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跨行业经营的动因及风险探讨

2020-11-11黄琴峰

市场周刊·市场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经营风险双循环

摘 要:在当前全球流行的时代大背景下,农业是重要的大国博弈领域,为应对产业链价值链调整、世界经济格局再平衡,我国在农业领域构建双循环,实现强农富农。通过选择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借助资本市场为农业产业的纵深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现实中,农业上市公司将资金投向非农领域、进行跨行业经营,存在因跨行业的技术、市场等风险导致经营绩效的普遍降低,阻碍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因而引发对农业上市公司跨行业经营风险的关注和探讨。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跨行业;经营风险;双循环

一、 引言

当前全球产业链,价值链进入深度调整时期,各种经济思潮逆向而动,尤其以美国反全球化浪潮为甚。在世界经济格局再平衡的时代背景下,农业成了大国经济博弈的重要领域之一。农业上市公司作为农业领域的龙头,其产业化发展程度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构建农业国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A股资本市场的发展,为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提供了融资便利,为农业上市公司描绘出了一幅美好的发展蓝图:所融的资金用于引入农业科研成果,改进农产品生产工艺,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其附加值,进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产业的比较利益,增强我国农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在市场容量和市场潜力如此之大的中国,并没有形成像雀巢、达能、联合利华等全球性的农产品品牌,我国农业整体的比较利益仍较低下,弱质性极为明显。固然有农业要面对自然风险、生产风险、市场风险等众多风险的原因,但在这些风险背后所涉及的跨行业经营选择风险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

二、 现实意义

在追求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农业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其中“跨行业经营”现象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资金的投资方向上。原本属于农业板块的上市公司将在资本市场上筹集或积累的资金投向非农行业,使上市公司的行业属性发生偏离或改变。农业上市公司进行跨行业经营的显著后果是,原本应该投入到农业主业的资金大幅缩水,直接削弱了主业实力,导致核心竞争力下降,也就难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降低了农业上市公司整合国内产业链价值链的能力,限制了国内农业成本的下降空间,内循环受阻,进而又阻碍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在国际市场的构建和运作,外循环不畅。文章针对上述现象进行研究,为农业上市公司提出具有深远意义和效益长久的投资战略,“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使农业上市公司获得较好的绩效,又对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三、 资本市场相关理论

(一)多元化经营战略理论

多元化经营战略是企业为了实现发展目标或者在其他产品高利润的诱导下,突破现有产品的行业属性限制而进入新的领域所实施的一种战略选择。美国学者安索夫(H.I.Ansoff)首先提出该理论,但主要针对企业经营的产品数量而言,并没有区分相关的多种产品经营与不相关(跨行业)的多种产品经营。因为在终端产品数量相同的情况下,不相关(跨行业)的多种产品经营方式所表现出的多元化程度更高,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也越大。

(二)资产专用性理论

专用性资产的价值只会在该种资产和某项特殊的用途相结合的情况之下才会产生出来,否则其价值难以体现出来,或者虽然产生了价值,但其与为了经营这项资产所投入的价值相比,资产的所有者处于损失的地位。资产的专用性越强,其所有者试图改变经营方向的可能越低。专用性资产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拥有或控制该项资产的经济主体是特定的;第二,只能选择特定的用途进行经营,如果转换经营方向,可能会减小该项资产产生价值的空间。

(三)羊群效應理论

羊群效应是指人们经常受到群体中多数人影响,不会真正去思考和分析事件的意义,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从众跟风心理,由于信息的不充分性,投资者对市场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难以做出合理的预期,往往是通过观察周围人群的行为而提取信息,在这种信息的不断传递中,多数人所接收的信息趋向一致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从众行为。

(四)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是指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通过社会分工进行国际贸易,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四、 跨行业经营的动因分析

(一)市场风险

1. 小农户生产方式导致低效益的困境

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我国农业生产的经济组织形式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为主体。一方面,家庭式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搜集和获取农产品供求情况的信息成本,导致了农业生产者对市场信息不完全、不及时的局面,缺乏准确的市场预期,容易导致盲目生产、产品滞销的恶果。另一方面,由于家庭式农业生产规模极其狭小,引进农业科研成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当低下,势必会降低农户应用农业科技成果的热情和动力,致使农业科技成果输出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阻碍了我国农产品的附加值向高端市场的延伸,同时也阻碍了科技强农战略的实施,不利于我国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发展。

2. 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导致增产不增收的困境

由于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供给价格弹性,需求曲线相对于供给曲线更陡峭,形成发散型蛛网模型,容易出现农产品供过于求的状况。农产品的过量供给导致农产品价格的走低,由于农产品缺乏弹性,价格的减低会减少农业生产者的收入。这种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导致了社会上“谷贱伤农”“菜贱伤农”等现象的发生。

3. 农业长周期生产面对市场瞬息万变的被动困境

由于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在时刻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农业生产者不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及时调整生产决策,例如当市场出现需大于求的情况时,农业生产者不能及时提供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供给,错失增收良机;而当农业生产资料的成本上涨时,农业生产者不能及时减少农产品的生产,导致生产成本的大幅上升,进一步缩减了农产品本就微利的利润空间。农产品生产的长周期性,使农业生产者面临更多的市场波动性,风险也更大。

