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间理念导向的护理策略对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2020-11-10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67000杨娟安小利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9期
关键词:出血性导向满意度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67000) 杨娟 安小利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临床主要表现为颅内局部血管壁突出。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案,但由于肿瘤位置特殊,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这也是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时间理念导向的护理策略是根据患者康复诉求为其提供护理,从而最大限度促进其康复的护理策略。本研究选取我院83例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旨在分析时间理念导向的护理策略的应用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5月83例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2017年1月~2018年2月41例为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53~84岁,平均(68.71±7.02) 岁;2018年3月~2019年5月42例为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50~84例,平均(67.11±8.36) 岁。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开颅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治疗。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术后指导患者康复锻炼,对患者、家属行心理疏导,告知其饮食注意事项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时间理念导向的护理策略干预,具体如下。①病情监察时间护理。术后于每天清晨、午餐后等关键时间监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等,审视患者肢体表现、面部神态,并根据监护系统监测数据,用预备性思维,判断患者病情。如对于短时间内生命体征变化显著者,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医生、患者,并遵医给予干预,同时尽量避免侵入性操作,减少应激。②饮食时间护理。嘱咐患者、家属晚餐进食时间为17:00~17:30,告知其进餐时间过晚会导致血液蓄积在胃肠道,不利于血液循环、脑部血液供给,影响预后;清晨指导患者饮用适量凉白开,以稀释血液,促进肠胃蠕动,减少术后便秘发生风险。③睡眠时间护理。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会出现睡眠紊乱的情况,护理人员需掌握科学的给药时间,应在21:00~5:00指导患者入睡,如通过睡前喝牛奶、泡脚等方法促进睡眠;对于严重失眠者,可于睡前遵医嘱给予患者安眠药;对于起夜频繁者,嘱咐其清醒1min后坐起,避免体位突然变化引起低血压。④用药时间护理。对于血压较高者,指导其在10:00或18:00服用短效降压药,于6:00服用长效药物等。⑤健康、运动锻炼时间护理。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早期时,向患者、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于6:00~7:00帮助患者行被动锻炼,于14:00~16:00帮助患者行主动锻炼,于19:00~21:00行日常生活自理指导等。两组均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 评估,分值范围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高。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MA) 评估,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运动功能越高。③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评估,分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5个等级。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 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 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 两组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对比(±s,分)

附表 两组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对比(±s,分)

FMA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2 48.61±3.28 76.25±8.13 31.94±5.06 59.62±5.13对照组 41 50.39±5.07 51.37±6.29 33.02±7.18 41.20±6.37 t 1.904 15.567 0.794 14.527 P 0.061 <0.001 0.430 <0.001组别 例数 BI

2 结果

2.1 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 干预前,两组BI评分、FMA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干预后,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BI评分、FMA较高(P<0.05),见附表。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非常满意25例,满意14例,一般3例;对照组非常满意19例,满意11例,一般6例,不满意5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86%(39/42) 较对照组73.17%(30/41) 高(P<0.05) 。

3 讨论

时间理念导向的护理策略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机体生理特点,并将患者生理指标节律性作为基础,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能促进患者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BI评分、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时间理念导向的护理策略应用于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时间理念导向的护理策略干预,根据患者生命体征、病情表现等,在不同时间点实施针对性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其中,通过病情监察、饮食、用药等关键时间点的针对性护理,如早晨监测生命体征,指导晚餐进食时间,睡前给予帮助入睡等措施,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促进血液循环,保证睡眠,有利于患者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并给予运动指导、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知识,改善运动功能,从而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且护理满意度高[2][3]。

综上所述,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接受时间理念导向的护理策略干预,能有效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且护理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出血性导向满意度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偏向”不是好导向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犬只导向炮
坚持两个导向 顺势而为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