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分析

2020-11-09刘映雪

财会学习 2020年29期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

刘映雪

摘要:固定资产作为事业单位重要的资产种类之一,对资产配置效率、资产应用效果等均具有影响作用。本文以《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变化为开篇,重点对其管理要点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推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与效率。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引言

我国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政府会计制度》,以期加快现代化财政制度发展,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提升整体会计信息质量与效率。而其中,固定财产作为事业单位自身管理与社会服务职能供应的重要物质基础,占有相对较大的比重,因此也是亟待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资产部分。

一、《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变化

(一)固定资产确认原则的变化

当前,政府会计准则在参照原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由价值分离原则转变为资产本质原则,并以固定资产为确认标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应摒弃以往单一的价值判别标准,切忌出现过分依赖机制标准,尤其针对固定资产的判断,不可忽视其本质条件。

此外,现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着重要求的是“控制”,即为政府会计主体满足业务活动而进行相应控制,明确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规划范围,以及会计主体可行使的权利与需要承担的责任。同时,基于这一“控制”定义,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权利范围等产生了相应的规范与制约,从而更便于判断固定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情况,也更加有助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依托现行制度进行相应的核算、管理工作。

(二)固定资产核算内容的变化

原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核算内容方面,重点在于固定资产会计计量、记录等层面,通常并不涉及会计确认、披露等问题,并不会对会计确认过的内容进行二次审核、对相关资料进行复核等,缺乏客观性、系统性。而在现行的会计准则中,依从固定资产定义、确认条件等,会将固定资产以及相关资产共同纳入会计账簿、财务报表之中,进行统一的处理,不仅可以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主体对同一类经济业务、经济事项的处理能力,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丰富度,还进一步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主体处理相应事务的客观性、规范性。

具体来说就是:明确了“实提”折旧政策的高效性,提升固定资产价值反映真实性,一定程度上简化了会计核算流程;取消“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新增“资产处置费用”业务,以便更为清晰地核算、处置净支出;要求准确、切实地公布固定资产分类与折旧方案、各类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与折旧率等,并披露固定资产账面余额、累计折旧资金、账面价值期初与期末变动情况等[1]。

(三)折旧制度的变化

折旧制度方面,由于原会计制度存在的局限性,过去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虚提折旧或不提折旧的问题。其中,虚提折旧虽然可以反映事业单位如何通过抵消固定资产占用资金比率来对实物管理进行强化,但是当进入成本核算环节,这一做法卻缺乏绩效参考,因此造成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的问题。而现行的会计制度中,由于有效借鉴了企业会计准则中折旧制度细则,采取实提折旧,明确政府会计主体并有效划分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使得事业单位在进行折旧年限判断时有据可依,提升了折旧管理、核算管理的规范性、对比性。

此外,由于现行制度对政府会计主体固定资产折旧提出了统一的规定,要求计提折旧应依据用途的不同,分别计入当期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之中,从而精确、客观地反映实际资产机制,从而突破过往收付实现制的局限问题,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有效。

(四)固定资产管理要求的变化

区别于原会计准则,现行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核算要求更高,因此改变以往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较为关键。一方面,应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与固定资产运行效率进行合理、科学的融合,清晰划分、有效落实固定资产管理相关责任,明确各部门负责人义务与权限,从而规避相应岗位与岗位职责分离的不良问题,统筹协调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工作,进一步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严谨的固定资产岗位责任制,有效把控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维护等环节工作内容,规范相对应的采购、验收、资金调拨等环节。同时,在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等工作上,进行更为确切的专业化、精细化的核实工作。

二、《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分析

(一)明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具体内容

其一,事业单位依照现行会计制度应先确立整体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构架与内部控制体系,从而确定实际管理内容。实际工作中,可执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模式,依据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来管理采购验收、财务核算、盘点清查、维护保养、周转调拨、报废处置等工作内容。同时,还应划分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并分为资产保管与资产使用两个部门。

其二,制定精确、详细的财务内容管理记录,并且定期针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每年应对实物、明细账、台账等管理内容进行账账核对、账实核对、账卡核对,提升内部核查审计力度,遏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流失问题。此外,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应及时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与固定资产相关的下列内容,包括:固定资产核算具体方式、减值准备、报废毁损、对外捐赠、无偿调拨等,从而加强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的监督水平与规范性[2]。

