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构思维图表:作文备考的有效策略

2020-11-04房福建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浙江宁波315830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错位象限命题

房福建(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浙江宁波 315830)

2020 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的作文命题延续了近几年一贯的文化风格,引导材料条理清晰地陈说出三个层面的期许,任务指向针对性更集中明确,就是思考“自我人生坐标”与“他者(家庭、社会)预期”的关系。命题有意淡化审题,但淡化不等于没有,也并不表明远离立意的深刻。考生要注意区分任务驱动指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命题材料陈列了两类概念:一是“(每)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范围层面限定的概念,二是“落差或错位”两个话题立意层面限定的概念。近几年,浙江卷基本是找寻多个概念的交集来命作文题,较好地避免了猜题押题。虽然在审题上不为难考生,但考生若没能找到这个多重概念的交集来写,就难拿到高分。今年的题目要求从范围层面的概念“(每)个人”也就是“我”中找寻写作的立足点,以此为核心织出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既可以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与独特体验,也可以是“别人家的孩子”的普遍困惑与时代迷茫,但一定要扣住材料中的背景设定——“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以及范畴限定“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尤其是对“落差或错位”内涵与外延的理解。题干“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看似句意明确,但具体指向还是笼统而模糊的,如果只是笼统地贴上“落差或错位”的标签,大而化之,泛泛而谈,很容易华而不实,内容空洞,甚或有套话作文的嫌疑。

高考作文不是终点,而是教与考的连接点。跟着高考命题这一“指挥棒”,或许可以洞悉复习备考的秘诀。以下笔者仅从立意破题与材料选用角度窥探“豹”之“一斑”。

一、以人文主题为抓手,提纲挈领画思维导图

万变不离其宗。任何作文命题都有一个抓手,那就是人文主题,它或隐或显地出现在命题材料甚或是命题者的潜意识中,这也是任务驱动的原动力。一般的复习备考,我们都可以找出“人与自然”“人际交往”“心灵情感”“成长励志”“成长环境”“品德修养”“生活常识”“创新发展”“科技发明”“哲理思辨”“和谐社会”等主题角度,这是一级立意;再围绕这个大主题进行条目的细分,比如“人与自然”,我们就可以梳理出“欣赏自然”“感悟自然”“善待自然”“顺应自然”“心灵与自然”“天人合一”等条目,这是第二级立意;然后,在每一具体条目下各写两三个关键词,如“感悟自然”这一条目,我们可以梳理出“诗意”“和谐”“借鉴”“反思”等关键词,这是第三级立意;最后是素材呈现,一是文章的篇目名,二是热点素材的题目,这是三级立意得以转化的载体,也是任务驱动解决问题的落点。据此我们可以画出一简明的思维导图(图1)。

图1

思维导图形式不拘一格,内容略有重叠,比如“诗意”地生活不就是我们的期望,不就是我们要向自然“借鉴”的吗?这也可能是触动“科技发明”的先机,诸如汉代用于灌溉的人力翻车;也可能是“哲理思辨”的原生地,诸如王阳明“格物致知”的诞生。这何尝不是我们作文主题既层次分明各有所属又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所在?又何尝不是我们高考作文命题多环相扣立意叠加的所在?把十几个人文主题都这样一一梳理延展开,一幅清晰的主题思维导图了然于胸,审题立意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二、以“我”为辐射中心,建构写作的思维坐标

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明显多了明确的任务指向,同时要求有“我”的参与,如“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你怎么看”“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即使是写演讲稿也须“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写封信也须“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细细梳理近几年的高分作文,文学性文章的“感情真挚”多是伴随着“我”睿智的观察以及灵魂的触动,论说性文章的“观点鲜明”多是伴随着“我”深刻的感悟以及条分缕析的逻辑,都带有“我”的鲜明烙印。

