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厌学心理与疏导策略探究

2020-11-06王菊兰

考试周刊 2020年86期
关键词:厌学心理分析探究初中生

摘 要:厌学心理的产生会直接影响学生个体上的学习发展,进而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周边的同学,最终促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困难,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不仅得不到提升甚至还会逐渐地下降。所以,正确地认识厌学心理,及时地解决学生的厌学心理非常重要。文章主要以初中生为分析对象,从多个方面分析初中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并对其疏导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厌学心理;疏导策略;分析探究

一、 引言

厌学心理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校的一切学习活动都不感兴趣,无论教师怎样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学生都会以一种冷漠敷衍的态度对待,严重时学生甚至还会做出一系列不良的举动来干扰和阻止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而厌学这种现状在初中阶段出现的最为普遍、也最为严重,面对刚步入青春期的叛逆少年们,如何帮助他们消除这一心理,重燃对学习的热情和希望,是目前教师、家长,乃至教育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二、 初中生厌学心理成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

初中生作为厌学心理普遍产生的群体对象,不可能自身没有任何的原因。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大部分的初中生乃至高中生都不是发自内心、自觉自愿地来到学校进行学习,大多数只是觉得自己在履行学习和义务,本身并不喜欢学习。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读青少年并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目的,对学习的认识很无知和浅显,这就直接导致学生从一开始就不重视学习这件事。学生在这种学习态度下进行学习活动,根本无法在前期的学习中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学习基础知识差,就会导致后期的学习跟不上,学生的学习成绩跟不上、得不到提高,学生自然就无法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其次,就是学生自身学习方法的问题,初中阶段的教学中不难发现班级中总是存在很用功,但是学习成效不理想、学习成绩总是得不到有效提高的学生。这一类学生就是典型的学习方法不正确,从而促使学习变成了一件十分痛苦、十分难熬的事,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因为在一件事情上倾尽全力付出却得不到收获,逐渐厌倦、厌烦这件事情。进而直接导致学生产生“反正我怎么学习都还是这个样子,不如不学”的厌学心理,所以说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二)各种各样的外在因素

这里影响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外在因素,下文主要从社会、家庭以及学校三方面进分析。

首先,是社会层面的因素。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原本就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锦上添花,层出不穷的各种高科技电子接收设备和游乐设施,使得原本应该好好学习的学生,在手机、电脑以及各种电子游戏厅的诱惑之下弃明投暗。除此之外,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在高效利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的同时,各种“黄色文化”也借机传播影响广大青少年,加上如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和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各级人民待遇不公的现象,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学校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其次,是家庭方面的因素。20世纪90年代由于我国整体的经济落后于其他国家,社会工作、生活较为困难,导致现在很多学生的父母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在管教孩子学习这一方面不是疏于管教就是不善管教。疏于管教是因为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学习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也有可能是自身的家庭条件并不允许,父母已没有过多的经历去管教学生。另一方面的不善管教,大多数情况下是父母采取了不合理、不科学的管教方式,一般表现为强制孩子学习,压制孩子的天性,以为孩子好为借口,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使得学生在这样的情形下完全喘不过气,间接加速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来得更快更猛烈。还有一些家长就是典型的放养型养孩子,孩子最终成长为怎样一个人有着很大的变数,大部分这样的情况都会导致子女懒惰、贪玩、不学无术。而一些因为自身受过苦就想要自己的孩子能够过得更好的家长,往往会过于的溺爱孩子,对孩子百般地迁就,使孩子养成过于依赖父母的习惯,容易滋长孩子的惰性。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特殊的家庭,由于父母離异或者家庭关系破裂等原因,直接造成孩子心灵上的创伤,使孩子苦恼于自身的家庭现状,根本无心学习。

最后,是学校方面的因素。这部分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学校的办学方向不正确,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恰当。特别是我国之前推崇应试教育,很多高校受到以前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直到现在都还固守陈旧,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上一直没有更新和进步。还有一些学校一味的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过大的学习压力,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正确,直接导致学生在这种强压状态下爆发,厌学心理的产生无可避免。除此之外,学校还存在部分教师歧视差学生、厌恶差学生的现象,使学生直接由反感教师发展到反感学习。或者是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一味地采用传统刻板的教学方式,只知道教学生死记硬背、采取题海战术,强迫学生进行学习,使得课堂无聊枯燥,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学生思想层面上的教育和引导,非常不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实现现代化素质教育的加速发展。

