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四好农村路”为抓手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2020-11-11熊建宏李红波

交通企业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四好农村路管理区交通

□ 熊建宏 李红波

农村公路是服务“三农”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工作,多次对“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部署,要求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交通建设项目要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

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湖北省国营五三农场)位于江汉平原北部,与京山市、钟祥市、天门市接壤,正处于武汉城市圈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界处。全区面积221.47 平方公里,总人口7.53 万人,下辖4个办事处、30 个村和社区。截至2019 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18.738 公里,其中,省道42.914 公里、县道 44.432 公里、乡道 69.12 公里、村道 361.282 公里,全区行政村、社区全部通水泥路通客车;公路桥梁共27 座,其中列养桥梁6 座、非列养桥梁21 座。从公路网布局来看,屈家岭管理区境内有4 条省道和1 条县道,已基本形成以易家岭城区为中心,以省、县道为骨架,以乡、村道为补充的交通运输网络。2007 年3 月,屈家岭管理区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垦系统百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2011 年3 月,被湖北省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试点单位;2012 年3 月,被湖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战略中国农谷的核心区。

一、“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屈家岭管理区紧紧围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展“四好农村”建设,推动“四好农村路”向“美丽农村路”跨越转型。

1.“四好农村路”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

根据2015 年10 月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湖北省农垦事业管理局和荆门市签订《中国农谷·屈家岭生态文明现代交通示范区共建协议》和《屈家岭管理区“四好农村路”三年攻坚规划》,强化全域“四好”理念,实现各办事处有规划,年年有计划,示范创建有重点,“四好”创建有氛围。自2016 年“十三五”期间,全区投入资金共计18 044 万元,新建通村公路138.8 公里,完成生命安全防护工程22.9 公里,建成窄面加宽186 公里,危桥改造12 座。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村庄规划、全域旅游规划实行有效对接,着力解决通而不畅、标准不高的问题。

2.“四好农村路”建管养体制全面创新

(1)建立分级管理新体系。屈家岭管理区建立了“路长制”管理体系,每条公路推行路长责任制,县道由管理区主要负责人担任路长,乡道由办事处主任担任路长,所有建制村的村道由村委会书记担任路长,在区域主要道路显要位置设立“路长制”工作牌,将路长、路长单位、保洁责任人及考评等情况进行共建管理。

(2)建立“养护扶贫”新模式。注重村道日常养护和公益性岗位设置相结合,通过设置村道养护公益性岗位,优先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实现了道路养护和群众增收、脱贫。

(3)建立路城环境综合整治新方式。2020 年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契机,结合疫情防控集中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和村庄清洁行动,为全面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3.“四好农村路”服务经济潜力得到充分挖掘

(1)做好“交通+旅游”融合文章。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盘活公路沿线乡村资源,提升“美丽公路+园游”的传统服务。罗汉寺办事处玫瑰园小镇、何集办事处草莓采摘园、易家岭办事处草莓和桑葚采摘园等一批休闲特色农业项目因路而兴。

(2)做好“交通+物流”融合文章。大力构建“一点多能、网共用、功能完善、运行高效、深度融合”的农村物流三级配送体系。屈家岭管理区通过招商引资,落地屈家岭·中国农谷农产品物流园项目,总投资4 亿元,占地300 亩,集物流信息服务中心、金融及政府职能部门服务中心、物流交易中心、冷链仓储配送中心、物流配套服务区及大型停车场为一体,建成后将运用全国物流网(互联网)+农产品+冷链新模式,打造一个集冷冻、冷藏、加工、包装、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智慧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为屈家岭管理区农产品对外流通提供商业平台。

(3)做好“交通+便民”融合文章。建立城区向各办事处辐射的公交线客运一体网络,全面提升农村群众出行服务质量和出行效率。目前,全区农村客运通车率达到100%,农村客运班车车辆标识全部统一,实现规范化管理。

4.美丽公路经济带建设进展顺利

(1)建成美丽公路经济带。重点打造路况优良、风景优美,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的S247 农谷大道屈家岭段一级公路8.8 公里、S483 军屈线二级公路26 公里、S340 新曙线屈家岭段二级公路8 公里和屈王线三级公路16 公里。

(2)最美风景道路串联成环。策划长滩生态循环路和屈家岭环太子山旅游公路,并逐步将美丽公路成果串连成环。两条美丽公路全部建成后,将形成“畅、安、舒、美、富”的自然风景走廊、科创产业走廊、生态富民走廊和历史人文走廊。

5.交通精准扶贫成效明显

(1)制定交通扶贫专项规划。全区4 个办事处30个行政村建立项目库,“十三五”期间已累计新改建扶贫村通村公路33 公里,贫困村通村公路达361 公里,惠及贫困人口5 万多人。

(2)做好行政村通客车工作。认真研究落实“路、站、运”协调发展问题,推动交通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交通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统筹农村客运、货运和邮政融合发展,解决服务农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3)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十三五”期间帮扶罗汉寺办事处瑜灵寺村筹集资金399.2 万元,新建通村公路2 公里、危桥改造桥梁2座,已整体实现脱贫摘帽。

