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地区中职德育中的渗透

2020-11-09兰利元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河池市中华德育

【摘 要】本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渗透的意义,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渗透的主要内容,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地区中职德育中渗透的具体措施:充分整合资源,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教材;理论结合实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融入校园文化、融入主题活动、融入传统节日。

【关键词】民族地区 中职学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德育  渗透 校园文化 主题活动 传统节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B-0022-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2014 年 3 月 26 日,教育部發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概括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强调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近年来,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强力推进学生的德育工作,着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育人活动全过程,在德育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渗透的意义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他们中有的是来自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有的来自单亲家庭,很多都是被批评长大的,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在思想上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政治意识缺乏,理想信念缺失。一些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基本国策缺乏了解,思想比较偏激,片面或错误认识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任何规划,没有人生目标,精神空虚,沉迷网络,不能明辨不良行为,不能抵制不良诱惑。二是法律意识淡薄。部分中职学生不懂法、不学法、不守法,在遇到小问题时往往不够理智,在处理问题时感情用事,盲目从众,不考虑法律后果。三是道德意识不强,文明修养不足。一些学生对不文明行为缺乏认识,是非、善恶、美丑分辨不清;破坏公物、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无视校规,浓妆艳抹,不懂礼仪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学校德育中渗透,有助于解决上述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培养符合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以往职业院校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过硬的技能,让学生更好地就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愈加重视学生的道德培养,中职学生如果没有基本的爱国情怀,不具备完整的人格,那么将来会影响自己未来的发展。

另外,中职德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竞争能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地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这些高素质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劳动技能,还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中职德育中不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中职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有利于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渗透的主要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人们结合各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对其内容进行去除糟粕,保留精华。在中职学校德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在此基础上,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其实质就是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基本精神;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不屈不挠艰苦创业,对国家民族讲求奉献与忠诚,反对分裂,维护团结,反对外来侵略,捍卫国家民族尊严的民族风骨气节。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培养学生懂得扬善除恶。如何保持善良之心,需要教育者的引导和教育,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记住古人的训诫:“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道德培养注重约束自身,达到“成人”的目的。孔子强调“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可见自身成才需要人格的塑造。孔子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一直是培养人品的重要指导。其中在培养人的品行中强调“仁”,这是对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约束,概括了对待别人要有仁爱之心,强调了善良的本心。品行中“义”是对事处理的约束,认为在处理事情上要坚持正确的原则。“礼”是对人平常行为的规范,也是培养一个人自身形象的基础内容。“智”是讲人要学习,而且还要会思考,成为一个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信”更多的是强调人言行的统一,让人树立自我的可信任的形象。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职学校德育来说是精髓,是值得长期传承和发扬的。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地区中职德育中渗透的措施

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处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近年来,学校不断摸索,在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和效果。下面结合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情况,提出几点具体措施。

(一)充分整合资源,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教材

目前,针对中职学生道德品质培养方面的教材还比较缺乏。为了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指导学生有效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先后三次组织有经验的教师编写并出版《经典诵读》《经典诗文习读》等德育教材。2018 年,学校在原有《经典诵读》的基础上,编写并出版了《经典诗文习读》。该书分热爱生命、志在千里、精忠报国、生如夏花、静以修身、上下求索等六个篇章,每章内容按照“导—诵—听—学—品—悟”的顺序进行编排,包含中国古代经典诗文、中国现当代经典诗文、外国经典诗文和名言警句。每章覆盖一个学期的诵读内容,整个内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悟。

在结构编排中,“导”主要针对选文的作者、写作背景、思想内容或写作特色等方面进行简要评析,旨在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基本的把握,从而提高诵读效果。有的“导”是编者写给学生的一些感受和心声,目的是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引导学生将文章内容与现实生活、个人实际结合在一起,引起学生共鸣。“诵”主要是文章的正文和节选内容。“学”包含了注释、译文、作者简介、难字突破等部分,帮助学生阅读学习。“品”主要是对文章的赏析、品读,体现文章的本意,或者是一些名人名家对文章的评论,内容上与“导”有所区别,侧重点不同。“听”部分是针对每章节的必读诗文,提供专业的诵读音频,阅读者通过扫描每章节的二维码,可以获取诵读音频,聆听诵读示范,提高诵读能力。“悟”包括“我欣赏的佳句”“我心中的作者”“我内心的感悟”三个方面。要求学生或结合选文内容,或查阅有关资料,独立思考完成,旨在让学生通过多方面的参与,提高诵读效果。

