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影响因素与治理策略分析

2020-11-06李晓宁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23期
关键词:治理策略信用风险

摘要:商业银行涵盖了很多金融业务以及其他业务,在各项业务的操作当中,难免会存在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存在,会给银行经营造成负面影响,带来一些经营上的困难和阻碍。因此,就需要对影响信用风险的相关因素形成认识,理解到其中的内涵关键,通过合理的措施予以治理,提高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防范能力。本文首先就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形成原因,并通过相关数据,研究了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整体情况,最后建设性地提出了强化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的意见建议,希望能够为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工作人员带来一定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信用风险;成因分析现状分析;治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

2096-3157(2020)23-0147-03

在我国商业银行所面对的各类风险当中,信用风险属于其中最为重要的风险类型,因此,了解信用风险的成因,并就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解,继而基于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治理策略,便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让商业银行在今后取得更好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商业银行自身和政府部门都需要充分关注信用风险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国经济建设和商业银行发展之间表现出良性互动的关系。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相关理论概述

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相关概念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其本质为违约风险,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违约风险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客户因为各类原因(包含主观原因或者客观原因),不能按时正常完成贷款项目条约的履行义务,由此导致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下降的风险。从宏观层面上进行理解,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客户不能按时履约给银行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从微观层面上进行理解,信用风险是借款者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按时足额偿还贷款(包含本金与利息)给商业银行今后运营所造成的潜在隐患。

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评定方式

实际上,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进行评定的方法有很多,包含有指数法、Logistics模型法、KMV模型法、VAR法、CCA法等,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就最常用的指数法进行介绍。

指数法是在针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定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清晰直观、灵活性强、可简易亦可繁琐的评定方式。该方法的原理,是选取与风险相关联的或者能够直接表现风险的数据来作为变量,之后基于不同的统计学方法所建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定方法。在指数超过所设定的阈值之后,即可认为该商业银行存在有比较大的信用风险。虽然指数法在操作的过程中相对比较简易,但是能够与上文所论述的其他方法进行有效结合。例如:在进行权重比的确定时,可以采用主要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以及其他的分析法进行结合。在世界范围内,诸如Grimaladi就使用了指数法构建了欧元区的风险警报系统,以此对欧元区的风险进行评定;GischerH.与BramerP.在巴塞尔委员会判定银行系统重要性的前提下,采用澳洲的银行数据给金融机构自身风险进行评估;我国的朱迎与陶玲使用指数法对中国金融机构整体的风险进行评定,并且在当中使用了指数的修订机制,以满足中国市场背景下的金融行业发展动向,上述对指数法进行使用的案例都证明了,此方法能够有效针对金融行业的风险进行监督和评定,同时也可以给单一的商业银行风险评估提供有效依据。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形成原因分析

自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之后,国家经济表现出长期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而在此当中,中国商业银行业也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中国商业银行机构资产总量达到了261.4万亿元。但需要注意到的是,伴随着商业银行產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规模持续增加,其信用风险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对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形成因素开展分析,可将其划分成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部分。

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形成的外部因素

所谓造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外部因素,通常是指国家乃至全球背景下的经济环境,与商业银行自身运营环境没有直接关系。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行业日常发展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所有行业的发展都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因此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在某种情况下映射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造成影响的外部原因非常繁多,涵盖有国内宏观政策调整因素、军事发展因素、世界政治格局等,上述因素都有可能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形成造成显著影响,本文接下来就外部因素的影响进行逐一分析。

(1)宏观政策调整

所谓宏观政策的调整,涵盖中国经济的各方面内容,如商业银行利率、货币汇率、行业发展周期、产业结构等各个方面。自中国施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虽然国家经济发展保持着长期持续向好的态势,但同时也存在有产业结构不合理、消费投资失衡、内外部供求关系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诸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20年年初暴发的新冠疫情等,都让上述问题更加明显。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必然会经历周期性的变化,例如在国家经济发展的繁荣时期,各类企业整体收入会提升,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些企业往往会增加杠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便会提高,而在国家来到了经济建设的衰退期之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会保持长期稳定或者逐年下降,商业银行如果进一步收缩贷款,企业便有破产的可能性,同样会让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显著提升。

