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表达?组教教材

2020-11-10叶金菊

教师·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习作单元表达说明文

叶金菊

摘 要:如何把习作单元教学与一般的阅读单元教学区别开来?文章作者认为,应该以整个习作单元为单位,帮助学生建立单元组的意识,整合单元的精读课文、例文等板块,从整体上感知、学习单元学习任务,从读习法,从读学写,呈现整体性的教学活动,最终达成在言语实践中学会表达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说明文;阅读;习作单元;表达;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3-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5-0039-02

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是一组说明文,选编了《太阳》《松鼠》《鲸》《风向袋的制作》以及习作板块。本组教材的语文要素为: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这两个要素体现了从读到写的学习过程。

笔者认为,教师备课时,应以“单元组”为单位,关注整组课文的选编、目标的设定、语文要素的编排和方法的渗透,帮助学生建立“组”的意识,以此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能力,有意识地学习、内化,最终落实到语文能力提升的目标上。

现以本组教材为例,谈谈个人对整组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一、创境激趣,整体把握

说明文一般比较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笔者课前让学生阅读科普书籍,如《穿过地平线》《昆虫记》《森林报》《神奇校车》《布瓜系列》等,写读书笔记,开展科普著作推介会,交流阅读所得,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课上创设情境,出示“灰尘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随着空气的流动而飘荡”“我伫立在清澈的湖水中,静静地绽放着美丽的蓝色花朵,典雅而娇羞。我叫凤眼莲,祖籍南美洲,是著名的水生观赏植物”等优美的句子,让学生朗读并体会童话般优美的说明文,激发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同时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类的科普读物,并交流自己读过的科普书籍。

此时,再进入正题,告诉学生将要进入第五组课文的学习——说明文。先学习导语,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下方的语文要素则提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两个语文要素,一个指向阅读;一个指向习作。两个要素是读与写的联结点,就是要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并学会用“说明的方法”表达。再看整个单元组的课文安排,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单元学习内容和目标,明白这是习作单元,两篇精读课文的学习是指向表达、为习作服务的。接着,让学生浏览两篇说明文,再挑自己最喜欢的课文细读,对整组课文有个大概的了解。

二、用好例文,习得方法

(一)把握要点——课文写什么

我们拿到一篇课文时,首先要教会学生抓住课文的要点。所以,如何抓课文的要点成为首要学习任务。预习时可以让学生先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上课时,注重方法的引导和学习。

例如: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师:这一段写什么?

生:太阳很大。

生:太阳会发光、发热。

师:对,这一段写了太阳很大,会发光、发热。大家都能从段落中找到关键词,并加以合并,这就抓住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师:课文除了写太阳大、会发光发热外,还写了什么?

生:和人类的关系密切。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告诉我们。

师:很好。这句话是中心句。我们有时可以通过找中心句、过渡句等重点句子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而《松鼠》一课,根据课后习题第1题“默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所示,教师可以教学生分段把握重要信息并用归纳的方法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样,学生阅读、思考、发现,并引导归纳总结:把握要点的方法有抓段首、拟段意、抓关键词句合并等,逐步学会自己把握全文要点。阅读说明文的首要步骤——概括大意,就在阅读教学中,一步一步教给了学生。

(二)关注表达——作者怎么写

当代语文教育家王尚文先生说:“语文教师出于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独特目的,就必须关注课文怎么说,必须侧重课文的言语形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这样写道:“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以及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课文是如何介绍太阳的特点,讲述太阳和地球及人类的关系,使抽象的知识显得通俗易懂的呢?正是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使太阳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课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教授课文时,要侧重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

而紧跟其后的《松鼠》一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也叫文艺性说明文。语言活泼生动,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科学融于艺术之中,引人入胜。课后的习题这样设计:“读下面的句子,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体会表达上的不同。”交流平台也提示我们:“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多样,有的平实,如《太阳》;有的活泼,如《松鼠》。这就明确给我们指出,要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与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應该侧重关注这一点,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这样写的原因,让学生对说明文的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三)比较拓展——走近说明文

仔细观察后,我们不难发现,四篇课文内容不同,且表达方式、风格也有所区别,编者应是有目的地想让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说明文。当然说明文的类型远远不止这些,如果让学生学完这些课文就结束未免太可惜了。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学生学完这些课文之后,来个横向梳理、比较拓展,让学生走近说明文,对说明文有更深入的了解。

1.横向梳理——比较四篇说明文

《鲸》和《松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太阳》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以及和人类的密切关系;《风向袋的制作》则主要运用了分条论述、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向我們介绍了风向袋的制作过程。教师可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从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这三方面对这四篇说明文进行比较阅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四篇说明文的类型各有不同,通过这样的横向梳理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四种说明文的不同风格,同时明白不同的说明对象要选择不同的说明方式进行说明。

2.拓展延伸——了解其他说明文

接着,笔者又从课外选用了《水葫芦喊冤》《水的语言》两篇说明文,让学生读后说一说这两篇说明文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说明文还可以用自述、实验等方式来呈现。

最后,帮助学生做一个小结:作者可以根据自己要说明的事物,在科学性、准确性的前提下,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表达方式来写作。

三、扶放结合,牛刀小试

“初试身手”板块,有两项内容:一项是“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说明它的特征”;另一项是“将《白鹭》中的第2~第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的文字”。这两个片段的练习,是进行整篇习作前的牛刀小试。笔者把这两个练笔与课文学习结合起来,设计了几项习作练习。比如:学习完《太阳》一课后,就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介绍学校的教学楼,再尝试介绍灯塔;学完《松鼠》一文后,试着改写《白鹭》,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还可以仿照《松鼠》一文的语言风格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运用自述的形式改写收集到的鲸的其他知识;等等。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个练写的环节,循序渐进,在练写中巩固习得的方法,进而降低了整篇习作的难度,收效甚佳。

四、范文引路,学以致用

有前两篇精读课文的学习做铺垫,对《鲸》和《风向袋的制作》这两篇例文,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关注例文的批注和习题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巩固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方法。但更关键的是,教师要正确认识“习作例文”的“示范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作者隐含其中的写作奥妙,学会写作。

以《风向袋的制作》为例。

师:主要写了什么?

生:向我们介绍了风向袋的制作过程。

师:课文是如何把制作风向袋的过程介绍清楚的。

生:先介绍了风向袋需要准备的材料和工具,然后分步骤写下来。

师:步骤怎样体现?

生:分段,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师:是的,这就是分条论述。《风向袋的制作》主要运用了分条论述、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风向袋的制作过程。当我们要介绍制作过程、实验步骤等内容时,可以用这种方法,使表达更有条理、更清晰。

学完了四篇说明文,了解了基本的说明方法,再到习作模块,要求学生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就顺理成章。有前面的系列铺垫,习作已经不是难事。学生在亲自尝试中,经历了由学习到学会的过程,获得了学习体验,并形成了语言能力。

本单元教材按照整组教学思路进行设计,充分认识了习作单元“指向表达”的总目标,认清各部分内容的功能,以课文学习为生长点,将语文要素贯穿整个习作单元的教学过程;同时,又彼此关联,逐层深入,呈现一种整体性的教学活动。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从读到写的紧密联系。相信长此以往,定能让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会表达。

参考文献:

[1]倪彩华,种即飞.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162.

[2]胡桂蓉.《太阳》(小学语文第八册)[J]. 四川教育, 2000(4):29-30.

猜你喜欢

习作单元表达说明文
说明文阅读专练
聚焦“观察”,学习表达
“依标扣本” 精准教学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