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心理分析

2020-11-10许萍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 2020年8期
关键词:消费心理互联网金融大学生

许萍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亦是我国社会中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以及消费观念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大学生树立理财意识与创业意识奠定了基础,但也刺激了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心理的产生。该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及其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入手,提出了应对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学生;非理性消费;消费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新事物接受度高等特点,是消费市场中较为活跃的群体,其消费行为也彰显着个性、时尚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是作为引领消费方向的存在。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我国高校学生人数已经超过2800万人(不包括成人学校等),拥有着较大的消费规模,是消费群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存在着滞后的消费能力难以满足超前的消费观念的矛盾,进而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例如使其滋生非理性消费心理等。在如今的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大学生科学消费心理以及理性消费行为的形成需要,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导向进行必要的调查了解,进而有助于其非理性消费心理的分析与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引导,具有较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1 互联网金融概述

1.1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较短,但其取得的成果却较为显著,是少有远超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体。一般情况下,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990年代~2005年是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即传统金融行业逐渐互联网化;2005~2012年是发展的第二阶段,即第三方支付蓬勃发展;而第三个阶段则是2012年以来,互联网实质性金融业务的这一发展阶段。在这一整个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过程之中,多样化的业务模式与运行机制不断涌现,有利于提升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与对外开放,为其构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提供重要动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驱动。因此,其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1.2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其带来巨大的支付便利,网银、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等互联网支付方式的出现,使得人们的支付过程更加方便、省时、快捷,进而有利于金融行业交易效率的提升。再加上,第三方支付平台具有不向个人用户收取服务费的优势,极大程度上保障了其庞大的用户基数与较高的用户忠诚度[1]。互联网支付为大学生消费提供了技术支持,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心理产生的可能性,这一现象的产生与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1.2.1 成本低

在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下,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甄别、定价交易等行为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实现无中介、无交易成本、无垄断利润的交易过程。这种交易方式使得相关金融机构有效降低营业网点开设的资金投入以及后期的运营成本;除此之外,低成本的互联网金融能够为消费者提供高透明度的平台,进而帮助其快速寻找到适合自身的产品信息,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性带来的不良影响。

1.2.2 效率高

互联网金融所负责的金融业务均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具有标准化、信息化的操作流程,因而有着较为高的业务处理效率,拥有良好的用户体验。以阿里小贷所依托的电商积累信用数据库为例,通过一定的数据分析、风险分析和引入资信调查模型,使得申请贷款直至贷款发放的发放缩短至短短几秒钟,符合“信贷工厂”的称号

1.2.3 覆盖广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金融活动额能够突破时间、地域等因素的限制,能够更好地依托互联网进行资源选择,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客户基础范围。另外,众多微小企业利用互联网金融逐渐覆盖传统金融行业的服务盲区,进一步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2.4 管理弱

互联网金融的管理水平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风控弱,互联网金融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风控、清收等机制,因而其风险防范能力较为薄弱,容易面对各类风险问题,严重则容易导致破产,例如:众贷网、网赢天下等;二是监管弱,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起步晚且处于发展阶段,缺乏完善且具有针对性的监管制度或者法律條款,甚至少数机构未制定准入门槛以及行业规范,使得互联网金融受法律风险影响较大。

1.2.5 风险大

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其面临良好发展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信用风险挑战,主要原因是我国当前的信用体系尚未完全成型,再加上缺乏配套的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使得互联网金融违约成本较低,导致恶意骗贷、卷款跑路等风险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危害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安全性,使得消费者的信息、资金安全受到威胁。

2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

2.1 积极影响

2.1.1 互联网金融培养大学生的理财意识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业态,具有较为广泛的涵盖范围。例如:第三方支付、网络融资等。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具有共同的核心内容,即金融理财与消费活动。近年来,就金融理财方面而言,互联网金融就推出了多种多样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喜好与理财心理。以“余额宝”为例,其在大学生群体中颇受欢迎。据相关实验调查,约有80%的大学生表示会将余钱存入余额宝,以获取理财收益。互联网金融为大学生提供较为安全、门槛较低的实践平台,真正实现平民理财[2]。

2.1.2  互联网金融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业态,其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它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激发着大学生创业创新精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互联网金融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精神动力,使其敢于梦想、勇于尝试。在传统情况下,国家为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提供了创业贷款,然而这一类贷款申请要求较高且手续较为复杂,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业,而互联网金融则能够较好解决大学生创业初期所遇到的资金短缺、融资速度慢等系列问题。

2.2 消极影响

2.2.1 威胁大学生安全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依托与网络信息技术,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再加上进行互联网金融产品交易时,信息安全隐患也较大。除此之外,学生还面临着生命财产安全,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部分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为大学生提供的消费贷款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贷款披着无担保、无抵押、零利率外壳,但其实际利率则高达20%甚至30%。在实际生活中,费率不明的信用贷款比比皆是,然而这些大多都是名副其实的高利贷。近年来,因互联网金融信贷问题而导致大学生轻生的案例并不是少数。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弊端严重危害了大学生信息安全以及生命财产安全。

2.2.2 滋生非理性消费心理

消费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另一重要核心内容,其当前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电商平台、P2P网贷等。关于电商平台,以京东为例,其在2014年推出并试行了消费分期模式,在校大学生可以凭借学生证、身份证等相关证件来申请京东校园白条,这与蚂蚁花呗、唯品花等项目都称之为网络消费贷款;关于P2P平台消费贷款,其目的是为大学生提供融资服务。据相关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费不会超过两千,这就导致部分盲目追求奢侈消费的学生选择分期消费或者从P2P平台借贷。然而这种消费行为并非科学性消费,对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