(2)其他类型金融市场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冲击

实际上,在全球一体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影响下,世界背景下其他金融机构或市场将会对我国商业银行造成诸多信用风险冲击。例如:2008年,在美国所爆发的金融次贷危机便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致使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显著提升。

(3)政治因素

以2018年开始的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为分析案例,这一事件的发生,对中国经贸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汇率产生了较大的波动,在下属二级市场也受到了非常强烈的影响,上述因素,导致中国和美国之间,均出现了系统性的金融危机,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显著增加。

(4)金融监管力度不足

实际上,同样以2008年在美国出现的金融次贷危机为研究案例。该事件的出现,让国内金融行业工作者认识到了过于审慎微观的监督管理也是无法保障商业银行自身的稳定性了,因此在该事件出现之后,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采取了宏观审慎的监督管理模式。但监管工作的不当,便有可能导致金融行业创新过度,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仍然具有增加的可能性。

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

简单地说,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影响的内部因素,通常是指商业银行自身的运行方式、股权结构以及运营结构等,笔者就影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内部因素开展分析,主要可以将其划分成以下三大部分。

(1)杠杆率因素

商业银行的本质为金融机构,纵观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机构,均存在有杠杆率过高的问题。实际上,较高的杠杆率是一柄双刃剑,它能够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加丰厚的经济回报,同时也会造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显著提升。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在控制信用风险的过程中,对杠杆率的调控便是其中最为常用的手段之一。

(2)运营策略因素

实际上中国的商业银行绝大部分都有国有资金的融入,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商业银行的运营仍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为商业银行规模通常较大,商业银行所制定的运营策略將会对今后自身的经济效益、业务范围、业务结构、业务风险等方面带来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例如商业银行自身的不良贷款率在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将会导致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增加。

(3)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因素

在金融行业当中,金融机构个体之间的关联性将会导致信用风险的加速传染,其本质为蝴蝶效应,即一个时间范围内发生的微小事件却会导致商业银行内部系统性风险的陡然上升。国内学者周天芸、黄亮等均通过数据分析等方式,得出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和金融机构之间具有直接的关联性。商业银行关联性风险的提高将会显著提升银行信贷资产的整体质量,金融部门之间的关联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风险在机构之间的传染速率,由此导致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提升。

三、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整体情况

1.国内商业银行市场垄断性强,市场份额相对集中

在我国,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及中国银行为代表的四大商业银行占据了国内商业银行的主导地位。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初,四大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量占据银行业资金总量的一半亦或是更多,并且四大银行在商业银行当中的市场份额仍处在强劲上升的态势。资产与负债的集中性从侧面表现出了中国商业银行自身具有的极强的垄断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下,大型商业银行的发展或衰落主要受到商业银行对贷款客户的整体管理能力、客户的履约能力以及国内经济的整体发展情况等因素的影响。若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对于信用风险的控制能力被削弱,那么不良贷款率将会提高,投资风险不能被及时疏解,其信用风险便会提升,在中国地区的经济模式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提升甚至会对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性都将会受到触动。

2.不良贷款相关数据呈现持续上升态势

我国金融机构从2004年开始,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物种类别。并在当年全面开展贷款的五级分类模式,其中次级、可疑和损失被划分成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所涉及的相关数据是中国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进行评定过程中所参考的重要数据指标,通常是指不良贷款额度在商业银行贷款总额度中所占据到的比例。

从2010年开始,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呈现出逐年向好的发展态势,中国经济也在这一时间段当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国内商业银行连续经历了两次对不良资产的抽离。从2017年开始,伴随着我国经济从快速增长转变为平稳增产的态势,房地产行业投资兴起、地方债务、影子银行等问题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人民币供应紧张,部分地区甚至发生了“钱荒”的现象,上述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进行监测的重要数据都表现出显著提高的态势,不良贷款率也有所提升。

