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流感疫苗接种干预的疾病预防效果研究

2020-11-10广东省东莞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23808曾燕文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9期
关键词:流感疫苗社区卫生流感

广东省东莞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23808) 曾燕文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医院(523000) 张桥东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23001) 张华东 彭源照 罗华鼎

疫苗接种是指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体或是动物内的技术,由于儿童机体各个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部病毒以及病原体的入侵,所以进行儿童流感疫苗接种可以让儿童获得抵抗流感的免疫力,有效预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1]。然而每位儿童对流感病毒的易感性不同,部分儿童接种后会出现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因此,在儿童进行接种时进行有效干预可避免出现过多不良反应[2]。因为常规管理对儿童疫苗接种干预效果不够理想,所以,需要在其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强化干预。为研究强化儿童流感疫苗接种干预的疾病预防效果,笔者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流感疫苗接种的100例儿童进行观察,结果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流感疫苗接种的1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年龄3个月~10岁,均数(5.15±1.01) 岁;男童29例,女童21例;身高55cm~144cm,均数(99.50±6.69) cm。观察组年龄3.5个月~10岁,均数(5.64±1.11) 岁;男童28例,女童22例;身高55cm~140cm,均数(99.03±6.47) cm。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参与研究的儿童均无过敏史、无禁忌症,其家长已签署相关协议;已将身体羸弱、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排除。

1.2 方法 接种的疫苗种类有:重组乙肝疫苗、百日破免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国家规定的一类疫苗以及水痘疫苗、口服轮状疫苗等二类疫苗。对照组在疫苗接种过程中进行常规管理:严格按照接种操作方法对儿童进行疫苗接种,接种后对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症状的儿童进行热敷以及观察。

附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附表2 两组半年内流感发生次数以及满意评分比较(±s)

附表2 两组半年内流感发生次数以及满意评分比较(±s)

组别(n=50) 半年内流感发生次数(次) 满意评分(分)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2.23±1.03 61.35±2.65 90.36±2.98对照组 5.02±1.36 61.03±2.05 85.01±2.66 t 8.18 0.48 6.70 P<0.01 >0.05 <0.01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强化疫苗接种干预:①知识普及。接种前,向家属发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制的流感预防知识手册,并告知家属疫苗接种的作用、效果以及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接种人员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嘱咐家长留意儿童接种前后的身体情况变化,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同时,主动向家长了解儿童近期生活状况、饮食习惯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对其说明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告知家长如近期有感冒的儿童,建议延缓疫苗接种;此外,如有对鸡蛋过敏的儿童,对家长说明接种后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②检查。接种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疫苗接种标准,选择的疫苗要做好工作交接。接种前,接种人员需要核对好疫苗的生产日期、生产批号以及儿童需要接种的疫苗种类,确保为儿童接种的疫苗正确无误并且无不合格的疫苗。③接种服务。接种时,主动与儿童搭话,并使用玩具、故事书等转移儿童注意力。接种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压痛儿童。嘱咐儿童家长配合接种工作,让家长使用语言鼓励、安慰儿童,减轻其痛感。接种后,主动给家长一杯温水,让家长鼓励儿童饮水,并让家长与接种人员一同观察儿童接种后的反应,如30min后无异常,即可离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④定期随访。离开前再次和儿童家长确认联系方式,之后通过电话、微信或是QQ等联系方法对儿童进行跟踪回访,每周1次,除了了解儿童疫苗接种后的情况外,还需要对儿童家长进行流感预防知识教育,增强家长对疾病预防的知识记忆。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半年内流感发生次数以及儿童家长对护理满意的评分情况。

不良反应:记录两组儿童接种后是否有发热、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过敏等不良反应情况。

儿童家长的满意评分:采用自制的护理工作调查表进行评价,包括护理态度、细致程度、耐心程度、专业水平4个评分项目,分值为0~100分,总分越高,说明儿童家长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 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并行t检验。若P<0.05,则说明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见附表1。

2.2 两组半年内流感发生次数以及护理满意评分比较 观察组半年内发生流感次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2。

3 讨论

儿童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一般以局部出现红肿、发热等症状为主[3]。而儿童接种后容易受到气候、运动、饮食以及饮水等因素影响,诱发出更多不良反应,因此,接种人员对儿童进行流感疫苗接种时,有必要对儿童家长进行知识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疫苗接种工作前后的重视,以降低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

本次研究得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 低于对照组(24.00%) (P<0.05) 。在张广杰[5]的研究中:常规组行常规管理,研究组行接种干预,结果得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 低于常规组(14.00%) (P<0.05) 。本次研究所用方法、结果均与张广杰的研究相似,究其原因,向儿童家长普及疫苗接种知识,可以引起家长对疫苗接种前、接种后以及疾病预防的重视,家长重视疾病预防工作,接种人员对儿童进行护理、预防不良反应等工作时,可以主动配合接种人员工作,使得工作顺利进行[6]。而在接种前详细了解儿童近期身体情况,可避免儿童感冒、过敏等体质过于羸弱而受到疫苗刺激发生不良反应,且仔细查看疫苗日期以及性状变化等,可以避免因为疫苗质量问题导致儿童发生感染或是发热等不良反应。接种后定期对儿童进行随访,可随时掌握儿童接种疫苗后的身体情况,并能够及时为出现不良反应的儿童做出对应的解决措施,避免影响到儿童的生长发育[7]。所以,在儿童流感疫苗接种时进行强化疫苗接种干预,可以降低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还得出,观察组半年内发生流感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接种前告知家长疫苗接种的作用、意义,可以让家长认识到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家长重视疫苗接种工作,在接种人员告知其接种前注意事项时,家长可以仔细对照儿童身体情况,予以儿童细心照料,并能够及时为儿童接种上流感疫苗,让疫苗充分发挥出预防疾病的作用。儿童家长对疫苗知识有了具体认知,在儿童接种后,可以为儿童安排合理的饮食,且接种人员在随访时加强对家长的健康知识教育,可以提醒家长为儿童做出更好的疾病预防工作,从而减少流感的发生[8]。本次对比两组家长对接种护理工作的满意评分得出,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接种前对家长进行接种、流感预防的知识教育,可以提高家长对接种工作人员的信任度。在进行接种时,转移儿童的注意力,既可以避免儿童看到针头出现晕针、哭闹等情况影响疫苗接种进度,又可以缓解儿童焦虑情绪,而家长的满意度也会因此得到进一步提升。接种后的随访工作,可以及时为家长解答流感预防的疑惑,避免儿童在此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或是流感,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或是流感发生率降低,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也就随之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在儿童流感疫苗接种时进行强化疫苗接种干预,能够降低接种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减少儿童半年内流感发生次数,并能提高儿童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猜你喜欢

流感疫苗社区卫生流感
流感大作战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防、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探索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流感疫苗“创可贴”
流感季将至,流感疫苗到底如何接种
小心,流感来了
社区卫生服务应再上层楼
打流感疫苗十月最佳
小心!流感来了
上海推“1+1+1”基层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