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固定通信网专业建设的倾向性问题研究

2020-11-08彭政田八林白文华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4期
关键词:军队院校

彭政 田八林 白文华

【摘 要】本文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针对固定通信网专业建设中的倾向性问题,从问题产生的原因、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问题所导致的后果等方面进行了剖析,本着“为战育人”原则,提出了保持已有专业的相对稳定、增加综合演练的课时量、提升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打造“互联网+教室”四条对策建议。

【关键词】军队院校,固定通信网,倾向性问题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坚定不移把习主席强军思想全面贯彻到军队院校教育之中,不断创新军事人才教育方法,切实提高军事人才培养质量,面向未来战争,改革传统体制,建设特色专业,是军队院校发展壮大的必然之路。固定通信网作为国家和军队信息系统的命脉,在近期的巴以冲突、阿富汗战争中都成为了对战双方打击破坏的首选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1],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高质量效益”的代表性产物,经过数十年建设,固定通信网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必须清醒认识到不足和困难,只有时刻对照习主席的指示要求,紧紧围绕“为战育人”,反复深入地思考问题所在,才能不断提高固定通信网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

二、固定通信网专业建设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一)评价环节倾向关注单一维度

如何科学评价一个人是不是才,是一个教育的大问题。现阶段,固定通信网专业的结论生成过程(表现形式之一:评价)出现了就专业评专业、就课程评课程、就课堂评课堂的问题,最终导致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导向之间相互支撑不够、联动不够、印证不够,无法形成多维支撑的合力。例如:课程评价,关注重点放在了课程本身的建设水平和质量,不能跳出课程看课程,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思考“为了什么而评价”。

(二)专业课程建设倾向“独门独院”

一门课程只求“自恰”,“独门独院”的搞建设,忽视了自身与其他课程之间在人才能力培养中的关联衔接,建设过程中不能聚焦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目标,最终导致课程之间无法相向而行、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整体效益。以固定通信网专业课《程控交换设备原理与操作》为例,该课程建设时把程控交换相关的知识技能作为教学目标,只讲授众多交换机中一种型号设备的操作使用,这导致所培养的学生对整个固定通信网认识不够,只会一两种设备的操作,无法举一反三。

(三)过于追求教学“成果”,忽视育人之本

院校的教学评价、教师的职称评定长期“唯论文、唯项目”,固定通信网专业难逃其手,追求教学“成果”所导致课程体系建设的动态起伏,使专业课程设置变更频繁。一方面,它导致老师投入精力大、收效小,例如:在新专业建设中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编写各类课程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等,到后来有的课程计划实施一年不到又需要修订,这种“无序”一定程度上消耗了老师的职业生命,同时它导致同一专业前后批次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的差异化,这种对专业延续性上的破坏,使他们对岗位的认知产生偏差,长期看这种因课程“起伏”带来的认知分歧一定程度上会波及岗位工作的稳定性,也会给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阻碍。

(四)教学场地条件建设低水平发展

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是跨专业、跨兵种、跨体系的联合作战人才培养,但现有教学场地建设时,一方面,装备实践要素存在“单一装备”分散建设问题,加之技术体制及保密等方面的限制要求,各业务网设备无法形成有机整体,导致在专业训练阶段只能开展“单业务方向装备训练”,无法系统开展全要素训练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另一方面,教学场地信息综合集成度低、现代化教育技术含量不高,课程资源、场地设施距离现代化、实战化教学需求的标准有一定差距,实验室等同计算机机房,特色不够鲜明,硬件不够一流。

三、对策建议

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需要我们以习主席强军思想为引领,着眼军队建设的长远发展,统筹考虑解决问题的良策,针对上述倾向性问题,固定通信网专业建设有必要进行一些有益的调整,催生新的能量,通过现有专业、课程的调整融合,孕育新的培养模式和体系,激发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活力。

(一)调整专业建设的迭代周期,保持已有专业的相对稳定。

经过数十年建设,固定通信网专业人才培养成绩显著,但已然进入瓶颈期。外部,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保持警醒和冷静,不轻易否定已有模式或专业的育人价值,不盲目跟风、赶潮流,不丢失“教育自信、专业自信”,对已经建立和实施的专业课程,在五年内不做“大拆大建”。内部,在军队改革调整周期中,现有专业的教学内容基本设定完善,即使面临可能的突发情况,个别课程需要迅速做出较大调整外,大部分的专业课程体系应保持相对稳定。

(二)提高综合演练的实战性、综合性,增加综合演练的课时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2]。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实践,学生毕业考核中的综合演练已经成为其岗位任职能力的“磨刀石”,这种多课程联合实践教学的模式顺理成章地破除了各课程所属装备之间实践教学的隔膜。根据调查发现综合演练阶段是学员在校所有学习阶段中最活跃、最投入的时期,学员主观的能动性和演练客观的综合性两者完美结合,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为什么不把效果显著的事情做大、做强,使其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呢?此外,综合演练这一教学组织模式的非线性特点,值得其他课程学习和借鉴。

(三)提升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战育人、立德树人、终身学习应该是每一名军校教师的人生价值所向,只有不断增强教师队伍为党育人、为军育才的自觉性和使命感,才能使他们具备专业课思政的能力和魄力,自觉提升自身政治修养和教育能力。学生每天面对讲台站立的这个人,闻其言、观其行,会对“学习”有清晰的认识[3],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就有了。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建设一流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奠基石。

(四)打造“互联网+教室”,更新教育业态。

在传统教学中,融入微课、慕课等网课元素,在传统固定通信网专业中,融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战争元素,持续探索、深入研究新的网络教育教学形态,总结疫情期间网络教学的宝贵经验,借助“互联网+”完善教室的信息综合集成,让在线学习真正“在线”,“使学习者、教师和计算机学习资源系统之间跨越时空的多元、智能和深度交互成为现实” [4]。

四、结语

成熟科学的课程体系、典型的非线性培养模式、积极主动的教师学生、互联网+教室,这四个要素形成的合力,一定程度上能够破解现有固定通信网专业建设所面临的倾向性难题,但是,已有问题的解决,又会孕育新的问题,正所谓“奇正相生”,因此,我们必须以习主席强军思想和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为指引,不断发现、解决专业建设中出现的各类倾向性问题,不断开创强军兴军事业的新局面,不断为国防和军队建设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1

[2]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選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8

[3]常生龙.给教师的5把钥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09

[4]张晓蕾,黄振中,李曼丽.在线学习者“交互学习”体验及其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2)

猜你喜欢

军队院校
面向联合作战保障的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思考与设计
军队院校装备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混合式教学在军队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6所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1.2万名
军队院校信息化学科群建设问题探要
军队院校期刊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创新
文职人员对军队院校教员队伍建设的影响
对军校图书馆原生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略谈军队院校基础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