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患病河蟹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2020-11-03○李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18期
关键词:河蟹单胞菌霉素

○李 艳

2020年,我县石集乡部分塘口出现了河蟹死亡的现象,发病池塘的河蟹吃食量明显减少,肠道无食,肝胰腺颜色呈灰白色,鳃发黑。笔者通过对病蟹肝胰腺的细菌分离及鉴定探讨引起河蟹死亡的原因。

1 方法

病原菌的分离:用灭菌棉签蘸取患病河蟹肝胰腺,均匀涂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28℃恒温培养18-24小时后,观察菌落形态,并挑取可疑单个菌落划线接种在营养琼脂平板,28℃恒温培养18-24小时。

生理生化特征:采用肠杆菌和其它非苛养革兰氏阴性杆菌鉴定试剂盒(比色法)系统测定各分离菌株生理生化特性,同时做氧化酶反应构成第21个试验。根据判读表判读各反应结果,参照生化谱检索手册,得到鉴定结果。

药敏试验:挑取单菌落于5mL生理盐水中制成0.5麦氏单位的菌悬液(A管),从中吸取0.1mL,加入到10mL无菌生理盐水中混匀(B管)。利用微量移液器吸取B液,加入药敏板所有的微孔中,每孔0.1mL,分别测定细菌分离株对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红霉素、盐酸环丙沙星、盐酸土霉素、强力霉素共8种常见药物的敏感程度。盖好试剂板,置于35℃培养箱培养18-24小时,经肉眼观察证实无细菌生长试管中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

2 结果

2.1 病原菌生理生化鉴定

从病蟹肝胰腺分离到的细菌在营养琼脂平板上为光滑、湿润、微凸、无色或淡黄色菌落。

对分离得到的2株细菌进行生理生化检测,结果判定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和荧光/恶臭假单胞菌。具体生理生化特性见表1。

表1 鉴定试剂条检测结果

2.2 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2株细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如表2所示。硫酸新霉素、红霉素为耐药,对甲砜霉素中敏,其它5种抗菌药物均敏感,荧光/恶臭假单胞菌对甲砜霉素、红霉素耐药,对氟苯尼考中敏,对其余5种药物敏感。

3 讨论与分析

表2 2株细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对照表(单位:mg/L):

参照2013年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嗜水气单胞菌对

试验分离到的2个细菌分离株,根据其培养后的菌体形态特征、生化特性分析结果,分别确定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和荧光/恶臭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细菌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盐酸环丙沙星、盐酸土霉素、强力霉素的敏感率均较高,荧光/恶臭假单胞菌对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盐酸环丙沙星、盐酸土霉素、强力霉素敏感率较高。

(通联:223900,江苏省泗洪县石集乡人民政府手机:13951458857)

猜你喜欢

河蟹单胞菌霉素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牙龈卟啉单胞菌口腔感染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阿奇霉素辅助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住院患者气单胞菌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齐口裂腹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服阿奇霉素两个“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