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基建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0-11-11孙继超武婷婷

交通企业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营业额走出去施工

□ 孙继超 武婷婷

当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基建设施较为落后,亟需加强建设,而发达国家的基建设施已较为陈旧,更新维护也势在必行。因此,面对当前形势,国内基建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不断加快“走出去”的脚步,同时通过承接国际施工项目来加快企业自身国际化的发展。当前中国基建企业无论在技术标准、施工能力还是施工质量性能方面都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面对完全不同于国内环境的国外市场时,“走出去”的过程还面临更多全新挑战。笔者针对中国基建施工企业在国际上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关看法和思考,为有意愿“走出去”的中国基建施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海外基建市场形势分析

1.海外市场的机遇

2019 年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发布了全球基建企业250 强名单,这项名单依据全球基建企业的收入由高至低依次排名,收入数据为各企业国内业务与国外业务之合。名单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前10 名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占7 家。其中,前5 名分别为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和中国电力。入围前10 名的有3 家外资企业,分别是法国万喜集团、西班牙ACS 集团和法国布依格集团。在上榜的250 家企业中,中国企业占57 家,且全部来自中国内地,相较上年增加3 家,且其中33 家企业的排名较上年都有所提升。中国基建企业的主营业务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房建和电力领域,这三大营业领域的营业收入占总收入的近九成。可见,中国基建施工企业在国际的地位与优势显而易见。

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一段时间,发展中国家基建需求将日益增大,而发达国家基建设施持续老化,更新换代已势在必行,新一轮的国际基建大潮或将很快到来。因此,基建施工企业在全球工程建设领域将迎来一次大的发展机遇。

2.海外市场的挑战

2019 年ENR 发布的250 家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平均国际营业额为19.7 亿美元,与上年相比下降了1.5%,榜单10 强的外资企业平均国际营业额高达154.1 亿美元,远高于中国企业年平均营业额,250 家企业总体平均国际营业额为18.6 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了1.1%。这些数据显示:近年来,虽然中国企业在全球工程建设领域处于重要地位,但国际营业额呈下降趋势。国际营业额与全球营业额的占比反映了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较低,与国际顶尖承包商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榜单10 强的外国基建企业平均国际化水平高达59%,而进入全球10 强的中国基建施工企业的平均国际化水平仅为10.4%。中国企业虽在全球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在国际同行中,与法国万喜、西班牙ACS、法国布依格、德国豪赫蒂夫等集团相比,其海外市场的占比差距很大。

(1)国际钢铁协会(WSA)2019 年7 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粗钢总产量为18.086 亿吨,排名第一名的中国产量为9.283 亿吨,排名第二名的印度产量为1.065 亿吨,排名第三名的日本产量为1.043 亿吨,排名第四名的美国产量为0.86 亿吨。由此可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基建市场,然而基建施工企业的营业额大多来自国内,因此,中国基建施工企业国际营业额占比较低。

(2)国际化水平高的企业多为欧洲发达国家的企业,这些企业在欧盟、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前殖民地国家并无市场壁垒,语言相通、技术标准一致、管理模式相同,在国际化进程中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因此,国际市场占有率较高。

(3)中国工程施工标准推广不足。建筑施工属于实践型自然科学,中国的技术标准、专利、工法在当今世界经过了最大规模的应用实践和检验,但是西方国家因利益问题,各种协会、规范、制度仍坚守几十年前落后的标准、流程、工艺,以此来制约中国企业。中国基建企业不够重视技术标准的输出,即使在技术领域有着显著的实践成果也仅局限于国内市场,导致中国基建施工企业的“一身武艺”在不同的规则下无法施展,甚至表现出水土不服,市场竞争力不足,国际市场占有率不高。

(4)中国基建施工企业“走出去”的需求十分迫切。大量中国企业涌入没有市场壁垒的发展中国家,导致市场内中国企业的内部竞争尤为激烈,所承接项目零利润经营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走出去”的企业虽然较多,但市场占有额度较为分散,且经营效果不佳无法支撑企业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

(5)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反全球化思潮威胁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国际贸易、地缘政治等领域的博弈较为激烈,尤其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海外市场前景更加曲折多变,国际形势中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日益增加。“走出去”的中国基建施工企业面临的不平等待遇和刁难日渐增多,导致中国企业平均国际营业额较上年下降了1.5%。

二、稳健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

新一轮的国际基建大潮或将很快到来,这对于“走出去”的中国基建施工企业而言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要想稳健把握住本次机遇,必须化解好当前的外部挑战。外部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海外很多国别市场规模较小,市场体量有限,甚至部分国别不具备一定期限内持续经营的条件,且在招投标阶段,中国基建施工企业蜂拥而至,导致国际市场上的中国基建企业内部竞争异常激烈。其次,发达国家基建市场壁垒重重,在不同的管理模式、技术标准和商务条件设置上,中国企业需要克服“水土不服”,实现中国标准的“走出去”。第三,发展中国家基建需求大,但建设资金不足,导致项目资金回收困难,项目基本面差。第四,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反全球化思潮正在威胁世界经济,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走出去”的基建施工企业所面临的不可预见风险正持续增加。

