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益最大化视角下化妆品英译汉现象及影响研究

2020-11-06冷月蒋凌霄徐子烨

青年时代 2020年22期
关键词:翻译

冷月 蒋凌霄 徐子烨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化妆品似乎已经成为女性的刚需。而越来越多进口化妆品涌入国内市场,则为中国女性提供了更多选择。因此,本文将以利益最大化为视角,以江苏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剖析化妆品英译汉现象,分析其原因,判断其影响,并提出整改意见,旨在为国人购买化妆品时提供参考,明辨良莠。

关键词:进口化妆品;翻译;利益最大化

一、引言

德国功能派认为,女性是化妆品购买的主力人群,在购物中,女性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化妆品行业显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加之中国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心和决心。如今,境外商品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许多国外化妆品品牌也想借此机会进军中国似市场,抓住中国女性这一购买主力军,扩大市场份额。但对于进口化妆品企业来说,要想提高知名度,打響企业品牌,一份优秀的翻译是必不可少的。

进口商品英译汉主要包括品牌名称、商品名称以及产品功效和使用方法(说明书)的翻译。这些翻译仿佛是商品无形的广告,在表现商品特点、提升品牌形象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好的翻译能充分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错误百出的翻译不仅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对企业和产品形象也有不良影响。那么,这些翻译错误产生的原因都有哪些?如何让提升和改进进口化妆品的翻译,从而进一步占领市场,实现合理范围内的利益最大化?本研究将以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的化妆品英译汉文本为例,以江苏大学师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文本认知、采集汇总信息、总结翻译错误的主要类型,调查利益最大化视角下翻译错误的直接和潜在影响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进口化妆品英译汉的历史背景及发展

舶来品是指通过水路航船从国外进口来的商品。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我国通商口岸的逐步开放,舶来制化妆品,也就是现在所谓的进口化妆品,开始大量流入中国市场。清末民初的进口化妆品主要与卫生和护肤相关,如牙粉、香水、花露水、雪花膏等。直到20世纪20年代,国人才开始大量进口现代意义上的唇膏、眉笔、腮红等化妆品。为了抢占市场、打破中国自产自销的经济结构,早期的进口化妆品代理商洋行在宣传介绍上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哪怕是最基本的产品名称的翻译也十分考究。例如1885年外商药行英国屈臣氏药房所出售的化妆品——极品鲜花露水、和粉修容香水、擦面花露水粉、艳胭脂香水,便参考了国人的较为雅致的起名习惯,结合了产品的功效、成分与使用方式,达到既新颖别致又通俗易懂的效果,从而逐步打开中国市场。进口化妆品也从而达到《中国四十年海关商务统计图表》记载的“初仅岁五万余,以后逐年增加”。

现在我国较为主流的进口化妆品,大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及以后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但在品牌名称的翻译上仍沿用了传统诗意古典的起名方式。例如贝玲妃、雅诗兰黛等品牌,便结合了英文发音和中文意义后,巧妙使用了形容和赞美女性的“玲”“雅”等字词,避免了英语原文生僻拗口造成的距离感,使品牌更容易口口相传。更有些品牌,直接化用古典诗句,如露华浓的中文名便是化用了李白《清平调》中的“春风拂槛露华浓”。事实上,这些在英译汉时入乡随俗的进口化妆品公司的确在国内销售成绩不俗,2019年,雅诗兰黛新兴市场销售额增长超过30%,集团CEO也将中国称为第二个“本土市场”。

三、国内现存进口化妆品英译汉的不足以及消费者对此的态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纵向发展,越来越多进口化妆品入驻我国市场,进口化妆品良莠不齐的局面也开始产生,部分中小品牌为了节约成本,不重视翻译准确性,造成许多翻译错误,对消费者造成了困扰。而有些大型品牌,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也逐渐在广告与宣传中打起了英译汉的“擦边球”,甚至直接不翻译风险成分。笔者将在本章重点列举几个典型的翻译错误,并且通过86名师生进行取样和问卷分析,探讨研究消费者对这些错误的态度。

(一)进口化妆品翻译准确性不足

在2020年3月26日年我国海关进口非特标签不合规案例分享中,某进口化妆品牌错将“唇油”翻译为“精油”,涉嫌误导消费者,被要求修改。在观察商品原包装后,我们发现,译者将essential oil for lips直接翻译为精油,而忽略了适用范围。另一品牌则因为错将原标签中的具有抗痘功效的积雪草(centellae)提取物误认为是茶叶(camellia)提取物,因而对消费者产生了误导,被要求整改。