3.商业银行贷款表现出集中提高的趋势

依靠对成本收益与资产质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不难发现,尽管国家始终提倡信贷资源朝着中小型企业倾斜,但是目前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仍然会将信贷资源向国有大型企业客户进行投放。保大户的现象在我国商业银行当中非常普遍,资金整体使用情况十分不均匀。

另外,中国商业银行贷款针对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也存在有较为显著的差异。第一,在行业的选取当中,商业银行会偏向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烟草、房地产、能源产业、电力等国家垄断性行业当中;第二,在地区的选取上,商业银行自身不良贷款绝大多数都流向了我国的沿海发达城市。过于单一的行业选择和过于集中的贷款投放,将会对商业银行造成严重的信用风险。

四、强化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效途径

1.强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培养

应提升商业银行内部共同工作人员的整体职业技能素养。第一,应着力强化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整体道德水平,让工作人员始终牢记自身的业务要求和职业准则,例如:每月定期举办相关的培训活动,罗列商业银行当中一些较为典型的因为工作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所导致的商业银行信誉受损案例,让银行全体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水平对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抵御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强化其工作水平;第二,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素养和整体业务水平,强化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让工作人员在今后进行业务办理的过程中,充分考量到各类风险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建设中,应制定相关的风险承担范围,并将该范围准确传达至银行内部每一位工作人员大脑当中,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树立起信用风险的防范意识,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合理正确操作,将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融入到贷款办理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2.加速中国征信体系建设

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加强中国征信环境和体制的建设速度。中国需要提升征信相关法律的建设速度,增加对非法违约、恶意违约行为的惩罚力度,由此提升信用风险的防范能力,并显著降低不良贷款率,由此构建并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信用管理制度和征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帮助银行客户在网络系统当中进行身份建立。另外,建议银行系统定期向社会公布失信者名单,这样有利于社会重视信用关系,让我国公民更加爱惜自己的声誉。另外,建议就目前现有的商业银行信用等级评定制度进行完善,构建相关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强化对第三方信用评级部门的监管力度,并将银行征信体系和大数据进行连接,由此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就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了解,最大限度降低自身的信用风险,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

3.改善监督管理模式

第一,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安全性监督管理工作力度,并在此前提下,提升对银行操作规范性的监督管理,通过商业银行所提交的数据信息来判定其信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风险性,由此达到科学防范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目的,从之前只关注管理工作上的合法性到现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让监督管理模式融入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定的每一个环节;第二,政府部门监督管理人员同样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素养,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第三,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具有超前的管理意识,严禁发生事后监督管理的现象,针对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工作必须体现出政府部门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多种监督管理方法,实現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全面监测。

五、结语

整体来讲,在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发展,而各行各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因此,商业银行与其他产业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这一大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控制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合理针对贷款风险进行评定,降低不良贷款的投放率,是我国商业银行今后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商业银行应充分正视当前在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远离风险,实现我国各行业和商业银行的良性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敏悦,孙英隽.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基于股份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0,(14):141~143+146

[2]赵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J].财经界(上旬刊),2020,(05):88~89

[3]郭俊华.浅谈商业银行抵押资产价值评估与风险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08):38~39

[4]张凯,周新苗.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J].特区经济,2020,(03):95~100

[5]颜宝成.农村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信用风险防控法律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20,(04):144~145

[6]董翰诚.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J].时代金融,2020,(05):31~33+37

[7]胡明国.“互联网+”时代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智慧模型体系构建思考[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20,(02):55~58

[8]徐通,张泽凡.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对策研究[J].纳税,2020,14(06):192~192

[9]于博,吴菡虹.银行业竞争、同业杠杆率攀升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J].财经研究,2020,46(02):36~51

[10]朱美军.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营销界,2019,(52):112~113

作者简介:

李晓宁,供职于张家口银行邯郸分行营业部,硕士;研究方向:商业银行治理。

猜你喜欢

治理策略信用风险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户信用风险评级研究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户信用风险评级研究
浅析公路路基边坡病害的防护与治理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面临的困难以及应对策略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常规治理策略
网络失范言论的治理策略分析
基于农村低电压现象探究综合治理策略
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及治理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