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写作对古典文学的借鉴

2016-06-20包增光

新闻世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新闻写作古典文学

包增光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典文学作品更如灿烂星辰闪耀在历史长河中。在众多古典文学作品中,或多或少地传递出新闻写作的信息和技巧,新闻人可以学以致用。在新闻写作中融入古典文学,也不仅仅只局限于在新闻中引入几句画龙点睛的古诗词。怎样从古典文学中汲取养分,来提高自己文学修养,值得每个新闻人细细体会。

【关键词】古典文学;新闻写作;文学修养

当下快餐阅读盛行,如何把文章写出特色和新意,是新时期新闻人的重要课题。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曾提出:“古典文学是语文最厚实、最肥沃的土壤。白话文如果没有古典汉语的熏陶,是很单薄的。”语言素养是新闻写作的基础。记者应该在尊重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文学修养,充分运用掌握的古典文学知识写出好稿。

新闻的实用性强,而文学的欣赏性强。文学的本质是艺术,新闻的本质是信息。新闻稿件的意义更多是陈述客观事实,而文学作品带有更加丰富的主观感受以及情感内涵。受众需要从新闻稿件中得到新鲜的、真实准确的信息,而希望从文学作品中读出作者感受以及共鸣。把握两者之间分寸也极为重要,要避免新闻文学化,不能把新闻稿写成诗意朦胧的文学稿,也不能一味描述只写干巴巴的信息,要写以新闻事实为基础,加以简单“调味”的可读性强的新闻稿件。

新闻作为一种大众文体,身兼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承大任。因为受众面广,记者除了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之外,对受众心理的把握,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承袭都极为重要。古典文学作品运用在新闻中其实很广泛,新闻作品中标题、导语、例证等等引入诗词古文的例子屡见不鲜。古典文学融入新闻作品也带来相得益彰的效果。导语和标题中运用古诗词最为常见,效果也最佳。一篇写城市绿化成绩的常规稿件,大标题运用“春草萋萋绿意浓”,境界非“某某市绿化工作显成效”类标题所能及。

用古诗词手法写新闻稿件标题。当今,很多晚报都用对仗形式来制作新闻标题,这样使新闻标题夺人眼球,读起来朗朗上口。2015年安徽省两会期间,《新安晚报》报道参会的省人大代表关注重点的稿件主标题为“代表说民生,声声皆入耳”,文中分教育、医疗、城建、住房几块解析代表们提出的建议。《滁州日报·皖东晨刊》一篇写千余盏花灯亮相滁州全椒县“草根花灯节”的稿件,开头选用“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引出民间正月十三上灯习俗,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在《黄山日报》一篇《新安源头山花俏》的稿件中,引用宋代诗人杨万里《杜鹃花》中“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将新安江源头的休宁县流口镇这一赏花绝佳地点为读者介绍开来。

新闻主体中运用古诗文也可起到丰富内容的效果。在本地一篇《野菜成餐桌“新宠儿”》的新闻中,记者以《诗经》“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掇之……”引出民间食用野菜的渊源,文中类似“城中桃李愁春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洵美草木滋,可以废粱肉”的诗句,以及《红楼梦》里的宝钗和探春食“油盐炒枸杞芽”的片段,都为这篇新闻报道锦上添花。在2015年《安徽商报》一篇《凤阳“庖丁”点穴秒杀千斤牛》中,用到了庖丁解牛的历史典故,并在文中引用了庖丁对文惠君曰:“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由此谈到凤阳县一位宰牛技术高超的手艺人,巧妙利用穴位屠宰牛的新闻,现代庖丁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此外,古文还可作为新闻稿件的论据,这在新闻评论中尤为常见。《滁州日报·皖东晨刊》曾经刊登一篇名为《“传道授业解惑”何来“身高”门槛?》的新闻评论,说的是皖南医学院招聘硕士毕业生考场面试,男生矮于170cm,女生矮于160cm的禁止参加笔试。“传道授业解惑”源于唐代韩愈的《师说》,此评论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指代教师,又点名教师的意义,招聘老师不看真才实学,身高偏低的学生连考试资格都被剥夺,从标题便反映出作者观点。

新闻写作还可以借鉴古典文学写作的方法。“古代文学是古代报业的载体,新闻的种子也在古代文学的温床中开花结果”。自古,新闻就和叙事密不可分。举个例子,曾有人说《史记》是新闻中人物通讯的鼻祖,对人物通讯写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的确,一部《史记》融合五种体例,讲求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揭示事物发展的深层因素,细想这些于新闻写作来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史记》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态度,客观地描述历史人物,而新闻记者在采访中也需要保持自己的中立立场,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叙述新闻事实,应该客观公正地记录。《史记》人物传记“互见法”,虽然是“在本传突出主要精神面貌,将人物侧面载于他传”,但是这种全面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对于我们如今写人物通讯有着重要借鉴意义,如写新闻时针对采访对象周围的人和事进行取材,借旁人之口突出对象的鲜明形象,比直接描述更具说服力。

如今人们看新闻,不仅仅局限于读信息,更在乎审美、情感体验,甚至格调的高低。当下,各种涉及道德底线的低俗话题屡见不鲜,如何生产出高品位的易读新闻,成为媒体生存的出路。而古典文学赋予了新闻作品一种人文情怀,让新闻有一种“美感”,阅读古诗文可以帮助新闻人提高新闻职业素养,写出精品稿件。文学修养值得每个人用心去提高。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以大量阅读作为基础,加强经典诵读。新闻记者需要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大量阅读古文,对遣词造句大有裨益。如何制作出引人入胜的标题,如何在新闻稿件中看到亮点,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作为基础和支撑。读书对于记者的个人修养也好处多多,“腹有诗书气自华”,背诵朗读不仅提高了人的气质,更潜移默化地影响写作风格。增强古典文学的阅读能力,更能方便查据和理解史料,采访时需要查找地方志或者某些古代名著,古文阅读能力就成为必备的素质。要在写稿准备的最短时间找到需要的史料,只能快速有效阅读查找。经常阅读古典文学作品,对常用词以及古文常用写作方法的把握就会更为贴切。

此外,还应该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能帮助我们消化理解古文精华,知识在于不断积累更新,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如能在新闻中信手拈来,对于记者写作水平的提高,以及个人写作风格的形成大有好处。当稿件的处理需要引经据典的时候,能恰到好处地使用,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也是总体知识运用能力的体现。

猜你喜欢

新闻写作古典文学
更正说明
考研知识点之日本古典文学中色彩词的意象研究
编读往来
重要启事
重要启事
论梁衡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新闻专业实际应用课程《新闻写作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简析新闻采访写作能力的培养
普利策调查性报道女性获奖者作品对英语专业新闻写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