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本作业培养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

2020-11-06朱玫

考试周刊 2020年86期
关键词:校本作业培养策略高中化学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化教学理念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思维与方法也在发生着与时俱进的变化和革新。传统的以高考为导向、以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当前教学需求,加强对学生学科素养、化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已成为当前教学关注的重点。校本作业这一举措的推行实施旨在提高学生作业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达到减负提效的目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合理运用校本作业这一途径,从科学设计校本作业内容,在不断地实践与练习中逐步提升学生解题能力,促进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校本作业;高中化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 引言

新课程教学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完成基本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由此不难看出,在现代化素质教育工作实践中不仅增加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力度,同时对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加大了重视。通过日常课程教学练习和实践,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逐步形成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考的能力是保证学生化学科学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要善于通过分析学生各项情况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合理地为学生设计校本作业,通过校本作业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化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文章首先概述了校本作业以及培养学生化学思维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从基础思维能力培养、一般思维能力培养以及特殊思维能力培养三个方面简要对培养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的策略进行了阐述。

二、 校本作业内涵及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现代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单一的依靠课堂教学过程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从学生本身入手,有所侧重的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化学思维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才能够从根本上带动化学学科教学质量的发展。校本作业教学措施的构建与实施,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的作业压力,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同时还能够通过针对性的作业内容,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校本作业的本质就是立足化学课本教材,同时结合教学大纲要求,以学生学习实际需求及大数据分析结果为导向,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知识的薄弱点等等,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设置,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尽可能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效率。与传统教辅作业相比,校本作业更加符合本校学生学习情况,在作业内容设计上更加具有针对性、创新性以及实效性,对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和思维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校本作业不仅局限于文字作业,同时也可以融合多样化的实践操作活动,在丰富作业形式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在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化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学习思想,同时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分析习惯,对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来说具有关键的促进作用。

三、 基于校本作业培养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立足化学课程学科基础,培养学生基础思维能力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中,课本教学内容始终是所有教学互动开始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善于将课本教材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和平台。因此,化学课程校本作业的设计就需要从实际课程教材内容出发,通过对学生日常测评结果、相关知识点掌握情况等大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大数据的分析结果了解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或某一章节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校本作业内容,避免由于作业内容设计不合理影响教学效果。立足课本教材知识的校本作业设计要求紧扣基础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积极的发散思考和探究,在主动参与学习和分析的过程中,活化学生学习思维,为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例如,在课堂上学习过某一部分内容后,教师就可以通过例题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课堂小测试数据结果为依据,了解学生哪个知识点薄弱,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作业内容。例如,下列各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  )。A. 6和8;B. 16和8;C. 12和9;D. 11和6。本道例题考查的是前18号元素的相关知识,是对学生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与巩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首先需要学生根据题目中所给的序号对应出相应的化学元素,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选择。选项中的元素是碳和氧,能够形成CO2;选项B对应的元素是硫与氧,可以形成SO2;选项C对应的是镁和氟,可以形成MgF2;选项D对应的则是钠和碳,通过分析可以知道二者不能形成AB2型的化合物。

(二)借助实验探究过程,培养一般思维能力

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内容设计将不同的实验类型根据学生学习认知特点,分散到了教材的各个章节中,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化学实验对学生理解基本化学知识现象和发展化学思维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不仅是学生化学学科综合素养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参与课程学习过程中,化学实验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等学习特征,学生在学习时具有高昂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形象思维的构建都有积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校本作业设计中可以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现象进行紧密的联系和思考,帮助学生更好的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化学课程学习一般思维的形成。例如,化学课堂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利用水果如苹果、柑橘、柠檬或潘茄等制作原电池。这是一个典型的探究实验,学生实验热情高涨,有产生电流的情况,也有无电流产生的情况,通过对比分析,交流讨论,学生对原电池的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有较完整的认识,还有同学进行了影响电流大小因素的探讨,收获颇丰。分析该实验的设计不难发现它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开放性特点。开放性是探究实验与其他类型实验最大的不同。开放性体现在情景设置自然、宽泛,对学生没太多的局限;开放性也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结论具有多样性;开放性还体现在参与者都能在实验中获得成就感。因此,一个设计良好的探究实验学生会主动参与,有交流的素材和意愿,开阔视野、磨砺思维更为自然。二是可操作性特点。这一实验没有安全隐患,材料易得,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当然,这是教学实验,必须为教学服务,不能一味让学生信马由缰、不着边际的思考、讨论、尝试,实验目的明确,保证了在有限时间内,得出实验结论。

这一校本作业的设计,学生不仅可以明确实验过程的设计思路,同时可以在已有知识的层面上推理出与其现实的典型代表物,对探究学习的对象可能存在的化学性质进行合理的推断与验证。在实践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和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显著的锻炼和提升。

(三)借助实践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特殊思维能力

根据近几年高中试卷出题规律可以发现,高中化学对于问题设计与知识点的考查,不仅仅注重考查学生基本化学知识和能力,同时还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及实验思维能力的考查。基于这样的大数据分析,教师应该认识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从而更好地服务教学,助力学生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和发展。那么,基于这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在校本作业中如何体现和落实成了培养学生化学思维的重中之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不同阶段的化学知识与现代化工艺应用进行融合,确保校本作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在活泼金属的冶炼这一部分化学知识的应用中可以设计以下例题进行分析和锻炼:钾是一种活泼金属,工业上通常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在高温下反应制取钾,在101.3kPa时,钾、钠、氯化钾、氯化钠的沸点分别为770℃、890℃、1437℃、1465℃。

(1)高温下该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可能是       。

(2)在制取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适宜的生产温度为    。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钠的金属性相较于钾来说金属性要弱一些,按照一般的思维金属钠是不能置换出金属钾的。但是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及时将混合物中的钾蒸汽分离出去,同时保持一定的温度,就可以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实现金属钾的制备。除此之外,该化学反应的特征是只有钾为气态时,正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所以降低压强或分離出钾蒸汽和适当的升温能够提高原料的转化率。但同时温度过高也会使金属钠变为气体逸出。因此,温度的选择应当是高于钾的沸点同时又低于钠的沸点。

四、 总结

随着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推进与落实,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成了课程教学的又一重点。在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校本作业的设计,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学校教学特点出发,综合设计作业内容,使之能够服务于日常教学的需求,在学生日常的练习与实践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将校本作业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化学思维进行培养,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德友.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8(34):238.

[2]王建锋.高中化学实验复习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化学教学,2016(11):13-15.

[3]徐虹.基于校本作业培养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8:73-75.

作者简介:朱玫,福建省泉州市,泉州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校本作业培养策略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关于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研究报告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