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德育专业化水平提升的《德育原理》课改

2020-11-05李骏骑李春燕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理论

李骏骑 李春燕

(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

教育部于2017 年8 月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要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1]“三全育人”呼唤全体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专业化水平,所有从教者作为德育工作者的天命必须通过“教师的德育专业化”等具体途径去实现。[2]因此,如何提高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德育专业化水平,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

德育原理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德育专业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笔者在长期教学中发现,德育原理课程由于存在理论多实例少、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常常在课堂上呈现出“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景象,令人担忧。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与德育原理课程契合性比较高、值得尝试的方法,信息时代的信息多维化传递、信息量剧增和信息传递便捷等特点为该方法的应用提供了更加丰富便利的条件,探索信息化时代适合于德育原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法,从增强德育意识、丰富德育知识、提高德育能力、训练德育行为等方面提高学生德育素质[3]具有一定的价值。

一、案例教学法及其在信息化时代的变革

(一)案例教学法简介及其与德育原理课程的契合性 追根溯源,案例教学法始于2000 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创先使用的“问答式”的教学方法。此法后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被广泛地运用于工商经济管理、医学、法律等学科的教学中,获得了比较显著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在一定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由教师提供典型案例、设计教学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一定的理论知识进行案例阅读、分析讨论、辨析交流,最终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开放式、互动式授课模式。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讲授法是多向互动的,[4]是理论与实践联系最紧密的一种教学方式。

德育原理是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教育学科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学生既要全面理解和掌握学校德育的理论基础,又要学会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手段等实践策略,[5]能运用德育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小学德育实践中的问题,从事道德教学的教师应当懂得什么是“道德”和如何才能学会道德,[6]形成德育工作能力,提高德育专业素养。为此,仅仅依靠理论的讲授是不可能实现上述课程目标的。案例教学法是从德育实践中反思、理解、掌握理论的过程,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有助于达成德育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二者具有契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信息化时代对案例教学法的影响 以信息科学技术发展为主流的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人类生活观念和方式的变化有目共睹,手机和网络的普及对学校教育和教学的深刻影响也日渐凸显。笔者多年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从事德育原理课程的教学,自觉利用信息时代的便利条件。

表1 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案例教学法比较

相比之下,信息化背景下的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德育案例资源更加丰富,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案例的内容涉及个人道德修养、家庭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人文教育、社会道德文明故事等多方面,非常广泛;案例的题材和呈现的方式极其丰富,电子文档、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特别是类似于以著名漫画家蔡志忠的《道德经》国学漫画制作的动画片成为生动的小学德育素材,值得收藏和推介。

第二、德育案例的选择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信息时代,信息载体多、信息量巨大,每个人在分享其他人信息的同时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让学生参与德育案例的选择,既是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合理运用网络资源的一种引导。

第三、德育案例的呈现更加及时,并贯穿学期始终,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性。网络信息传递迅速广泛,师生随时可以获得和分享与德育有关的美文、案例、视频资料,德育案例更加鲜活、具有时代感,阅读和思考更具有便捷性和即时性,案例教学法不再仅仅局限于课程教学中的某个阶段和课堂有限的时间内。

总而言之,新时期在案例的筛选和运用方面更加广泛和灵活,案例教学法具有了时代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德育实践活动的认识更加真切和丰富,德育意识逐步形成,激发了对德育理论和实践的兴趣。

二、案例教学法在德育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及其效果

信息时代已经赋予案例教学法新的特点,其优势得到进一步放大。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逐步感受到是否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及能否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案例教学,对教学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在教学效果上也具有明显的区别。

(一)信息时代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利用网络传递信息的便利条件,在德育原理课程教学中创新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过程如下所述:

首先,师生集思广益,精选案例,展示案例。为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师生须共同参与,筛选具有真实性、典型性、趣味性、理论的聚合性和有效性等特点的德育案例作为集中学习和讨论的内容。案例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日常教学的举例、分析和点评;另一类则用于重点章节理论的学习(注:以下两个环节的具体做法主要指在这类内容中的运用)。这样既丰富了日常教学的内容,也保障了有重点地采用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解决重要的德育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师生选择和分享案例的具体做法是:学生按宿舍分组,每小组一学期搜集两个德育案例,教师则尽可能多地搜集有关德育的材料或案例,师生将案例随时通过班级QQ 群、微信群、网络学习平台等分享给全体学生,并贯穿整个学期教学的。

其次,学生自学理论,并对案例分小组展开讨论。第一是理论准备阶段:教师指导学生自学重点章节,明确提出自学的目标要求,以此作为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第二是案例分析和讨论阶段: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课前在阅读所有案例的基础上重点对本组的案例进行全面的、有理有据的分析,要求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并指派组长对讨论过程进行记录。

再次,组织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经过精心准备,每个小组在课堂上选派代表或者分角色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的结果,全班同学可以相互质疑。期间,教师引导学生及时发现案例中复杂的、有争议的问题,进一步展开讨论。学生小组汇报后,教师逐一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对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梳理。