图2

在具体的复习备考时,我们可以尝试建立以“我”为辐射中心的思维坐标,因为写作无非是“人与自我”“人与他人”和“人与社会”,只不过任务驱动你建立网络解决问题。首先,我们可建立一个以“他人(社会)”为横坐标轴、以“自我”为纵坐标轴的思维坐标,如图2 所示,两轴相交处就是“原点”,这样也就有了相对应的四个象限。然后,我们可以把一些子概念写在相应的象限,如当自我与他人(社会)均为负时的“迷失”“烦恼”“隐瞒”“自负”“近墨者黑”等词语就落位在第三象限,当他人(社会)为正自我为负时的“嫉妒”“自卑”“羡慕”“妄自菲薄”“同而不和”等词语就落位在第四象限,当他人(社会)为负自我为正时的“克制”“隐忍”“高洁”“引导”“包容”“廓清迷雾”“出污泥而不染”等词语就落位在第二象限,当自我与他人(社会)均为正时的“双赢”“和谐”“坦诚”“学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等词语就落位于第一象限,而自我的一些做法也会随着他人(社会)而游移变化,比如他人(社会)在任何情形下自我都可能为负时的“盲从”“势利”就写在了纵坐标轴的下方,他人(社会)在任何情形下自我都可能为正时的“明智”“抉择”“用行舍藏”“与世推移”就写在了纵坐标轴的上方,不一而足,多多益善。任何一个写作的立意核心词语只要你填入到这一坐标系中,思维就能立刻打开。比如“劳动”这一核心词,自我肯定的有“创新”“幸福”“热爱”“欣赏”等,有和他人(社会)相连之后的“借鉴”“和谐”“学习”“天人合一”等,这样就能很自然地想到“劳动是用双手开创的幸福,要学会珍惜”“劳动是向大自然学习借鉴的一个过程,天人合一使我们的生活更和谐”“在劳动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协作创新成就明天”等逻辑联系和立意表达,写作自然就鲜明深刻。

有时我们还可以以一定的函数图象来呈现,形象的直线或曲线的走向一下子就能打开思路。如图3所示,家庭与社会期许对个人期许有正向推动作用,而在现实生活中会出现相反的走向,这就会产生落差或错位。我们再观察图像,可以发现,当出现落差或错位时会有如下发展趋势:有人依然执着于自己的前途理想与人生价值定位,甚或知其不可而为之;有人无意插柳柳成荫,呈现一种错位美;有人适时调整或改变,顺应时势,肩负起社会责任,成就大美;有人协调二者,找寻新的平衡点;有人茫然无措,失意苦闷,怨天尤人。我们可以就这种现象思考在现实生活和历史进程中有哪些相应的例子,并对这些例子进行归类;归类之后就是推因和归因,接着就是以历史为鉴思考甚或尝试解决现实之中的落差或错位,以便走好自己的人生路。鉴于此,我们可以写一并列式的论说文,或者写一表现心灵抉择的文学性作品,写当出现落差或错位时,我们要学会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抉择:可以享受这种错位美,也可以适时改变担起应有的责任,否则就要执着坚守自己的人生期许。

图3

三、以教材为基础,打通古今中外,勾连课堂内外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在正面引领价值观的同时,也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空间,启发考生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1],要求学生具有哲学思辨、历史思维、全球视野,又要紧扣核心素养把个人成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因而我们的教学要注意教材文本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和系统性,以教材为基础,不断向外辐射,传承文化,关注现实,思考人生。

有时可网格化梳理教材关键词,比如在学习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人文主题“劳动光荣”下的《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和《“探界者”钟扬》三篇人物通讯时,我们可以这样梳理(如表1):

表1

这样纵横交叉的网格化梳理,就会准确而清晰地拎起其间的关键词,与上文的思维坐标对位。

有时就要打通课内外,比如可把教材中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和张溥的《五人墓碑记》,与新冠疫情下的经典图画《火线》和新华社新闻报道《“坚持下去就是春暖花开”——来自武汉抗击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的故事》组成跨媒介群文阅读,把教材与生活现实、情感价值需求相结合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辨析讨论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表现和不同的情感,进而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增强学生的写作意识。

有时还要借助教材文本的典范性教授写作技巧,比如《师说》的论证结构和对比论证,《谏太宗十思疏》的破题立论和比喻论证,《拿来主义》的驳论技巧和比喻论证,《荷塘月色》的双线索交织和化虚为实,等等。

所以,复习要从不同的角度筛选、重组教材,比如从文章的布局谋篇可以梳理出开篇的特点、结尾的方法、“猪肚”的逻辑、线索的布局、人物的出场等,从写作方法角度可以梳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假设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和写景的技巧、音乐的魅力、人物的光辉等文学手段,从文化主题角度可以梳理出青春、学习、反思、节俭、爱国、责任、品节、坚忍、坚守等二十几个关键词,角度不一而足。这样,教材就形成了一个系统树,从任何需要的一个角度一拎就起。当然,还可以在筛选、重组的基础上,再配上一些当下的热点素材,这样写作肯定会游刃有余。

猜你喜欢

错位象限命题
勘 误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有趣的错位摄影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错位教育”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