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颈CTA 数字减影技术不同靶血管监测点对图像质量影响分析

2020-11-10黄水平严辉峰

江西医药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头颈造影剂基底

黄水平,严辉峰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中心,南昌330006)

随着CT 机软件及硬件功能提升, 全身CT 血管成像技术(CTA)已经广泛应用在临床上,推动了临床学科及临床学科亚专业发展; 例如头颈CTA,对头颅、颈部血管有无堵塞、狭窄程度、血管壁有无硬斑块、 软斑块、 有无血管瘤都能作出定性诊断。 头颈CTA 技术中,常用的主要有:固定延迟时间扫描技术(又称经验法);小剂量测试扫描技术;造影剂智能追踪扫描技术等[1]。 人体头颈部的结构相对比较复杂,血管细小且与相邻骨骼连接紧密,甚至有些血管穿入于颅骨中, 所以血管成像清晰度较差,为有效确保头颈部血管不受骨骼的影响,就需要在成像时忽略骨骼成像,仅显示血管成像;CT 数字减影技术[2]就能达到这些条件。

本研究选择2019 年1 月-2019 年3 月我院收治的50 例头颈部血管CTA 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头颈CTA 数字减影技术中不同位置的靶血管监测点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现报导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9 年1 月至2019年3 月收治的头颈部血管CTA 检查患者50 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监测不同部位靶血管(血管都位于扫描范围内),分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研究组25 例,男9 例,女15 例,年龄81-32 岁,平均年龄为(61.44±12.15)岁。 对照组25 例,男17 例,女8例,年龄32-86 岁,平均年龄为(62.56±11.35)岁。所有实验患者均明白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 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均为心、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排除怀孕及对碘过敏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每毫升注射剂量为370mgl 尤为显或碘帕醇,使用欧力奇高压注射器,采用西门子SOMATOM Difinition Flash 双源CT 机。

⑴患者仰卧位,头先进,去除头颈部金属物品,头部固定,如患者烦躁不安,需注射镇定剂方可进行扫描;启动头颈CTA 数字减影扫描序列:先扫描头颈的冠状位及矢状位定位片,再头颈平扫,然后头颈注药后扫描,扫描范围从气管分叉处至颅顶。

⑵管电压和管电流分别采用120kV 和管电流自动调节(CARE Dose 4D)技术[3],层厚为5mm,扫描时间为3.5s。

⑶使用头颈CTA 数字减影技术, 先设置扫描参数:触发阈值设置为100 Hu,注射对比剂后延迟5s,对靶平面进行同层动态扫描,达到阈值后延迟6s 启动扫描。

⑷设置造影剂注射方法: 先用16ml 生理盐水冲管,流速为4.5ml/s,然后注射造影剂,剂量为50ml注入。 流速为4.5ml/s,再注射生理盐水30ml,流速为4.5 ml/s 冲刷残留在留置管内造影剂。

⑸图像后处理: 将所有扫描图像拆成1mm 薄层传到工作站上, 利用软件功能进行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处理,形成头颈部血管的二维、三维图像。

⑹观察指标: 所有头颈CTA 对比剂充盈后的血管CT 值测量,以颅内枕骨大孔处的左侧基底动脉、右侧基底动脉、左侧颈内动脉、右侧颈内动脉血管强化程度为测量对象。

测量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CT 值

⑺图像评价标准: 若血管对比剂充盈后的CT值在250 Hu 之上,并且对比良好,血管壁光滑,能够清晰显示头、颈部血管,没有逆流对比剂,没有图像伪影则表示为优秀; 若头颈部动脉对比剂充盈后的CT 值在250 Hu 之下,血管壁轻度毛糙,对比较好,有轻度的逆流对比剂,有轻度的图像伪影则表示为良好;若有明显的逆流对比剂,有明显的图像伪影,且血管对比不佳,血管壁十分毛糙则代表差[4]。

⑻研究组(头颈CTA)以颈4-颈5(甲状软骨)颈内动脉为智能追踪靶血管监测点; 而对照组以气管分叉处降主动脉为靶血管监测点。

⑼统计学处理对研究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 进行数据分析,2 组的一般数据数据(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研究结果使用(%)的形式表示;左侧颈内动脉、右侧颈内动脉、 左侧基底动脉、 右侧基底中动脉等强化程度(计量资料)的统计方法采用t 检验,研究结果使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若P<0.05,则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⑴所有实验小组病例图像分析, 按照CTA 图像评价标准,都达到优秀;

⑵2 组数据结果对比,2 组左侧颈内动脉、右侧颈内动脉、左侧基底动脉、右侧基底动脉强化程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见表1。

3 讨论

3.1 医学影像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进步,其中以多层螺旋CT 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且常见,为影像技术学科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头颈部CT 血管成像与其它部位血管成像更复杂,也是难点之一,若扫描过早,动脉显影欠佳,扫描过晚,又会使大量静脉及周围软组织显影,提供不了最佳图像信息; 所以目前成熟的头颈CTA 已达到导管法血管造影和DSA 水平, 部分情况下完全可以替代DSA 用于诊断与治疗后评估[5],而且又是无创检查,深受医生及患者的肯定,如何选择最佳扫描方法,尤其显得更加重要。

