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及管理体系改革研究

2020-11-08吴浩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4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体系高职

【摘 要】为了响应国家号召,高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从实践角度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创新创业教育在制度化、体系化方面仍存在体系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全面、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可以从顶层设计、培养模式、课程改革、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完善,构建更为合理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及管理体系。

【关键词】高职;创新创业;体系

当前,受到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国经济进入了发展调整期,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高校必须面对的难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则更为艰难,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大学毕业生进行创新创业,这样既能够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又能够发挥大学生的知识优势,提高创新创业效率,更有利于社会就业工作的稳定开展。

一、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体现的是创新性、创造性的价值取向,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到和职业素养教育同样的地位。[1]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但相比本科学生而言,学生的基础知识整体不足,学习的动力也较本科有一定差距,表现在创新意识方面也较弱。高职教育目前对学生的培养侧重于技能培养,重点传授学生基本的专业技能,动手操作的内容较多,但独立思考的情况较少,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增强高职院校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同时传授学生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技能,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对其今后在工作中开展创新也有一定帮助。

(二)丰富学生创业知识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关于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教育,另一个方面是关于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创新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而创业教育能够给学生储备创业方面的知识,尤其是理论课堂教学,能够较为系统地让学生接触到创业的完整过程,学习到诸如企业创立、财税、法律、营销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三)增强学生创业的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除了能够传授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的理论教学外,在很多学校还开展了与之相关的创业实践教育,通过模拟创业、创业园创业等途径帮助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学生在这些实践中,了解了创办企业的流程、感受了创业的困难、接触了创业的风险,也体会到了创业的快乐,从各个方面提升了学生创业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创业的实践能力,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较为完善的创业教育和管理体系来实现的。

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及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

(一)课程体系不全面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还是课程教育。[2]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参照本科院校开展相关教育,与本科院校相比,由于本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比高职学生强,如果套用本科的课程体系,对高职学院而言不能达到本科院的教学效果。目前高职院校的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主要围绕创新开展,创业相关的课程多是作为一个部分嵌入就业指导类的课程之中,弱化了创业的教育,即使目前开展的创新教育也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缺少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联的课程。因此,在这两个方面都需要增加一些课程,或者对目前的创新教育类课程进行重构,形成更为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二)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工作主要由就业处负责,即使个别学校成立了独立部门,但无论在管理能力、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人员不足、专业性不够、管理水平较低等管理方面的问题,二级院系表现更为明显,由于资源配置的原因,学校更注重创新创业的教育工作,对管理方面投入较少,诸如师资队伍建设、创业产业园管理等方面的投入不足,规章制度还不完善,很多学校的创业园区没有实现创建之初设计的目标,对创业学生的学业管理等都存在一定问题。

(三)实践体系落实不够

传统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理论基础过于僵硬,跟不上新时代创新创业的指导思想,在实践操作上达不到理论结合实践的要求,并且建立在原有理论基础上的实践体系也受到学校体制等方面诸多因素的局限,无法实现学生的创新创业与社会、企业接轨的目标,导致很多创新创业项目仅能停留在实验阶段,无法转换成现实的生产力或成熟的企業,再加上很多学校在相关制度落实上的不足,使原本已经不符合实践要求的实践体系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三、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及管理体系改进思路

(一)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多个部门,甚至政府、社会、家庭等多部门的配合,这就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形成统一而强有力的领导才能够使该项工作得到更好地执行。”[3]高职院校需要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其中小组的组长级别要较高,最好有学校的校长担任,这样对于工作的推进更为有利,此外学工、教学、财务、招生就业、校办产业部门、科研等部门都要参与相应工作,要形成定期的会议和协商制度,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任务分配、工作审核、资源统筹、工作决策等相关的协调机制,同时还要尝试组建由政府、企业、风险投资机构等组成的校外指导小组,对创新创业的个人和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构建从创业企业创立、工商注册、各类申报、法律事务、资金引入、创新成果转化等“一条龙”服务。同时,还要组建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做好课堂教学、教材修订、信息化教学等方面工作。