总之,经过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德育知识,在掌握德育内容、方法、手段的同时,提高德育能力。

(二)信息时代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效果 为了考察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笔者在2016 年至2017 年,先后在授课班级进行了对比实验,在2016年期间,由于对于网络价值的认识不足,基本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从2017 年开始,在学校推动的翻转课教学改革中,则将手机和电脑在传递信息方面的优势利用起来,发挥网络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2016 年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成绩对比

表2 2016 年《德育原理》试卷分析结果

表3 2015 级小学教育1 班和2 班各分数段成绩分布图

利用SPSS19.0 统计软件对两个班进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论为P〉0.05,两个班的水平相当,虽然两个班成绩分布图均为负偏态,高于试卷设置期望均分,但是考试成绩没有明显差异,实验效果不明显。两个班平均数和标准差的差异是由个别极端数值造成的。通过反思发现,只在重点章节有限的时间段采用案例教学法还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气氛和效果没有明显的改善。

2.2017 年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成绩对比

从2017 年开始,笔者基于对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教学观念及手段不断更新的认识,开始在授课班级中开展新一轮实验。对照班仍然沿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实验班则尝试发挥网络发布信息的优势,改革了传统案例教学法的部分环节,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表4 2017 年《德育原理》试卷分析结果

表5 2016 级小学教育1 班、2 班、升本班成绩分布情况

利用SPSS19.0 统计软件对三个班进行方差分析的假设检验,结论为P〉0.01,三个班的平均数之间有极其显著差异,具体为2016 级小教升本班与2016 级1 班和2016 级2 班均有极其显著差异,2016级1 班和2016 级2 班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虽然两个班成绩分布图也为负偏态,略高于试卷设置期望均分,但是二者考试成绩没有明显差异,实验班与对照组班之间差异极其显著,实验效果明显。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德育原理》课程中推行利用网络优势进行的案例教学法有显著效果,学生学习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推广。升本班的绝大部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学习自主性,考试成绩优异而稳定,实现了促进学生掌握德育知识、增强德育意识,提高解决德育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

3.2018 年来自师生的“心声”

大学文科课程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仍然沿用讲授法,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教师运用不同教学方法的体验是真切而深刻的。2018 年笔者在授课班级推广网络介入后的案例教学法,教学面貌具有明显的改观。通过课堂观察及访谈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这样的改革是认同并积极参与的,学生听课状态由消极被动转变为积极主动,课堂气氛由死气沉沉变为轻松愉快;小组成员搜集的案例逐渐具有时代性和典型性;在小组的汇报环节,学生大胆创新,分角色介绍案例、小组成员轮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在汇报过程中通过提问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等,尽可能让每个同学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针对德育原理的重点章节,通过集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后进行小测验发现,学生对相关章节的内容掌握得更加全面和熟练。

绝大多数学生(占90.7%)认为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利大于弊,具体表现在:信息时代网络传播的多维化功能,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多样化的案例呈现与分析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和牢固掌握德育理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在课内和课外进行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的意识和能力。由此可见,学生在发挥学习主体性的同时,德育专业化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另外,有极少部分学生(占9.3%)认为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弊大于利,具体观点为:相比教师讲授,每个小组逐一汇报,耗时较长,效率偏低;小组内部分工不明确,小组汇报发言时或相互推诿或争抢,难以保障全体学生公平参与,特别是内向的、学习能力弱和自觉性差的学生;由于缺少了教师系统而连贯的讲解,造成学生不能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德育理论;利用网络平台呈现德育案例,如果缺乏监督,会造成学生提前对案例不熟悉而影响听课的兴趣和效果。

三、新时代进行《德育原理》课改,以推进德育专业化的深入思考

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进一步开发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条件,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 信息社会带来的课堂教学革命方兴未艾,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成为广大教师的必修课。在案例教学法中要利用如蓝墨云班课、学习通等手机学习软件平台和互联网的便捷条件,改善案例分享和参与讨论的环节,提高师生以及生生在课下和课上的互动频率和水平,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可以借鉴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改革的经验,将教学的现代化与实效性有机结合。

(二)突出德育案例的时代性和典型性,注重呈现方式的多样化 一直以来,德育案例的筛选存在着理论的片面性和肤浅性,缺乏反映时代特点的德育热点问题。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下,青少年思想道德行为问题层出不穷并呈现出新的特点,案例教学应及时加以关注,用德育理论进行分析,并在师生讨论中提高德育实践能力。

(三)重视总结评价环节,实现学生德育理论知识的丰富和提升 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初步可以运用德育方法和策略解决小学生思想行为问题,但是对于理论的理解往往还停留于肤浅和零散阶段。因此,教师要在总结环节将德育理论系统化,增加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甚至可以打破课堂时间的限制,利用网络将理论的梳理和深化进行下去。

总之,信息时代带来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何在案例教学中充分而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案例教学的有机整合,从案例的选择到案例教学的实施乃至于案例课程的开发,实现网络实时互动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德育理论和关注德育实践的兴趣和效果,进而有效推动学生德育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将是一个长远的研究课题。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理论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