6.加强科技应用,推进智慧交通建设

(1)启动屈家岭交通智能化指挥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2 994.7 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含:“一个中心”即交通智能化指挥中心;“五个平台”即交通基础平台、交通数据平台、交通支撑平台、指挥监测平台、出行服务平台;“四大工程”即交通综合感知与传输系统工程、交通运输综合监测工程、交通运输物流服务系统工程、公众出行服务系统工程;“二大规范体系”即信息安全运维管控体系、标准规范体系。指挥中心将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技术,通过高新技术汇集交通信息,对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公众出行等交通领域全方位以及交通建设管理全过程进行管控支撑,使交通系统在区域、城市甚至更大的时空范围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2)加速科技治超建设。在辖区所有矿山企业安装了“治超综合管理平台(智能称重监控系统)”,以便对矿山企业装载情况进行24 小时跟踪监控,提高了治超源头管理效率。

二、存在的问题

1.各交通方式发展不平衡

全区对外交通以公路为绝对支柱;铁路辐射能力不够,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周边区域仅有一条铁路线和两个火车站。

2.公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

全区公路网整体功能不健全,高等级公路占总里程的比重仍然较小,乡、村道占主导地位,公路的市际、县际、镇际乃至村级之间的连接线接通任务还相当重。

3.内外交通衔接不畅

目前,屈家岭管理区过境公路街道化现象十分严重。省道汉宜线既是屈家岭管理区对外联系和区域过境的主要干线公路,也是城市主干道路,大量对外交通、过境交通与快速增长的城市交通之间相互干扰,矛盾日渐突出。此外,屈家岭管理区与临近县市之间的客运站场衔接不足。

4.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需要打通南向高速通道,实现与国家干线公路网的全面对接。全区物流业的发展处于初步阶段,客货运输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安全监管和救助装备设施不足、交通综合服务和应急保障缺乏。

5.现代交通运输信息网络尚未健全

屈家岭管理区一方面内部缺少运输信息网络平台,信息的传递、共享不顺畅;另一方面,对外部信息平台的利用率不高,尚未形成与周边地区的信息共享机制。

6.交通建设质量和体制有待提高

全区交通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等工作还有待加强。交通运输在筹融资、债务、建管养体制等方面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行业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引导工作

进一步加大“四好农村路”宣传工作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农村公路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注重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监督“四好农村路”建设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活动,及时总结宣传“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2.精准定位,科学决策

屈家岭管理区是中国农谷屈家岭核心区,既蕴藏了交通的发展需求,又带来了交通的发展机遇。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要依托境内汉宜线、九五线、农谷大道、新曙线等省道,强化农村公路中县乡公路干线化建设,推进村道继续向自然村延伸和互联成网,形成干支相连、快捷畅通、全面覆盖的公路网;以干线公路为依托,形成旅游、产业线路,将全区的六大景区、十大产业基地连接覆盖,提升经济节点对外和彼此交通出行效率,健全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3.完善对外交通体系

对外交通体系主要考虑屈家岭管理区与周边高速公路、国道和汉江的快速联系。依托汉宜线打造易家岭城区东西向对外通道(屈家岭管理区南部通道),强化与G234、沙洋汉江码头和武天荆城际铁路的联系。依托农谷大道、易天线打造易家岭城区南北向对外通道,打通屈家岭管理区南大门,融入随州至荆州旅游大通道,强化与武荆高速、G348 的联系。谋划枣潜高速连接线,加强与高速公路网的联系。

4.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将“四好农村路”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优先建设。管理区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将“四好农村路”建设摆在美丽乡村建设的突出位置,建立交通、公安、自然资源、环保、农业、水利、旅游等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加强沟通、凝聚共识,合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重点加大示范创建力度,通过争创“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确保到2020 年底屈家岭管理区有一条示范县道、每个办事处有一条示范乡道、每个村有一条示范村道,带动全区农村环境明显改善。

5.强化资金保障

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优先用于“四好农衬路”建设。管理区要在资金配套上牢固树立“四好农村路”先行建设、优先发展的理念,将专项资金向“四好农村路”建设重点倾斜, 财政优先保障。充分利用农村公路建养部省以奖代补政策的优势条件, 加大农村公路建养资金的整合、统筹力度,充分发挥杠杆作用,真正达到“花小钱办大事”的目的,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

6.落实工作责任

进一步强化调度机制, 加强对责任落实、建设质量、工程进度、资金到位情况的检查指导,压实办事处主体责任, 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面完成任务。进一步强化检查考核,将“四好农村路”建设“建、管、养、运”4 个方面主要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完善考核办法,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做到奖优罚劣。

7.提升服务水平

持续推进国省干线升级改造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打造美丽公路经济带,建设“四好农村路”,力争国道及重要省道达到一级公路标准,重要旅游公路、产业路、集疏运通道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基本形成路网结构优化、安全保障有力、生态环境优美、运输服务优质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四好农村路管理区交通
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推进全域发展 建设美好西湖——常德市西湖管理区纪实
繁忙的交通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小小交通劝导员
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
习近平:新思想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征程
甘肃: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助力精准脱贫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