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企业审计发现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1-06杨丹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23期
关键词:资产管理企业

杨丹

摘要:随着企业投资项目不断加快,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现阶段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相对滞后,需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加以解决。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企业审计发现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提出有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企业资产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企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

2096-3157(2020)23-0184-03

随着企业投资项目增加,企业资产也大幅增加,占企业总资产比重大,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益直接关系整个企业的发展。切实解决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一、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意义

对企业来说,资产与效益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充分挖掘资产的价值、提高资产的效率,来提高企业的营运效率。目前,企业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虽有加强,但还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在资产移交、资产入账、实物资产管理、技改维修、暂估资产价值等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不规范的情况,资产管理的力度有待进一步整体优化和提升。鉴于此,加强企业资产管理势在必行,逐步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价值,促进企业高质量运营,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企业审计发现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产移交未进行现场核查和清点,移交手续不完善

企业资产移交手续不完善,未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资产进行及时登记,在移交运营时未进行现场核查和清点,无法准确掌握项目的资产数量,物资使用状况监督的缺失,容易产生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企业应对资产进行现场核查和清点,完善资产价值分配,规范入账核算。

2.资产入账不规范

(1)单项固定资产确认标准不统一。未制定单项固定资产建立标准,资产组合和单项资产的边界没有清晰的指引,不同项目单项资产和资产组合确认标准不统一,直接影响后续固定资产的管理,以及财务后续大中修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判定。无法满足固定资产价值核算的精细化要求,未来设备在运营过程中,涉及准确的价值拆分等情况的时候,无法准确地提供计算的依据。

(2)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没有统一认定标准和程序。如国有企业项目在完工后分别以报上级主管部门的函、竣工验收报告等作为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依据,但缺少内部认定的技术规范作为依据支持。建设及营运管理部门未向财务部门提供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结论证明,易造成项目投资结转为固定资产的入账时间不准确,从而影响当期损益。

3.折旧政策指引性和执行力有待加强

(1)同一类固定资产执行不同的折旧年限政策,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有待加强。不同项目同一类固定资产执行不同的折旧年限。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分类指引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2)部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与制度不一致未进行账务处理。部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与固定资产制度不一致的,财务部门未按制度规定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并进行相应的账务调整。

(3)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间晚于投入使用时间,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远高于实际价值,其后续计量和处置将对企业当期利润产生一定影响。该批设备一旦不能使用集中报废时,因账面余值远高于预计净残值,将对当期损益造成一定影响。

4.实物资产管理不规范

(1)固定资产盘点表填写错误或不规范。盘点表未填写数量、使用部门、存放地点等关键信息,影响盘点效率。固定资产清查表资产购置或安装日期与财务部门固定资产明细账上开始计提折旧日期不一致。

(2)固定资产账账不符。没有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信息系统,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主要依靠excel表格进行人工统计,固定资产实物台账没有定期与财务部门固定资产明细账核对,难以保证账账相符。

(3)固定资产盘点工作流于形式。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盘点结果报告账实相符,而设备实物清单与固定资产盘点表的资产却存在较大差异,且无法准确核实差异部分的实物资产是否存在。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定期盘点固定资产,或虽然能做到定期盘点,但是盘点的过程流于形式,且存在不仔细的问题,导致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并未真正做到全面盘点固定资产。

(4)大部分固定资产未粘贴固定资产卡片或悬挂资产标识,不便于资产实物管理和资产盘点。

(5)部分备件长久未使用,造成机器设备闲置,资产使用价值降低。

5.资产报废和处置不及时,手续不齐备

(1)固定资产报废审批不及时。如房屋等建筑物早已拆除但未能有效执行报废制度及时完成报废审批手续,造成账实不符,且凭证入账依据不全。同时,存在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在此期间仍然计提折旧的问题,折旧计提也不规范。

(2)部分报废资产处置不及时,手续不齐备。项目移交运营后因维修改造等原因产生大量待报废处置资产长期堆放在废品仓,直至公司要求对已进行账务处理的固定资产清理,以及其对应残值也应处理完毕时,才将堆放在废品仓的资产集中予以处置,报废处置不及时,且未能提供资产处置审批资料,报废报损资产处置手续不齐备。这些申请报废的固定资产先是找个仓库存放,此后就无人过问,失去了比较好的变卖时机和残值收入。存在对报废固定资产评估价值偏低、售价较低,易产生国有资产流失的風险。

6.维修技改拆除设备核算不规范

(1)存在维修费用购置设备或部件进行维修更换,购置成本未进行资本化处理,未终止确认被替换部件的账面价值的情况。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出现“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风险。存在通过维修费购买固定资产而不将其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

(2)技改项目拆除设备未终止确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部分设备仍有利用价值的,未制定相应规范进行回仓处理。

(3)技改项目拆除的尚有使用价值的设备未单独核算。拆除的设备虽仍有使用价值,但已不作为原资产的一部分发挥作用,应予以剥离,独立核算,不再作为原固定资产编号项下资产进行管理。