三、 厌学心理疏导策略

之前对初中生厌学心理的因素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和阐述,之后将根据初中厌学心理产生的种种原因,提出以下解决策略,进一步帮助学生疏导打散厌学心理。

(一)教学中注重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

初中阶段的学生因为刚刚步入青春期,处于一个叛逆特性明显的时期,在对学习这件事情上自身并没有多大的自觉和自立,而正确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有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相应的提高。日常教学中注重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从更深的层面看待和思考学习这件事情对于自身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对学习有更深的认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学习的强烈责任感,推动学生在学习上发奋进取。

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属于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树立和强化可以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身份和作用,促使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和基础上,做好自己现阶段应该做的事。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进行渗透这方面相关的知识,时刻提醒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是自身发展和完善必须做的一件事,是学生今后在社会上,乃至世界上立足的前提和基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更新,知识文化水平程度的高低将会直接决定学生今后的生活水平,未来的生活、就业没有捷径可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是今后良好就业机会、创造更多财富、不断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最有效的途径。其次,教学中要经常灌输“学习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是立国、强国的需要”这一意识给学生,使学生在爱国情怀的调动下更加努力的学习,力求将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属于自己的微薄之力。最后,教师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榜样教育,渗透德育教育,通过优秀感人的事迹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促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更好地发挥出来。

(二)联合家庭实现家校共建结合教学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而父母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从侧面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因此,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注重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多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彼此交换学生近期的现状。适当地进行家访,自主创造与家长接触的机会,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各方面情况的同时打探学生在家时的学习情况,实现家庭与学校双方的信息对接。家校联合教学的形式,实现了双方信息的对接,有助于及时地了解学生在校和在家的实际情况,一旦发现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也可以及时地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解决。在解决问题上,建议家长方面和学校方面都采取疏导型的教育解决策略,以免操作不当進一步激发学生的厌学心理,促使学生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

(三)学校要重视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加强对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

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树立和加强,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的有效手段。那些轻易就产生厌学心理的学生,往往是不够自信自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学校在这方面需要从重视和尊重学校的每一位学生做起,一律公平对待差生和尖子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合理的策略和手段加强对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树立和培养,促使学生在强化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基础上严于律己、勤奋学习。例如,学校采取合理的奖惩制度实施教学,激发学习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和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在此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采取不同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四)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促使课堂生动活泼

厌学情绪的缓解和解除,还可以通过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来实现。学生厌学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堂学习枯燥无聊,难以使学生提起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需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对课堂重新进行设计,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创新。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进而达到缓解学生厌学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第二课堂,也就是课外活动和课堂实践活动进行教学,改变固有的课堂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新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语文这一门科目的教学,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相关的演讲比赛、新闻投稿以及作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可以在实现生活中发挥作用,有助于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给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才能不断地推动学生进行学习。

四、 结语

厌学是一种会在初中阶段普遍出现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直接危害到了初中的整体教学现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对某一科的任教老师、学习对象以及学习的过程产生了逆反心理之后,如果不及时重视和解决这一问题,学生的厌学心理就会越发的严重。厌学心理的产生小则影响到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严重降低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大则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阻碍现代化素质教育进程的发展。所以,希望以上对初中生厌学心理与疏导策略的分析研究,能够为今后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邹颖.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77):117-118.

[2]聂金菊.农村初中生厌学行为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05(2):29-32.

[3]安秋玲,李召存.学生厌学行为的心理学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5(13):43-46.

[4]马金详,王水玉.学生厌学的环境诱因及防治策略[J].教育探索,2005(5):95-96.

作者简介:王菊兰,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乐雅学校。

猜你喜欢

厌学心理分析探究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浅析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疏导对策
关于税收应用中的数据库安全机制浅析
GIS设备局部放电监测系统的研究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