3.2 头颈CTA 数字减影技术, 在图像及影像信息方面完全达到导管法血管造影和DSA 水平; 在检查头颈有无血管狭窄、血管畸形、动脉瘤等异常情况下, 完全可以取代导管法血管造影和DSA;与CTA 非数字减影方法相比,在图像质量,影像信息上,特别是血管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更有优势。 而且在图像后处理上更简接方便。

非数字减影技术,出现大、小静脉,海绵窦血管显示欠佳,附近细小血管及细小颅骨高密影显现

数字减影技术,各个主要动脉血管清晰走形清楚

表1 2 个实验小组的观察项目数据结果分析表(±s)Hu

表1 2 个实验小组的观察项目数据结果分析表(±s)Hu

血管 右侧颈内动脉 左侧颈内动脉 右侧基底动脉 左侧基底动脉研究组对照组Sig.(P)416.892±110.660 377.656±184.071 0.382 443.848±62.315 404.732±151.024 0.255 336.112±130.620 350.696±104.258 0.721 391.376±95.182 378.452±71.492 0.588

头颈CTA 数字减影辐射剂量 DLP 为499mGy*cm,ED(有效剂量)为1.05mSv,头颈CTA非数字减影辐射剂量DLP 为630.3 mGy*cm,ED为1.32 mSv; 欧共体文件给出头部EDLP 为0.0021 mSv/( mGy cm)。

头颈CTA 非数字减影剂量表

头颈CTA 数字减影剂量表

从以上剂量表可以看出,非数字减影病人所受辐射剂量比数字减影剂量还要高?原因有:CT 机厂家不一样,硬件及功能软件也不一样,所以扫描参数就不一样; 头颈CTA 非数字减影是采用飞利浦iCT 层厚为1mm,层间距为1mm 进行扫描,为了减少噪声,毫安就要提高,病人辐射剂量就大;头颈CTA 数字减影采用西门子SOMATOM Difinition Flash 双源CT,层厚为5mm,层间距为5mm 进行扫描,管电流自动调节(CARE Dose 4D)技术,所以辐射剂量相比之下减低了。

3.3 固定延迟时间扫描技术(又称经验法),就是根据经静脉注射造影剂, 在造影剂达到高峰期时采集图像数据,根据经验设置在注药后延迟25s 后采集;优点是简单易掌握;缺点是对于心排血量和心血管循环时间有问题患者,那注定会失败,不能使用;头颈CTA 数字减影技术相比,没有优势。 固定延迟时间扫描技术又可分为数字减影和非数字减影。

3.4 小剂量测试扫描技术, 其原理是先静脉注射20ml 造影剂,在选择靶血管同一层面重复扫描20次后,然后根据造影剂在靶血管浓度—时间曲线,计算出造影剂达到血管最高浓度所需要时间,并按一定方法算出CTA 扫描的延迟时间, 然后将这些参数设定好,才能接下来步骤;优点是完全按照患者心排血量和心血管循环时间来完成, 图像质量有保障;缺点是,增加造影剂的用量,增加造影剂过敏的几率、操作程序复杂、这期间占用时间过长,对于烦躁不安及危重患者,很容易造成失败;与头颈CTA 数字减影技术相比,也没有优势。小剂量测试扫描技术分为数字减影和非数字减影。

3.5 造影剂自能追踪技术,就是将监测靶血管浓度阈值设置为100 Hu, 这个阈值设置是经过我们高级技师及高级医师反复论证后确定的,可行。 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易掌握,可普及,造影剂剂量合理,成功率高,其图像质量有保证;造影剂自能追踪技术分为数字减影和非数字减影。

3.6 本研究在枕骨大孔处测量四组动脉血管,由于这些血管都是入大脑动脉血管血流的起始部,其血管中造影剂强化程度(浓度的CT 值)能否达到图像评价标准, 是关系到整个头颈血管CTA 图像质量信息重要保证。

3.7 在颈4-颈5 或气管分叉处降主动脉作为靶血管监测点,是做头颈CTA 数字减影常用两种方法;在颈4-颈5 作为血管监测点,此处结构相对复杂,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淋巴组织,在图像上没有特别明显区别;在查找靶血管是个考验,往往很容易把静脉血管或其它组织看成颈动脉血管, 结果导致CTA 检查彻底失败; 而对于气管分叉处降主动脉为监测点,很容易查找,简单明了,不会出现偏差,所以成功率百分百了。

3.8 根据统计学结果显示,右侧颈内动脉、左侧基底动脉、 右侧基底动脉强化程度比较差异的数据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头颈CTA 数字减影技术中,在扫描范围内选择不同位置的靶血管作为监测点,对图像质量无明显影响。

猜你喜欢

头颈造影剂基底
Información económica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美国FDA:批准HPV9价疫苗用于预防头颈癌
山医大一院“一站式”头颈、冠脉联合扫正式上线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向量方法——基底建模法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关于《头颈肿瘤防治专栏》的征稿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