这些错误的翻译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对产品进行误用,成分的错误翻译甚至可能导致消费者的过敏等不良反应。此类翻译错误主要集中在中小型化妆品品牌,这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不会聘请较为专业的翻译,更不会进行二次复核,这些产品便直接流向市场。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86位受访者中,有79.07%的师生表示会主动关注产品成分,而在面对“如果进口化妆品存在翻译错误,会影响你对品牌的回购吗?”这一问题时,有76.74%的师生表示将不在回购此产品,17.44%的师生表示没有合适的替代品前会继续使用,仅有5.82%的消费者会坚持选择该产品。由此可见,随着消费者对产品成分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他们对进口化妆品翻译准确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化妆品翻译的准确性与品牌好感度息息相关。

(二)进口化妆品翻译的“趋利避害”

相比于翻译不够准确,受访者更加排斥的是进口化妆品品牌在翻译中故意夸大产品功效和隐瞒风险成分。在我们的调查中,分别只有2.3%的师生表示能够接受此类翻译错误。除了许多不够规范的中小企业,许多已经打响知名度的大型集团也趁机混水摸鱼。比较典型的翻译偷换概念便是某品牌将欧美成分表中能长时间稳定曲酸的配方专利,创造为新词Pitera酵母类成分,从而隐瞒该产品有效成分其实是常见改善色素沉积和粉刺的添加物曲酸。

此外,许多化妆品在欧美等地,都被要求外包装上标注所有原料成分,并且按照干重由高到低排列。但由于我国对此没有明确规定,许多品牌便纷纷采用夸张的描述打起了擦边球。例如某高端化妆品品牌的保湿乳,在其原装的成份栏中,明确标出了所有成分的化学式,而国内的翻译却只简单写为葡萄籽精华、白茅精华以及这些提取物的功效介绍,并且将这些实际添加的并不多的提取物放在成分表最前面,营造出主要成分的假象。不仅这些专柜产品,许多在欧美被要求公开全部成分的开价药妆品牌,也常常在翻译时将成分表和功效表简写为XX某某、拥有XX功能的某某精华一类似是而非的、可以引起购买欲的噱头,对酒精、香精、防腐剂、铅汞等重金属等致敏致痘甚至致癌的成分都进行没有说明。在笔者的调查中,有96.5%的受访者表示这些为了销量而欺骗消费者的行为甚至会影响到其对该品牌某些合规产品的好感度。

四、提升和改进进口化妆品的翻译的方法与建议

进口化妆品企业在翻译上之所以会产生以上不足,追根溯源是为了追求收益。但是如何在保护消费者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达到利益最大化,不仅需要群众和市场的监督,更需要行业的进一步规范。2015年。国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起草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下文简称《条例》),对进口化妆品中文标签做出了进一步规范。在原有的禁止医、药、100%、纯天然等广告宣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因国内外对化妆品标签要求不一致而导致中英文标注不一致这一问题。2019年食药监总局再次对《条例》进行修订时,在第十五条中增加了对说明书和质量标准材料提供的要求与规范,并在第二十六条中,明确加强了对不合规进口化妆品的处罚力度。对進口化妆品行业规范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已经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商品经济正在以稳定快速发展向更高水平开放,化妆品行业竞争也更加激烈,为了占领市场、提高收益,进口企业更应提高和规范化妆品的翻译,加强翻译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切实保证消费者的利益,从而推动投资持续健康发展,避免纠纷的产生,实现与消费者互利共赢、创造更好的消费环境。

五、结语

对于化妆品英译汉现象,笔者提出以下两点结论。第一,对于舶来化妆品,中国人通常以诗歌等入乡随俗且诗意古雅的方式命名,以此吸引消费者。第二,大量化妆品危险成分采取不准确、趋利避害甚至不翻译的方式去规避风险、误导消费者。因此,笔者认为通过市场监管、群众监督、政府控制等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化妆品英译汉乱翻、错翻、不翻等现象,解决消费者购买难问题。

参考文献:

[1]郭星余.从目的论看女性化妆品说明书的汉译及其策略[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53-56,61.

[2]莫群俐.化妆品说明书英译的原则与特点[J].社科纵横,2005(1):186-187,192.

[3]涂英玲.语言学视角下国外化妆品品牌名称的汉译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3):80-81.

[4]周素平.目的论视角下的化妆品商标的翻译[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5]LawrenceVenuti.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翻译
从意识形态角度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两译本的研究
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教学设计探讨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现象
从句子层面浅析英汉语言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浅谈汉语颜色词的解析及英译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