(二)完善培养方案,改革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企业、行业的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创新方面的内容进行细化和丰富,可以尝试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可以与现有的职业规划、就业教育相结合,共同构成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块,设定固定的创新创业学分,其中一部分可采用必修课的形式,一部分采用第二课堂的形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课程内容可以更加多元化,采取讲座、实践活动、模拟创业等多样化的形式开展相应教育,使学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的选择权更为自由。另外,还可以尝试采用构建虚拟班的方式,将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作为一个团体开展专门的教育,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深化课程改革,完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除了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外,还需要具体到课程的改革,在课程改革中,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割裂开来,可以参考课程思政的方式,将教育相关的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并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出不同的教育重点,如“大一以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为主,大二以创新创业方法为主,大三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实践教育为主,形成梯度式的课程体系。”[4]在分类分层构建课程的同时,对于课程内容方面,也可以通过多个途径来实现资源的丰富和开发,如可通过立体化教材撰写,案例资源库建设,在线课程开发,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课程资源等方式实现教学资源的丰富,课程体系的完善。

此外,还需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高校,其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方法也应该更侧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可以尝试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模拟实训等教学方式应用到这类课程中,增强课程教学的效果。同时,还要考虑更切合高职院校实际的评价方法,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评价可以不局限于传统的考核方式,可以尝试采用多次考核、自主考核、第三方考核等方式实现该类课程评价的多元化。

(四)加强队伍建设,培育双创团队

人才是开展各类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高职院校可以增加创新创业导师类人才的引进计划,引进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加入创新创业指导队伍,同时增加专业教师作为兼职人员加入教师队伍,同时能够吸收行业精英加入团队,不仅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撑,也能够帮助学校开展教师能力培训。依托合作企业,可以为师资提供企业的实践机会,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

重理论,轻实践,是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团队的短板,高职院校可以鼓励教师创业,进行创业实践,在学校的创业园、产业园创办企业、工作室,体验创业全过程,这样才能够使教师在创业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依靠团队进行总结和反思,有利于将经验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五)整合研究资源,优化管理体制

创新创业中,创新离不开各类研究工作,创业离不开合理的管理体制,因此,整合各类研究资源,优化管理体制,对于创新创业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可以构建从学校到学院,从专职教师到全员参与全覆盖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学校的科研力量参与到创新创业工作中,将教师指导学生申请专利或发表学术论文纳入到教师的科研考核和奖励体系中,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构建合理的知识产权收益分配制度,向一线指导教师和学生倾斜;还可以通过学生自主申报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要优化整个创新创业工作管理体制,要多让一线指导教师和学生参与到管理中,避免行政化、指令化的管理。

(六)构建服务体系,强化实践教学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建立了产业园、创业园、科技园之类的创新创业园区,但从运营情况来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园区的建设大多还沿用原有的管理方式,多以审核制开展入驻工作,存在手续繁琐,成果转化不及时等情况。高职院校可以尝试采用备案制,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服务,为其提供从项目管理,到资金融通、市场开拓等一系列帮扶,还可以成立园区内学生创业企业联盟之类的组织,便于不同创业企业之间的相互补充和交流。

此外,高职院校还应该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对于创新活动,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创新实训课,建设专门的实验室等方式,為学生提供研究的便利,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程设计、第二课堂等创新活动,适当开放一些专业实验室,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工作;对于创业活动而言,可以开展学分互认,学生通过创立企业、实现企业正常运行等方式,来获得相关学分,用于抵扣相关课程理论学习的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在比赛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增强创业能力。

总之,对创新创业工作,可以从体制机制、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各类资源整合、服务体系构建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构建全方位、全覆盖、全员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相关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艳.高校创业教育差异化指导体系构建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6):23-24

[2]张赵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6):22-25

[3]曹东.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教育体系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9):240-241

[4]邱远,何新安.基于协同理念的高职院校“政园企校”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实践——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0):200-203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管理研究”、项目号:2019jg71、吴浩)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体系高职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