7.资产实际价值较暂估原值发生较大变化,但未及时调整资产原值

转固资产原值暂估时点距今时间长,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存在仍未办理竣工财务决算的情况,而随着项目投资工作的推进,资产暂估基础已发生较大变化,资产实际价值较入账原值已发生较大变化,账面原值已难以真实反映资产价值。

8.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部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固定资产的管理因此也存在各种问题。部分企业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能完全覆盖采购、使用、处置等各环节,且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本身指引性不够清晰,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在制度修订过程中,未能将国家政策法规与固定资产的管理相结合,对实际的管理过程指导性和约束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导致存在日常固定资产管理较为混乱、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较低、固定资产流失等一系列的问题。

(1)部分制度指引性有待加强,宣贯力度不够。一是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指引性有待增强。对于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尚未列举的生产设备,经办人员无法准确判断其折旧年限,进而影响年折旧额。二是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需进一步完善。应当优化固定资产报废审批流程和报废资产处置程序,对于暂未有财务账面价值(即未形成固定资产)的设备或备件,应当细化其报废操作流程或回仓处理流程,并明确被替换部分资产的账面价值核算方法。

(2)部分业务尚未有相关制度进行规范。一是对于固定资产需进一步明确单项生产性设备资产和资产组确认标准,统一固定资产名称并将生产性设备按层级分类,固定资产技改、维修费资本化和费用化判定标准,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判定流程。二是缺乏资产清查制度。基于企业资产规模比较大、资产数量比较多,应当建立健全资产清查相关制度,以明确资产清查的程序、内容、操作方法,资产盘盈盘亏的认定及资产损失的确认,相关账务处理需提交的资料等。三是报废或更换设备及备件如有回收利用价值,未有回仓处理相关规范。

(3)生产设备管理部门资产目录管理以及设备台账建账规范有待进一步加强,否则会影响数据的质量,为后续的与财务台账比对留下隐患。也容易导致设备台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不一致。

8.内部控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固定资产管理需各部门有效衔接,既有价值的核算,又有数量的控制,固定资产的价值与数量的核算需财务部门、实物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等有效合作。但未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相互制约的机制,导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不能相互制约、相互约束,无法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现有效的监管。且存在工作人员有章不循、有规不守,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未能发挥应有的效能。固定资产管理内外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过程形式化,未能实现有效的监督。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固定资产制度管理体系不完善,且制度执行不到位,设计有效性差与执行有效性打折扣。固定资产各管理环节的操作细则没有全部覆盖,工作人员对政策把握不准确,执行有偏差,专业部门对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有待加强。

二是法律法规及准则意识不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对长期存在的问题没有深入地分析原因,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并举一反三,规范新建资产管理,以致问题久拖未决。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营运的质量与效率,亟须加强认识与管理。

三是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资产管理缺失,未建立现场资产设备清单管理机制,未严格落实移交运营前的固定资产核查清点工作。

四是固定资产管理精细化仍不够,信息化程度较低。没有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过程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固定资产基础数据资料管理仍需大大加强,信息化管理手段有待提高。

五是部分项目历史遗留问题多,情况比较复杂,解决难度较大,导致历史项目结算、决算问题长期无法解决,造成项目固定资产暂估值与实际投资价值长期存在差异,影响企业经营成本无法准确反映。

四、加强项目资产管理的建议

1.提高责任意识,建立科学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理顺资产管理组织架构,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规范各项业务流程,强化部门之间的合作,明晰权责,提高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将固定资产的管理纳入考核体系,结合管理责任、绩效等因素,完善健全考评机制,激发主观能动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企业尤其要重视投资项目转增固定资产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应将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和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相结合。在规划阶段,依据施工图纸,整理与预计形成设备的对应关系清单的图纸,并随着图纸调整,保持动态的调整。确保在初始阶段,就按照最终转固的思维来进行管理。在设备采购中,基于到货设备验收情况,建立设备台账与合同台账的对应关系。在完工阶段,施工方要提供安装设备的对应表,项目管理人员应根据企业统一的资产目录和设备台账运行相关的规范,依据现场核查验收情况,参考施工方提供安装设备对应表,及时建立准确完整的设备台账。财务部门依据合同台账对应表与设备台账进行比对,形成转增固定资产的清单。项目暂估转入固定资产时,转增的固定资产清单应当及时进行现场核查清点,确保账实相符。同时,完善项目资产移交管理相关规定,明确资产移交管理的部门、移交程序,违反相关规定的处理办法等。

2.提升系统思维,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全面梳理现有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存在的缺陷,完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各环节的流程规范,包括建设、采购、使用、维护、损耗、报废、处置等,提高制度的系统性,加强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

(1)设置企业规范统一的資产分类和目录,细化固定资产台账建立规范。将公司资产按生产经营特点及财务的要求进行细化和归类,形成一个类别清晰、层次清楚的资产编码,统一固定资产的名称,进一步细化和准确化设备台账标准,确保设备台账内部稽核关系准确,解决长期存在的财务资产卡片与设备台账建卡口径不一致的问题,为后期财务人员入账及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企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探讨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报告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