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记者如何撰写好社会新闻分析

2020-11-03孟祥畔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闻写作

摘要:新媒体时代,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融媒体记者是采访和撰写稿件中,社会新闻是融媒体记者在工作中所遇到的最多的新闻体裁。作为一名融媒体记者,如何在采访后更好地,更恰当地把社会新闻的稿件写好,这是每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此,本文认为,写好社会新闻首先要从恰当的角度确立新闻主题;其次要抓住新闻事实的情节性;再次要有叙有评,把握分寸,注意政策;最后要巧妙地运用群众舆论。

关键词:社会新闻写作;新闻写作;新闻主题;群众舆论

什么是社会新闻?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对人们日常社会生活中典型事实的报道,反映社会生道德风尚的新闻。在社會主义社会,社会新闻可以歌颂社会上的新风貌、新事务;也可以批评、揭露某些社会问题,鞭挞某些丑恶的社会现象,以培养和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服务。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自然界的特异现象,只要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一定的联系,可以增长见识,引起人们兴趣的,也可以当做社会新闻进行报道。

一、从思想源头上澄清对社会新闻的认识

社会新闻是与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教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相对应的一个独立的新闻门类。一提起社会新闻,人们很容易把它同旧社会的凶杀、纵火、自杀、绑票、桃色案件等新闻联系起来。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资产阶级的报刊当然要选择这些刺激性、耸人听闻的消息以招徕读者。但即使是在旧社会,也有一些严肃的融媒体记者利用社会新闻抨击时弊,伸张正义,促进群众的觉醒。

在社会主义社会,克服了社会生活的无政府状态,社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党的教育下,人民自觉自愿地利用共产主义思想规范社会的道德、情操、行为,人与人之间建立了新型的社会关系。个人、家庭、单位与社会声息相通,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产生着积极或消极的社会影响。个人的幸福、光明或困难、厄运牵连着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关联着人们的命运。日日处于变化、进步中的社会,使社会新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天地。所以,我们要自觉地运用社会新闻这种形式进行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以及和谐社会的宣传,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时代风尚。社会新闻的具体性、切近性又使它极易接近读者的心理,好的社会新闻的感化、教育、警戒作用比一般政治、经济新闻有特别的吸引力和亲近感,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新闻的这种效用,使之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服务。

二、从恰当的角度确立新闻的主题

诸多的社会现象,由于司空见惯,不以为新。但记者如独具慧眼却可发现其特殊意义。比如,无论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有双职工上班的家庭,孩子缺乏照顾,整天脖子上挂着钥匙。这些谁都不以为怪,几十年也没有报纸把它当做消息加以报道。早些年,美国一名记者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了国内新闻主编西托默的文章《谁来照顾孩子》,报道八岁的儿童吉米由于母亲上班,放学后无人照顾,被人跟踪,以至于母子提心吊胆。作者提出美国四千多万儿童当中,有三分之一儿童的母亲在上班,大约二百万儿童的脖子上挂着钥匙,在上学前后自己料理自己,且有被拐骗的危险。这要成了一个“还要进一步恶化”的社会问题。随后该报又以《当母亲上班的时候》为题目发表长篇报道,指出:“美国儿童需要公众给予细心的照顾”。这几百万“挂钥匙的儿童”放学后,没有父母在家,“常常独自呆上好几个小时,没有人同他们讲话,没有人管他们,不能经常得到父母给予的温暖,正是这些儿童最需要得到社会的关心。”这在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一条比较严肃的社会新闻,它牵动了千千万万父母的心。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记者虽然提出了好几个设想,仍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最后的结论是:“对于挂钥匙问题可行的解决办法,最好由父母和个人去寻找。”

其实,早在这名记者发表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国家新华社就发了《脖子上挂钥匙的孩子吃饭问题解决了》,报道天津市一个饮食店帮助解决双职工的学龄儿童吃中餐的问题。对这一消息报道,社会效应强烈。后来,《文汇报》报道上海市有的餐馆专门为学龄儿童开早点和中餐;有的街道居委会主动与饮食店挂钩,包下了双职工孩子们的中餐,使他们放学后能吃上热饭菜。同样是一个社会常见的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无法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各方注意,协力解决,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尽管报纸抓准了同样的社会新闻的题材,新华社、《文汇报》则根据我们社会的本质,下面歌颂了社会主义新风尚,使消极题材做出了下面的文章,从而体现了新的主题,起到了社会宣传的良好作用。尤其是现在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中国政府的疫情防控进一步彰显了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所以,撰写社会新闻,不仅要会发现,更要紧的是要善于选择恰当的角度来进行撰写。

三、抓住新闻事实的情节性

构成社会新闻的事件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矛盾冲突,或是新风尚与旧习俗的冲突,或是先进人物的思想同社会陈腐观念的冲突,这就自然成为社会新闻情节性的基础。社会主义报纸的社会新闻立足于破旧立新,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气,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时代新风尚,旗帜要鲜明,支持什么、批评什么毫不含糊。因此,新闻报道要有叙有评,把握分寸,注意政策。

四、巧妙运用群众舆论

个人是社会的成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不仅国家法律、制度,人人都要遵守,社会道德对公众也是有约束力的。俗话说:“是非自有公论”。因此,新闻工作者在写社会新闻时,切忌不要孤立地写新闻事件本身,而要留心它周围的环境、群众的反映。比如说《文汇报》早年报道《本报接待室里动人一幕,工读生捐献劳动报酬助灾区》,写了一些失足青年在老师的教育下,如何抛弃好逸恶劳思想,培养了以自己汗水援助他人的转变过程。这样一来,既报道了新的事务、新的思想,又正确表达了个人与社会血肉相联的关系。尤其在两种舆论对立的情况下,要注意写出正确舆论的优势来。除了以上的社会生活方面的新闻以外,有一些有价值的自然异常现象、奇闻轶事,只要不传播唯心主义的封建迷信,都可以适当的进行加以报道,以扩大人们的见闻。

参考文献:

[1]林桂清:《浅谈如何写好社会民生类新闻》,[J],《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20期。

[2]王洪越:《浅议记者如何写出好新闻》,[J],《新闻论坛》,2016年5月。

作者简介:孟祥畔(1994.12),女,蒙古族,吉林通榆人,现任职于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融媒体中心,研究方向为新闻稿件采编与撰写。

猜你喜欢

新闻写作
关于新闻写作中应用求异性思维若干问题思考
论梁衡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新闻专业实际应用课程《新闻写作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简析新闻采访写作能力的培养
新闻写作对古典文学的借鉴
普利策调查性报道女性获奖者作品对英语专业新闻写作的启示
高职院校新闻写作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