(二)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重视度

依据当前固定资产管理情况,依旧存有部分事业单位重视度不足的问题。往往认为固定资产只需依据预算购置即可,因而忽略了对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这部分单位对于固定资产后期使用、维护、投资、出租等环节管理力度同样不足,且存有一定的不规范问题,从而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但实际上,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固定资产管理占比相对较高。基于此,应重点提升相应的管理重视程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理念。

不仅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培训、绩效、考核等制度树立会计工作人员的良好管理意识,还应有效划分相应的责任与权限,且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每一个流程都有可以依据的准则,如采购、验收等环节。同时,事业单位可以成立固定资产审核评估小组,对事业单位涉及的固定资产事项进行专业的评审,以尽可能地使资源利用最大化。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

在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方面,一来由于内部管理体系设置不当,会导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权责混淆,进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二来每部控制程序不够规范、严谨,部分事业单位存在固定资产明细账登记不及时的问题,致使固定资产总账金额与明细账金额无法对应,甚至引起资产不明流失的严重情况;三来基于内部控制水平问题,相应的监管机制也会存在一定疏漏,无法对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等工作进行切实的控制与监督,整体管理模式过于粗放[3]。

可以说,对于现行的《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而言,内部控制机制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应科学、有效地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不仅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应用、维护、验收等流程进行切实把控,还应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强度,也有助于资产管理革新与发展。并且,固定资产的控制部门应进行软件、硬件双重升级,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监督、把控的同时,应一直严格按照统一领导、归口原则来建立多个相关部门。如,资产使用部门、归口管理部门等,并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同时,由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内容所涉及的专业性领域较多,需要各个部门中不同专业的人员进行有效协调、配合,并细化资产管理各项职责,在保证人员各司其职的同时,有效推动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事业单位的各项固定资产,均应分配明确的使用人或负责人,将责任切实落到实处。

需要注意的是,在固定资产整个管理过程中,每一项的业务记录都应保持一致性、规范性,统一进行收录、保管、存储,并定期对相关记录文件、账单等进行清查、核对,及时发现其中问题、分析问题、改正问题,进一步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可靠性。

(四)促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

我国是信息化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生活、工作等都与信息化技术息息相关,因此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同样应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应以不同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特点与管理要求为基础,将固定资产计划配置、采购验收、维护使用、报废处置等全生命周期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录入、汇总等,统一存储在数据库中,并配合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实现实时动态分析,帮助会计工作人员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相关数据变动。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还可有效避免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问题,提升调配闲置固定资产的合理性、科学性,保证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与效果。此外,利用固定资产数据信息与会計核算管理信息相结合,建立专业的信息化平台,结合信息共享、动态对账等功用,最大限度地提升固定资产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有效性[4]。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技术可搭建固定资产动态信息平台,确保资产管理各个环节呈现动态管理效果。如2019年上海某事业单位积极引进信息化技术,利用条形码标识实物资产,并将相应的数据信息录入信息化平台,并进行详细的分类。后续,行管工作人员仅需通过条码即可进行相应的识别、盘点、追踪等管理,大大提升了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与质量。同时,还通过大数据技术与平台相结合,实现了自动对账、云端分析计算等功用,且出具相应的数据报告,进一步提升了固定资产的精准性。

(五)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队伍

财务人员专业水平是限制整体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政府会计制度》对各行业会计制度进行了统一与归并,对会计核算模式、财报编制、资产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使得会计人员工作量、难度等明显提升,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与质量不足的问题。

而随着《政府会计制度》得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将急需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与信息化技术能力,进一步适应现行会计制度的复杂性。因此,若想要更全面地落实《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应当建立日常化学习、培训制度,对人员专业知识体系构成、信息化能力优化等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应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进行培训的细化与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这部分培训的周期不宜过长,但需要较高的培训频率,因此可采用短期、多次的培训模式,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提升自身技能水平的同时,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调整与适应。

结语

总而言之,以《政府会计制度》的落实与贯彻为背景,固定资产管理可有效推动整体会计计量的革新与发展,并进一步调整会计主体核算形式,尤其针对固定资产核算年限界定的调整。因此,各事业单位未来应不断提升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要求,完善自身资产管理体系,推动事业单位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君茂.关于《政府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20(18):130–131.

[2]王树荣.《政府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差异及管理——以科研事业单位为例[J].中国总会计师,2020(02):148–151.

[3]单祥森.《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及其核算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20(03):208.

[4]占碧霞.《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4):12–13.

猜你喜欢

固定资产管理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
以政府绩效评价为导向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政府会计制度》模拟测试探究
《政府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问题及改进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
关于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