剧场和视频形式之外,同时提供音频和完整文字讲稿,对受众的媒介接受习惯给予充分尊重,这也极大拓展了演讲的受众群。后期在嘉宾演讲内容的基础上,“一席”进一步做整理和反馈收集,对优质内容反馈进行跟踪和记录。这不仅有助于话题梳理,也是新演讲议题拓展的基础。

整体来看,在定位之下,“一席”的演讲主题围绕人的生活、人与自然进行,涵盖艺术、科技、文化、设计、建筑、博物、音乐、创业、运动、环境、历史、电影、人生等方面,力求在演讲主题和受众当下关注的热点之间找到合适的兴趣点、交汇点,重视议题与受众情感的共通性。例如,在社会领域不回避现实问题,尝试以演讲沟通政府管理、社会关心和个体责任。如演讲者艾苓在《没伞的孩子》中提到的留守儿童问题,使这个现实社会问题得到更有价值的探讨,人们开始思考解决之道。演讲者胡炜玮创业分享《“膜拜”单车》,还原思考的过程,提出如何让拥挤的城市更加环保,出行轻松,骑行改变城市,让城市生活变得更美好。虽然单车派生了新的浪费问题,但关注当下,关注改变,本身就是“一席”追求的价值之一。

三、发挥新媒体媒介优势

新媒体最本质的特征是数字化和交互性。[1]数字化支持海量共享,互动性沟通传—受双方,也使内容生产过程化。“一席”在演讲内容生产过程中积极通过官网、官方微博、公众号、App加强与受众的交流沟通,不仅方便议题探讨、收集,也使演讲活动开展可控、演讲视频内容点播量、类型偏好等数据可收集分析。官微链接、App时间线和搜索等方式后面是海量存储,不仅使新内容有机会被观看,也使往期演讲内容有再浏览的可能。这是网络时代“长尾理论”的体现,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内容产品,都会有相应与受众见面的机会。[1]所有演讲内容构成的价值空间不断映照,复合生长,同时,这些累积而来的内容产品是“一席”的内容资产,蕴含新媒体语境下再利用的可能性。

随着手机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时代观看的即时性被打破,类似“面对面”交流,碎片化时间的填充得以实现,转发、分享也使“一席”优质的演讲内容能在短时间内突破地域局限,迅速传播。“一席”创始的初衷是改善国内的演讲环境,而新媒体时间上的自由与空间上的延展可以使“一席”把内容产品推广目标放到整个华语地区,真正实现传者无疆。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基础上,重要任务还是回到打造优质内容上,网络传播受众具有全球化特征,信息具有共享性,受众对内容的自主分享可以真正实现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

新媒体多媒体、超文本特征也给“一席”演讲跨媒体呈现的可能。演讲音频在喜马拉雅、荔枝FM、网易音乐可以获取,演讲视频在优酷App、腾讯视频App等平台可以观看,这些汇同“一席”媒介端形成传播矩阵,有益于传播影响力的凝聚。

四、维系社区化受众群体

从符号层面来看,“一席”演讲视频作为核心产品,衍生音频内容和文字内容,其新媒体用户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受众,即读者、听众、观众。这不仅方便不同用户的内容接受习惯,使受众可以自由选择信息接收的时间、地点及媒介的表现形式,同时基于互动性特征使受众得以实现社区化交流。“一席”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在受众维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方便大家对演讲议题、演講内容等进行讨论。围绕内容,淡化了人们的地位、身份、性别等社会属性,强化了思想观念、兴趣爱好层面的深层交流,打通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界限,鼓励自由平等的对话。

对于用户来说,信息过载是新媒体时代的典型困扰之一,海量资讯会产生接受压力。而“一席”演讲平均每月举办一次,每次邀请7~9位在自身领域有研究或丰富实践经验的嘉宾做现场演讲并在网络社区公开分享,这种频率对于受众来说是友善的,也有助于内容相关话题的酝酿和开展。同时,受众对新演讲内容会产生期待心理,这从“一席”现场演讲预约抢票、甚至一票难求可以得到体现。

五、分享就是力量

“一席”演讲的传播效力来源于本土化的内容分享。作为知识分享平台,其在知识、观念、文化层面影响着受众。演讲者分享实践体验,带给受众思考;受众分享感受与节目互动并进行社区化互动。以知乎上“一席”相关话题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就具体演讲者及内容互动,二是就类似栏目的比较进行互动。围绕演讲平台及内容的讨论形成二次传播,吸引潜在受众参与。具体来看,知乎讨论从批评“一席”对TED演讲模式的模仿向对演讲内容的肯定演变,许多发言者表达了“一席”演讲对自身认知的拓展、思想的冲击,肯定了“一席”存在的价值。分享是新媒体时代的关键词,“一席”正在潜移默化地塑造本土受众观察中国社会和世界的视野,使个体在社会行为方面有更积极的承担。

分享的力量也体现在“一席”与演讲者持续的互动上。从“一席”官微来看,演讲结束并不是彼此关注点的终结,官微会跟进观察演讲者的工作、状态或思考,进行分享互动。这可以使一些议题成为动态化过程,也可以补充、完善平均30分钟演讲无法更多呈现的部分;同时,也可以使演讲者维系的受众圈与“一席”的受众圈彼此迁移、叠加,有助于议题的深化。如公众号“女孩别怕”的主编童姥,就其团队在女性安全方面所做的工作做了大约27分钟的演讲介绍,但具体到安全科普、安全帮助等层面,就需要跟进平台资源来获得。“一席”官微对童姥团队的相关工作转发分享,使得女性安全议题过程化,为更多人所了解。双方媒介互动亦形成借力,客观上更好地服务于议题,1+1>2放大了议题的传播效果。

六、结语

“一席”演讲诞生以来,也面临诸多问题,但近八年专一的发展证明了它是一个有温度、有情怀、有责任担当的媒介。演讲者与议题是一扇门,一个线索,启发受众关注那些不太了解的领域,拓展视野,放大格局,哪怕议题很微小,但也拥有新媒体的“微”力量。有种声音认为“一席”演讲内容偏小众,对于吸引大众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这个资讯增长爆炸的时代,媒介应用形式多样化,受众注意力争夺激烈,期望大众媒介时代的普遍关注是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新媒体必须立足分众化满足,立足自身擅长的领域,维系好与核心用户圈层的关系,进而拓展圈层,专一、专业打造自身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新媒体概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传播特征演讲新媒体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初中英语课前热身活动
网络政治谣言止于透明,止于智者
组织活动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主位理论与篇章理解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家谱作为组织传播媒介的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