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阈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彭泽板龙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0-11-06欧阳倍祥

青年时代 2020年22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振兴

欧阳倍祥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文献,了解板龙文化的研究现状。基于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提炼出彭泽板龙的独特的文化特色,并提出当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彭泽板龙的保护传承发展建议与措施,为有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农村民俗文化保护与发展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彭泽板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强调要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要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积极开发舞龙、舞狮、锣鼓等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因此,民俗文化的保护不仅是文化遗产的一种延续,也是乡俗情感的一种传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缺少的一环。

一、龙灯文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舞龙灯历史悠久,多数学者认为舞龙灯起源始于漢初,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就有舞龙祈雨祭祀的记载,舞龙灯流行于唐宋,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随着华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现在的龙灯文化,已经遍及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各个华人集中的地区,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由于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国外学者对于龙灯方面的研究较少,其研究内容多为介绍中国龙灯文化,研究程度较浅。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龙灯文化研究成果较丰富。总体来看,主要是从龙灯的文化价值、制作技艺、传承保护、艺术特征、推广策略、传承动力、民俗生态、数字化保护、产业化发展等角度展开了深入研究。这些不同角度龙灯文化的研究成果将为本项研究的理论体系、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形成提供了有益的方法与经验,对于完成本文研究具有借鉴作用。但上述研究对于民俗活动如何通过集体仪式,实现村民的日常生活世界和村庄社会整合之间的有效联结缺乏深入的研究。通过舞龙灯这一集体活动,村庄内部成员习得了集体的社会规范和地方性知识并内化成为自己的心理结构,实现了对村庄记忆和村庄共同体的认同,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并通过社会网络的相互支持功能觅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彭泽板龙的研究现状

江西地域是龙灯文化品种样式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目前入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龙灯文化共有21项,其中属于民俗的7项,属于民间舞蹈14项。2011年彭泽板龙入选江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属于民俗类。彭泽板龙是江西众多的龙灯文化中一种别具特色的龙灯。彭泽板龙从唐代江南民间龙灯中演绎而成,盛行于清朝、民国时期,距今有1 300多年历史,为彭泽县民间一种团拜新春的传统习俗。

目前彭泽板龙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在知网查询彭泽板龙相关文献,只有高培军的《民俗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彭泽板龙的保护与发展探索》和高培军、段宝斌的《赣北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彭泽板龙为例》两篇论文,都是从民俗体育的视角来分析彭泽板龙舞的保护与传承。除此之外,从网上公开资料看,笔名欧亚塔的作者写了名为“家乡的民俗-板龙”的博客,以亲历者的身份介绍了彭泽板龙民俗活动过程。另外,还零星可见几篇关于彭泽板龙的地方新闻报道。因此,彭泽板龙尚有较大的研究空间。课题负责人作为土生土长的彭泽人,也是彭泽板龙民俗活动的参与者,拟从制作工艺、文化生态、文化认同、龙灯活动与乡村自我治理等方面系统彭泽板龙文化展开全面研究。

三、彭泽板龙的特点分析

彭泽板龙与省内其他龙灯文化相比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一)村庄全员的参与性

多数地方龙灯是从村民中选3~20人组成耍龙灯队,其他村民绝大多数都是观众,观看其表演。而彭泽板龙一般以同姓同宗的自然村为单位组织的,家家户户均参与其中,每户均执掌一节龙身,连成一条几十甚至几百节的长龙。

(二)民间社会运作的自发性

彭泽板龙流传至今,除惨遭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战时期和破“四旧”的文革期间,游板龙民俗活动在彭泽境内从未中断。活动组织筹划完全是民间社会的自发运作,没有国家行政权力介入,没有政府资金资助。

