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护国门的“威武之狮”

2020-11-06刘景浩

炎黄地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石狮子李自成石狮

刘景浩

在天安门城楼前的金水河南北两畔,各放置有朝南背北、身躯雄壮的石狮子一对。据《中国狮子艺术》记载,它们雕刻于明代永乐十五年,石狮子高 2.5 米,加上底座总体高度超过 3 米,头顶上有 13 个疙瘩,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它们是按照最高标准制作的。根据另一本《中国石狮造型艺术》,金水桥的两对石狮子,高 3.4 米,作为北京城内最高大威武的雄狮,它们挺胸收腹、肌肉结实、充满威严,它们造型优美,被精心雕刻,涌动着生命的活力,远看、近看都栩栩如生。

天安门高37.4米,长66米,大门顶部的塔楼有九房宽,五房深。根据《易经》记载,数字9和5相结合,象征着主权国家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大门旁有两对石狮子蹲着,还有两根石柱。毛泽东的画像挂在中央大门上方。在画像的两侧,有两个醒目的标语。左边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右边写着“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天安门在古代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典礼场所,如颁布皇令、皇帝加冕或授予皇后头衔,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

规模

天安门广场原为紫禁城正门前的庭院,当时它的面积约为110 000平方米。自封建制度垮台以来,尤其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它已经进行了多次的翻新和扩建。现在的天安门广场长880米,宽500米,面积440 000平方米。它的东边是国家博物馆,西边是人民大会堂,南边是毛主席纪念堂,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每天早上在广场上举行的升国旗仪式都能在每个热爱新中国的人民的目光中点燃强烈的爱国情怀。如今,在这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古老的天安门作为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在的见证,具有无与伦比的政治和文化价值,并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访问参观。

在天安门城楼前的金水河南北两畔,各放置有朝南背北、身躯雄壮的石狮子一对。据《中国狮子艺术》记载,它们雕刻于明代永乐十五年,石狮子高2.5米,加上底座总体高度超过3米,头顶上有13个疙瘩,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它们是按照最高标准制作的。根据另一本《中国石狮造型艺术》,金水桥的两对石狮子,高3.4米,作为北京城内最高大威武的雄狮,它们挺胸收腹、肌肉结实、充满威严,它们造型优美,被精心雕刻,涌动着生命的活力,远看、近看都栩栩如生。

据说,狮子是在汉朝,即公元前206年-220年从西部地区传入我国的。在中国文化中,狮子是神话人物,而不是真实的动物。狮子与麒麟一起被认为是神兽。经丝绸之路引进后,因被认为可以驱除恶魔,狮子逐渐成为大门外的吉祥物。

在我国,狮子的形狀最初被雕刻成石兽,并被放置在墓前,以守护神灵并帮助墓主抵御邪恶。后来,狮子形状的雕塑体积变得越来越大,逐渐成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常见装饰品,如皇宫、庙宇、佛塔、桥梁、陵墓、大厦、花园等。狮子在统治者眼里表示国家的安全和好运,为了展示权威与力量,统治者在宫殿大门前重要又显眼的地方放置石狮,后来它们演变成建筑装饰以抵御邪灵。石狮有一个礼节叫开光,意思是给石狮的眼睛发光。如果石狮不接受开光仪式,那只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吉祥物而已。成对的石狮子应对称地站在建筑物前。雄石狮位于左手,雌石狮位于右手。

不同朝代的石头狮子形象各不相同。汉唐两代强壮无畏,瘦而有力的是元朝的。至于明清的石狮,它们则显得更加温柔柔和。此外,石狮还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总体而言,来自中国北方的狮子更加体面且雕刻简单,而来自南方的狮子则更加生动活泼,并配有许多配套的装饰元素。

天安门城楼前金水河的这两对石狮子展现了封建统治的权威,并包含了古代艺术美学的内涵和高超的石雕技术水平。实际上,这四头石狮经历了自然风化和社会变革的洗礼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并且在某些局部进行过小规模的文物修复。最初金水河南的华表和石狮在千部廊的尽头,1950年北京城市改造,长安街的人行道被加宽,华表和石狮便向北移动了6米,就是现在金水桥南的位置。1999年石狮子周围增加了护栏,以更好地保护这两对明代古雕刻艺术。

这两对石狮子,两个雄性和两个雌性,都处于和谐的比例。它们瞪着大眼睛注视着来往的行人,略微歪头,半咧着嘴。脑袋和颈部的鬣毛一卷一卷的,呈漩涡状缠绕。它们的前腿有一个小的“圆形硬币”图案。它们颈带上有銮铃,身上批着流苏,腰间缠绕着锦缎腰带。这两对石狮子是用一种灰白色甚至具有浅灰色的绿色斑点的石头建造的,这种石头对自然风化具有很强的抵抗力。每头石狮都是用整块石头雕刻而成。两对石狮采用相同的石质、形状、大小雕刻而成。可以推断出石狮子是在同一时期由同一批石匠雕刻而成。它们是明代雕刻石狮的典范,是北方石狮的形象代表,也是我国古代最正宗的皇家石狮作品。

典故

关于金水桥的石狮,还有一段民间传说。据说在明朝末年,创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从陕西出发,一路无敌,冲破了明朝的城门,明崇祯皇帝吊死在梅山弯曲的柳树上。

广安门建军的太监打开了欢迎李自成的大门。不久后,冲向皇宫的队伍来到了前门。当时的京营总督李国桢,无实际的军事才能,只是“泥首去帻,踉跄奔赴,跪梓宫前大哭”。李自成率马冲过正阳门,穿过棋盘街,到达大明门。在远处他看到了一座有五扇门和九座楼宇的高层建筑。他的下属告诉他这是明王朝的承天门,明朝皇帝从这里发出旨令做出损害农民利益的事情。痛恨明朝的李自成听到此消息后,变得更加生气,他立即跨马冲到承天门前,抬弓搭箭,一箭射中承天门匾额上的“天”字,起义军齐声喝彩,高呼万岁。

李自成进攻北京城时,曾在天安门前有过一番厮杀。李自成的部队人员伤亡惨重,于是李自成便只身挺枪跃马站到金水桥上,忽然一石狮张牙舞爪,凶猛地阻挡去路,明朝的京营总督李国桢藏于石狮身后窥视。李自成见此大怒,催马挺枪直刺,只见火花四溅,长枪戳到石狮的腹部,石狮见势不妙,拖着悲惨的哀鸣声,退回原位置上,肚皮上因此留下了深深的疤痕。

清朝时,曾有人提议更换这对石狮,但被皇帝拦下,称这可以作为警示,于是它们被一直保存下来。如果您去现场察看,在桥东北侧的石狮腹部的确有伤痕,但是并不像“枪戳”的痕迹,可以说它是制作石料的本身的缺陷。民间传说总归是传说,不是真实的史记记载,如果您想更深一步研究学习它,不妨亲自去看一看。

作者单位:本刊编辑部

猜你喜欢

石狮子李自成石狮
《石狮》
题湼瓦河边中华石狮子
有趣的数字绕口令
从心理传记学角度研究李自成人格的初步构想
“能吏”的“魄力”
短暂的辉煌
李自成起义失败的教训再思考
2013年“石狮爱乐杯”全国个人赛6局
石狮子
小石狮——黄土高原农家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