(二)制度管理风险

第一,很多上市公司在管理方面存在着“内部人控制”的情况,降低了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要求,中小股东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甚至经常出现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违法违规事件。第二,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的惩处力度不大,很多意在营造良好证券市场环境的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坚决地执行,存在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透明的现象,进而导致二级市场的不规范运行,严重损害了国家和广大股民的权益。第三,A股“圈钱”效应较为明显,导致很多上市公司经营的短视,特别是部分农业上市公司上市时享受财政政策,一旦上市成功就倾向于资本运作,忽视了实业发展,导致经营业绩不佳甚至亏损,违背了国家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初衷。

(三)道德风险

第一,传统思想带来的偏见。现阶段,从事农业职业的人员在中国的社会地位不高,传统观念认为农业是贫穷、落后的,经常受到社会的歧视。受此影响,部分农业上市公司管理层借着“农业”这顶帽子享受着财政政策,却总是想着如何尽快与“农业”划清界限。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转换经营方向,背离国家支持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目标,不利于国家“三农”政策的贯彻实施。第二,管理层权力欲望膨胀。公司的不断发展使管理层可以支配更多的企业资源,然而公司内控制度建设却没有跟上,监督的缺失膨胀了管理人员的权利欲望,为了获得更多的个人报酬、权利和声誉,管理人员会不顾市场风险,转变公司的经营方向,进入新的产品领域。作为新领域的后来者,由于行业资源的限制,往往会处于亏损状态,不利于公司的健康发展。

五、  对策建议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如果过度偏离主营业务,开展跨行业经营带来重重风险,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丧失农业经济增长极的作用,无法凭借有利的时势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也会影响农业双循环的战略部署。因此,专注于农业主业的纵深发展,依靠科技强农,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走“专精特新”发展模式,将是对新形势下推动农业上市公司良性发展的策略抉择。

(一)宏观层面的建议

1. 建立完善监管机制,提高企业违规成本

整顿农业上市公司进行跨行业经营的不良现象,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强化对大数据的运用,跟踪管理农业上市公司的资金投向,形成投资决策的约束机制,发现资金投向背离的情况,要实施“巨额罚金+法律制裁”组合拳,使其违规所得收益不足以弥补违规代价。另一方面,要加强股东和社会舆论对农业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的监督,舆论的客观报道有利于股东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信息,形成一种社会约束机制,促使上市公司沿着经济准则和法治制度的方向进行运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2. 改善投资经营环境,提高农业经营绩效

我国之前实行“以农补工”的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使得国家对农业投资处于长期不足的状态,导致产业发展失衡。因此,在人力方面,加大产学研支持力度,培养现代农业人才,提供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农业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支持。在财力方面,加大对农业的财政补贴,设立农业开发基金、扶贫基金等,且专项资金专用。同时,采取税收减免及配套优惠政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为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绩效奠定基础。在物力方面,加强对建设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农业生产的公共服务水平。在农业产区加大水利建设力度,提高防洪抗旱能力;規划农业园区,为农业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降低外部运营成本;在农产品销地,建设现代化的农贸市场及物流系统,提升供应链效能。

(二)微观层面的建议

1. 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制度

我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农业上市公司应该找准市场改革方向,推动股权结构优化,形成股权主体相互制衡的局面,解决农业上市公司中处于控股地位的国有产权主体缺失的问题,使农业上市公司产权的真实所有者能够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促使农业上市公司在正确的经济轨道上运营,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既能有效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也能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降低其进入非农领域所承受市场风险的可能。

2. 加深企业自身认识,寻求良性发展路径

在企业战略思想方面,农业上市公司要充分认识到提高获利能力、改善经营绩效的意义,即为企业在农业规模化发展进行资本积累,从获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改善和提升,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最终由量变产生质变,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企业经营思想上,农业上市公司要走“专精特新”之路,将企业资源放在农业主业经营上,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而不是受高利润的诱导,进入非农业产品市场,增加跨行业的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风险,导致非农化经营的收益不足以弥补其风险价值。在行业定位方面,农业上市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导力量,是农业经济的增长极,通过乘数效应促进农业整体的发展,打破农业比较效益较低的均衡状态,以资金投入为推力,向上寻找比较利益更高的新平衡状态,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形成整个农业的繁荣局面。

参考文献:

[1]安索夫.多角化战略[J].哈佛商业评论,1957(4):113-114.

[2]哈罗德·德姆塞茨.所有权、控制与企业-论经济活动的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400.

[3]宋军,吴冲锋.证券市场中羊群行为的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2001(11):23-27.

[4]陈宪.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3-42.

作者简介:黄琴峰,广州协兴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农业上市公司经营风险双循环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动因分析
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盈利能力关系研究
农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数据的纵向分析
农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内容披露的横向分析
公路施工企业经营风险防范探析
论煤炭贸易企业经营风险及防控对策
探索审计整改方式 依法从严治企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