(三)参与村镇多、地域范围广

与其他地方龙灯文化主要由某一个或几个姓氏村落为代表不同,彭泽板龙很难找到代表性的村镇。板龙习俗涉及地域范围广,彭泽境内除了棉船、芙蓉和太泊湖等少数几个以移民为主杂姓村落构成的乡镇不举行此活动外,其它乡镇的同姓同宗的自然村落都有游板龙的习俗,且同一村不会每年都游板龙,短则间隔三五年,长则间隔几十年。正是因为有此习俗的村落数量多,所以即使某一村每次游龙活动间隔时间久,但县域全境看平均每年还是有二三十个村子举行游板龙活动。

(四)活动周期长、巡游范围大

板龙一般在正月初二开始出游,除初三、初七为特殊的禁日和下大雨天气外,直至十五元霄夜龙升天后为结束。板龙巡游范围一般是以本村为圆心方圆十多里的周边村寨,巡游都是每天早出晚归。

(五)县域内知晓度高、影响大

彭泽板龙是彭泽人“年味”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月看龙灯是彭泽人过年重要习俗,是一代代远离故土的彭泽人的乡愁。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彭泽板龙的保护传承发展建议

彭泽板龙是依靠民间自发运作的,传承千年,经久不息。如今进入了新时代,迎来了“大放光彩”的难得机遇。当地政府如何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契机,适度介入彭泽板龙民俗活动并规范和引导其传承与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问题。从保护传承、民俗旅游、宣传推广、新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为地方政府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彭泽板龙文化提供参考意见。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俗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当地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保护传承彭泽板龙的发展。对彭泽板龙活动的生存语境、龙灯会组织、仪式流程等民俗文化生态全过程进行梳理,形成可保存的静态文字、影像资料,为彭泽板龙的发展和宣传提供可借鉴的文献资料。摸清彭泽县境内精通扎龙头的民间艺人的分布、技艺水平及传承情况,特别针对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进行传承人的保护及资助,重点考察龙头的制作过程,对扎龙头工具、材料、工艺流程等环节进行详实的记录和归纳。

彭泽板龙县域内知名度很高,但县域之外了解彭泽板龙的人不多。地方政府及彭泽民众需要加大彭泽板龙对外宣传力度。地方政府应在有条件的乡镇开发板龙文化民俗旅游项目,为当地农民创收。例如举办板龙文化节,把板龙文化与当地山水风光及乡村旅游相结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当地政府应利用彭泽板龙文化中蕴含的正面价值去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彭泽板龙活动是村庄民众全员参与的群体性活动,是乡村内部高度合作的结果,对增强乡村文化认同和凝聚力,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有着重要意义。彭泽板龙文化在乡村社会中的价值信仰、道德观念、秩序重构、人际交往等方面具有多元价值,政府应引导其在乡村社会治理方面发挥正面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的转变,摒弃其文化糟粕,如彭泽板龙文化中的“重彩礼”“好攀比”“争强斗狠”“重男轻女”等。

五、结语

所处独特地域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彭泽板龙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子,需要保护、传承和发展;彭泽板龙文化蕴含的和谐、合作、自我管理、爱国爱家等多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契合之处,是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能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新时代政策利好的背景下传统文化习俗是可以在政府引导下与时俱进、去芜存菁地传承发展的。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法]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M].葛智强,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3]朱炳祥,夏循祥.屏风村龙灯文化变迁中的国家与社会[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006):28-32.

[4]钱昀,董荪.陡岗板龙灯制作工艺与特色研究[J].装饰,2015(3):118-119.

[5]钱昀.非物质文化视角下的无为民间灯会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3.

[6]王瑶瑶.河北易县“摆字龙灯”舞蹈的文化艺术特征与传承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7]李丰意.非遗视野下板龙舞的现状与传承——以河上龙灯胜会为例[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7,15(4):136-142.

[8]李琳.板龍灯文化发展中的国家与民间社会—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九溪板龙灯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4):21-24.

[9]朱俊民.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舞龙灯"的传承保护与产业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5):61-64.

[10]王树生.关于集体欢腾:与涂尔干理论遗产的对话维度[J].青年研究,2015(3):76-84.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