3 我国大学生非理性消费主要表现形式

非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而忽视自身消费能力、消费需求情况下产生的盲目性的消费行为,是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大学生出现的重要问题之一。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当代大学生所表现的非理性消费行为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3.1 享乐型非理性消费

部分大学生由于受到不良价值观影响,其将享乐、奢靡作为生存的第一要义,将物质追求当作生存的第一需求,其在消费时不注重自身的消费能力与实际需求,认为市场价值越高的物品才是自己的消费目标且认为金钱是衡量任何事物以及情感的出发点与唯一标准[3]。

3.2 攀比型非理性消费

大学生还未形成较为成熟的价值观,因而在其消费过程中容易出现以购买高档用品或奢侈品进行炫耀的行为。例如,通过购买iphone11或者一味追求最新款产品来显示自身地位或赢得他人赞叹,这种畸形的消费心理则被称为攀比型非理性消费。

3.3 透支型非理性消费

大多数学生缺乏理财意识与理财经验,导致经常出现资金赤字的现象,再加上分期消费、透支型信用卡的出现,透支型消费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中的主流。再加上透支型信用卡以及分期消费的办理手续并不繁琐,使得部分大学生往往沉迷于过度消费而未能自拔。

3.4 形象型非理性消费

个人形象问题在当今赎回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再加上企业面试过程中外貌因素的比重略有增加,导致部分大学生过度注重自身的外在形象,并将更多的财力、精力投入到外貌打扮方面,而忽视了自身道德修养,更有较为极端的学生为此整容。这些消费行为均是非理性的形象型消费的表现。

3.5 情感型非理性消费

情感型消费是指运用于维持情感的消费形式,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然而非理性的情感性消费是指用于该部分的费用在总支出费用中占比较大。例如:大学生情侣为“博情人一笑”而“一掷千金”导致负债累累;部分大学生“好面子”心理作祟,而在同学会、联谊会等场合为彰显自身阔绰而造成不当浪费。

4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心理成因分析

4.1 大学生消费心理未成熟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进而促使了大学生的消费意愿以及其消费水平的增强,然而由于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冲击,对其形成成熟、科学、合理的消费心理造成严重阻碍,容易在消费时表现出冲动消费、攀比消费等一系列非理性消费行为。

4.2 家庭、学校教育存在缺陷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然而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影响深刻,导致家长难以轻易转变教育观念,进而只注重成绩而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理财能力。其次,当代大学生父母由于受到时代、社会因素的影响,加之传统的“护犊”情节,导致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在物质乃至精神层面都得到助长。

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生存环境,学校教育更是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意识、习惯等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但在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的高校不会将教学精力投入到学生预算、理财能力的培养层面。另外,高校缺乏关于体现大学生素质与能力的相关课程,绝大部分课程都是以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专业课为主,缺少生活类技能课程,从而使得学生缺乏提升自身理财能力的优秀渠道[4]。

4.3 平台不良诱导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促使金融行业传播平台的主题架构发生了变化,如今主题平台的发展由于受到利益化的大环境影响,逐渐将盈利作为平台最根本的目标,这些平台利用了当代大学生辨别能力低下、易冲动等特点,让其为部分高档的、具有品牌效应的产品买单,甚至有部分广告商专门针对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研究广告策略,以达到诱导其购买不符合实际需求的产品,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心理。

5 解决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心理的对策

5.1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念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鼓励并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消费观念,即在日常生活中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同时,又注重环境保护。另外,在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消費观方面,社会的责任也至关重要。大众传媒承担着社会监督责任的重要部分,应积极发挥其引导作用。(1)大众传媒不应在任何情况下传播金钱崇拜、享乐主义等负面信息,应及时、严格筛查面向广大受众的信息;(2)大众传媒应发挥其具体优势,引领正确、积极、向上的消费观,在大学生群体以及整个社会中传播理性、可持续性的消费理念,并使其成为新时代消费的主流;(3)结合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大众传媒应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积极引导其树立科学健康的消费理念。

5.2 提升大学生经济社会生存能力

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人的生存技能仅有优秀的智商与情商是完全不够的,财商作为第三大必备技能,能够有效反映人在当代经济社会中的生存能力。这就需要高校在积极灌输学生理财观念的同时,培养其在经济社会中的生存能力:一是辨别消费商品价值能力;二是正确分析自身消费水平能力;三是自主消费能力,这三种能力能够帮助大学生有效判断非理性的消费行为,进而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

5.3 建立健全的网络消费法律体系

我国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缺乏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因此,为有效规范商家经营行为,净化网络购物环境,预防网络、经济犯罪,我国应建立健全网络消费法律体系。针对网上商店、线下商场进行依法规范与管理;对于销售行为应加强监督;对于假冒价格、欺诈消费者、假冒伪劣等不良非法行为应严重打击,从而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氛围,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安全的屏障。除了网络消费体系的建立之外,互联网协同治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同样重要,这将有利于互联网市场现代化治理的全面推进。在互联网时代,法律法规为互联网金融划定了安全范围,但值得注意的是,法律体系同样需要与时俱进,避免出现法律滞后阻碍互联网创新的问题。

(责任编辑:武多多)

参考文献:

[1] 成玉梅.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非理性消费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J]. 科技风, 2018, 357(25):56.

[2] 钟瑷琳. 当前大学生非理性消费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08):69-70.

[3]张沁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分析[J].商讯,2019(04):34-36.

猜你喜欢

消费心理互联网金融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包装设计的发展特征(1978—2000年)——消费心理研究
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