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参与编写的老师做到了有高度、有宽度、有厚度、有深度、有长度。在核心思想内容方面始终贯穿“立志、立德、立行,知恩、感恩、报恩,爱家、爱校、爱国,珍惜生命、珍惜友情、珍惜荣誉,有涵养、有品位、有知识,勤学、勤思、勤奋、勤劳”的思想精髓。学生通过诵读教材中古今中外优秀经典诗文、至理名言和俗语,可修炼政治思想、自觉立德修身、坚持立志立行、积淀个人素养、提升个人品位、感悟做人做事。

上述教材主要应用于第二课堂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晨读、诗文朗诵比赛、读后感征文比赛、书法比赛、诗词接龙比赛等,与第一课堂的“课程育人”相辅相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个人情操和家国情怀,为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二)理论结合实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融入”

1.融入课堂教学。结合学科渗透和校本课程开发,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和途径,逐步建立由常规课、校本课和综合实践课构成的多层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把课堂教学和社团活动相融合,开展书法、武术、剪纸、民舞、龙狮等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涵养品格。依托现有的实践教育基地(全国中职德育活动课实验基地学校、广西民族文化传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河池市未成年人传承民族文化示范基地),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外延课堂。

2.融入校园文化。立足学校核心文化(立德、立行、立技、立业),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学楼、实训室、食堂、图书馆、学生宿舍等场所及周边环境,构建民族文化长廊、星光大道、民族传统技艺传承与展示馆等“一廊一道两馆三园四路”的完整景观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校园景观、校园生活,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化魅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认同和自觉行动。

3.融入主题活动。组织开展“经典朗诵”技能抽查、“经典朗诵”大赛、高雅艺术进校园、全国德育活动展示等系列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和感悟。2016 年开始,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每学期“校长技能抽查”中特别开展了“经典朗诵”技能抽查活动,由校长牵头做考评员,对随机抽查到的学生个人、系部班级进行现场考核,检验一学期以来学生对经典诗文的习读效果。从 2018 年开始,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举办了“诵读经典诗文,创建校园文化”等系列经典朗诵比赛,《诫子书》《将进酒》《明日歌》《少年中国说》《满江红》《雨巷》《匆匆》等经典诗文通过艺术創新的方式走上了舞台,全体师生在诗文与艺术的熏陶下,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随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熟与完善,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积极开展“走出去,引进来”的活动,多次组织排练节目,参加河池市中小学的经典诵读大赛、情景表演等。2017 年 4 月和 2019 年 11 月,全国德育活动课分别在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举行,其中最亮眼的节目就是全校近 7000 名学生共同参与朗诵。学生带着满腔的热情,激情澎湃地诵读《满江红》《少年中国说》等篇目,诵读声响彻校园,给人力量,催人奋进。此外,学校还邀请广西艺术学院等艺术院团入校进行高雅艺术展演、民族文化系列讲座等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

4.融入传统节日。利用传统节日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 2018 年的传统节日壮族“三月三”活动中,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积极响应河池市的展演邀约,积极谋划,组织学生参与传统龙狮技巧、扁担舞、竹竿舞、板鞋、绣球、打陀螺等项目的表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畏辛苦,虚心请教,创新技艺,体验快乐,在活动中以饱满的姿态完成各项展演。此外,在传统中秋佳节、端午节、分龙节等节日中,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也适时组织开展相应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体会其中的乐趣,了解感悟中华文化精髓。

中职学生正处在道德培养、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中职学校的德育之中,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民族地区中职德育工作者在加强学生行为管理的同时,要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慢慢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终实现身心健康、素质良好、技能精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黎 娜.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职德育实效[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2]陈 静.民族地区中职德育导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讨[J].广西教育,2017(22)

[3]王海娟.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8)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悦导航,‘三元文化引领中职学校文化育人研究与实践”(GXZZJG2019B161);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专项课题“‘三元引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思想基础及常态化机制研究”(2019ZJY074)。

【作者简介】兰利元(1979— ),女,壮族,广西都安人,学士,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英语教学、德育。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河池市中华德育
2017-2021年河池市金城江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我爱我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河池市成立共青团教育工作委员会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