基于以上挑战,“走出去”的中国基建施工企业务必要登高望远、适应市场、严控风险、审慎寻求机遇,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保持住应有的定力,将“走出去”的步伐走得更加稳健。

1.解决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的无序化竞争问题

以格鲁吉亚市场为例,格鲁吉亚位于亚洲西南部高加索地区的黑海沿岸,北邻俄罗斯,南部与土耳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接壤。格鲁吉亚面积6.9 万平方公里,2018 年人口总数为373 万,人均GDP 为4 201美元。自2018 年6 月至今,格鲁吉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短时间内推出了多个标段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多为亚行、欧洲投资银行和欧洲复兴银行的政策性贷款,评标办法为最低标价法。中交二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共参与了格鲁吉亚市场9 个造价在3 000 万美元以上项目的投标工作,每次都是中国基建企业的不同单位以最低价中标,中标单位有中国建筑、中国路桥、中国水电、中铁隧道局、中铁二十三局、中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湖南路桥、贵州高速、中国地质工程有限公司等。一个类似中国三线地级市规模的国家,却同时涌入如此多的中国基建企业,可以想象竞争的激烈程度。对中标结果分析可知,中标价格持续下降,多个项目的最终中标价远跌破了企业自行测算的成本。根据以往投标经验,格鲁吉亚项目不可竞争费(VAT+不可预见费+暂定金)占比20%,材料费占比48%~53%,其他工程费占比5%左右,劳务费和机械费占比15%左右,管理费+安全生产费+保险费等合计占比7%~10% 。因此,在25%的可变费用范围内无法通过管理创造出10%的效益。

面对如此无序化和突破成本底线的竞争,“走出去”企业应加强自身市场开发工作的监管,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测算体系和审核机制,彻底消除可预见的标前成本风险。“走出去”企业的上级管理单位,应加强投标工程风险管控和标前策划,并完善项目过程和完工审计工作,加强全过程监管,防范海外开发系统性风险。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也应加强政策引导和风险管控,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2.解决发达国家基建市场壁垒问题

以挪威市场为例,为保证本国公民的就业机会,中国和国际上其他国家较为廉价的劳动力无法进入或必须有前置条件才能进入挪威基建市场,并且外来劳工的收入和每周工作时间都有严格限制。挪威法隧道施工理念和技术较为先进,施工效率高,建筑材料消耗少,工程造价低,较我国传统新奥法施工有极大的成本优势。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基建企业在进入新的国别市场前,一定要深度调研该国别的法律、法规、税费、进出口限制、劳工输入限制和最低收入标准等信息。同时还要深度调研工程设计理念、设计标准和造价指标等信息,综合分析判断市场形势,准确测算标前成本。如有可能,要加强国际合作,与当地企业组建联合体进行投标,以保证快速掌握市场信息,杜绝“水土不服”。

以挪威E39 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投标过程为例,中国企业在隧道设计理念和设计标准方面与当地情况严重不符,导致设计的每公里隧道材料费高于当地每公里隧道综合造价指标。如能在标前与当地设计单位组建联合体,将有效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能在国际合作中学习、借鉴新方法和提高自身水平。

项目管理中的主要壁垒在于,发达国家的基建企业,其主要优势来自其制定的固化流程和标准,他们的精力集中在计划、组织、设计和管理等环节。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表现过于刻板,且效率低下,灵活性不足。国内基建企业在过去几十年的大规模工程实践中,本着“不管黑猫还是白猫,只要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的务实主义精神,已经形成了一套务实的管理体系和操作标准,但是缺乏系统化的总结和固化,这与西方刻板的目标管理流程不契合。中国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及时系统地进行固化和总结,完善理论和标准的制定,并注重宣传、比较和技术输出,逐步打破与发达国家市场管理理念上的壁垒。

3.积极应对发展中国家基建资金不足问题

目前,中国基建企业参与的发展中国家市场主要有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以上国家普遍存在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欲望较为强烈,但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却严重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应深度调研国际市场情况,看准市场发展预期,采用PPP 模式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有效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同时实现基建企业“走出去”的愿景。成功的案例有孟加拉达卡市RAD 市政路PPP项目、尼泊尔SMXD水电站项目和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等。

4.积极应对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问题

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国际贸易、地缘政治等领域的博弈日渐复杂激烈,尤其是在中美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走出去”的中国基建企业将会面对更多的不确定风险和刁难。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走出去”的国际承包商首先要做好自己,不卑不亢地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说不。同时,要不断向发达国家学习,全面提升技术水平,加强管理措施,培养一丝不苟的实干作风,用优良的工程品质锻造大国工匠精神,用工程人的血汗在国际基建市场上奋力谱写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华章。

三、结语

中国古语有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只要中国企业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初心,以全人类协同发展为使命,本着合作共赢的精神“走出去”、“沉下来”、“融进去”,中国“走出去”企业定能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实现不断进步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营业额走出去施工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彼欧在中国继续保持强劲增长预计2021 年营业额将翻倍至13 亿欧元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中国餐饮年营业额突破6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