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五学”课改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2020-11-09梁秋爱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25期
关键词:互学导学自学

梁秋爱

【摘要】“五学”课改让新时代课堂全面受益,让学生不仅仅锻炼了学习能力,还锻炼了以往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实现了高质量,低负担,大效益,它既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又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学生课堂上自主研究、讨论、汇报、互评等,在老师的评说下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达到拓展学生自身的目的,符合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要求。

【关键词】导学;自学;互学;展学;评学

陶行知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作为当代教书育人的一线工作者,内心深知:在课堂上培养的是一颗向着知识而生,灵活而又有生机的大树,并非教育出工业时代千篇一律的产品。从我校落实以“五学”为风向标的新课改后,我和学生在课堂上智力互补、情感融合,用心耕耘每一棵朝气蓬勃的“小树”,将导学、自学、互学、展学、评学的优点发挥至最大,让学生在教中学,在改中学,让“五学”的理念融汇教学。

一、巧妙导学,抛砖引玉

1.乐教引领乐学

在未课改之前的课堂上,我内心其实已经有点意识到,新的教学理念还未彻底转变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行为,很多情况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合作共赢都是一种摆设或是点缀意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好导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导学做得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从被动变为主动,学习效率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2.善导创造善思

在我的课堂上,我会尝试不同种的情景创造和引入,以此去刺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会另辟蹊径,首先介绍一下现实生活中什么东西的形状像圆锥,让学生自由想像回答,紧接着我把圆锥形状类似的锥形漏斗或者铅锤带到课堂上,通过铅锤放进有刻度的量杯里完全浸没来观察水面上升了多少来并思考如何求圆锥的体积,提问:“谁可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让学生大胆猜想:首先,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求通过我们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其次,圆锥可能会和哪个我们学过的哪个图形有关呢?让学生亲眼去目睹他所要思考的问题,去除定性惰性思维方式。同时,增加学生自主提问环节,老师把握好尺度,引领学生构建思维框架,让课堂的氛围处于轻松愉快,提高学习效率。

二、放手自学,砥志研思

自学讲要充分时间给学生单独思考,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落实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自我否定精神,让学生真正能在课堂上思考,符合素质教学的根本要求。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在析讨论对比中掌握知识、技能等。

在教“分数四则运算”时,第二个自学环节我充分利用学生已学知识进行迁移,留给几个任务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整数的四则运算进行类比,自主完成任务,对比谁完成的快慢。任务一:分数和整数的四则运算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你有什么办法去验证你想法的正确与否。任务二:你能总结出分数四则运算的基本特点吗?任务一布置,学生都积极思考,不久,他们迫不及待地汇报自己的成果。通过初步自主学习分数运算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把分数转化为小数整数以及从算式角度出发,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学习这堂课的灵魂之处,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让学生手脑结合,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心领会,用口回答,促进思维全方位发展,这才是自学的精髓所在。

三、交流互学,承上启下

1.生生交流

众所周知,孩子们将来服务于社会的知识和能力大多都不是在校所学,更多的是要靠自己独立钻研提升、与人合作中才能获得。因此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学会倾听,参与讨论,语言表达,还有更重要的组织管理能力,这才是真正的“授人以渔”。

2.师生交流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创造者,教师应积极走近学生,和学生一起开展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难点,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小组合作出现问题时,教师更应该及时出现提供援助,为学生排难解忧,使数学课堂得以顺利进行。同时,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展示汇报的时间。例如在《圆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过程中试教和对每次孩子们完成的学案的检查,如果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得不到保障,就不能完成相应的任务,也做不到深入思考。对此,要充分考虑时间,给学生的任务要适时适量,保证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若时间仓促,则要相应的放慢速度,减少容量,保证这一环节的顺利实施,避免造成恶性循环。在课堂教学中,这种让学生主动经过探索而得到结论的过程,既让他们一次次获得新发现的喜悦,更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激活的状态;由始至终,学生都积极参与小组实验时的各种不同的发现,乐于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能学习到真本领。

3.展学交流

在互学之后的课堂展示汇报,便是我们的展学部分。经过了小组的激烈讨论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才会水到渠成,出现精彩的展示汇报,彰显学生的才能,极大的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对有潜力的学生,既能检验学习成果,又能激发他的上进心。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同学们的面前能够自如的表现出书写功底和说服人的口才。只要教师能鼓励并给予学生一个合适的,可以真正发挥的小舞台,学生们就能给予你很大的惊喜!

四、总结课堂,评功摆好

1.放手互评

我在课堂的结尾的互评,通常是先让学生对彼此评价各小组在这堂课的表现,学生之間的互评,能集思广益,是把学生从被动课堂引入主动课堂的一种有效举措,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找出同学的不足,这既是一个学习欣赏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借鉴和自我反省的过程。同时,同龄人的赞赏,钦佩和表扬,很大情况下相比于老师,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而同伴的批评和指正,则能让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能知错而能改,将错误及时加以改正。

2.双向互评

老师不应该强制同学们的评学对象,而应采取人性化的自主双向选择的互评方式,让学生自主寻找选择一个自己信任的学生评价自己的表现,这样既能让被评改的学生放心,又能让评改的学生产生一种受尊重、被认可的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高兴,负责任地对待其所评改的任务。诚然,学生之间的互评有很大的优势,但学生毕竟是一个求学的群体,当他们有评述错误的时候,我们便要及时指正,实事求是。我也通常在末尾加以一个书面或者口头的小测试,去检验他们是否真正掌握知识掌握方法。学生的互评和老师的评价加以结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课堂的效率会更加出色。让学生真正学在课堂用在课堂,获益于生活。

“五学”教学模式走进课堂一年以来,我内心感慨万千。不可否认,课改的的确确让我们的课堂面貌焕然一新,重新焕发出生机,逐步走向成熟,这十分可喜可贺。但同时,我认为“五学”课还有一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其一;在开展互学和展学环节,时间不好控制,有时只能完成一个学习任务,课堂练习也相对较少,时间算不上充裕。其二;在课改过程中,老师偶尔会出现课改贯彻不足,深度不够,课堂太过于死板而不够开放性,特别是展学环节,老师不应该在课堂上着力追求同意答案和标准做法,在原则性没有根本错误时不宜直接否认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不好。对于这一点我有深切体会。其三;课改中出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呈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倾向,实施中出现的学困生的学习情况更应该得到关注,作为老师不应该被课堂热烈的反响蒙蔽了双眼,把重心应放在如何解决学习落后的学生让他们迎头赶上,同时也要兼顾优等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猜你喜欢

互学导学自学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增强认知互动 促进精制加工
我是小导游
四“学”立“品”: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
编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