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区域中体验大社会

2020-11-02陈淑艳

教育家 2020年39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幼儿

陈淑艳

区域活动是一种自由、开放、操作性强的活动,为幼儿搭建了一个小型社会,有助于提高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推动幼儿社会性发展。上海市嘉定区方泰幼儿园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养成,提出了以游戏组建小社会活动区的办法。

小社会活动区是利用幼儿园已有的环境资源,师生共同创设相互关联的不同主题的活动区。幼儿以混龄、混班的方式参与活动,自主选择活动区域、活动内容、活动伙伴,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

从幼儿出发的快乐游戏

我园希望小社会活动是属于幼儿的游戏。在探索的过程中,有教师质疑:活动区的主题都是在幼儿活动之前就已经确定好的,这算不算游戏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基于主题来源。活动主题来自幼儿日常关注的兴趣点,如在角色游戏中大多数幼儿会玩“小吃店”,与之对应的是“休闲吧”;旅游和野餐也是他们百玩不厌的,于是就有了“农家乐”。其次,基于幼儿心声。幼儿对小社会活动有期待,需要临时调整活动时间时,他们会奔走相告,有些幼儿还会问老师:“今天为什么不玩小社会活动?”幼儿的真情流露是内部动机驱使的结果,这也是游戏本质特征的生动体现。最后,基于活动现场。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和角色,在自由的活动体验中,幼儿获得认知、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如赚到了“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求去消费等。

教师是坚定的支持者

小社会活动给幼儿带来快乐的游戏体验,但有些幼儿会在游戏中表现出不尽兴的状态,这需要教师给予幼儿更多的支持。

第一,努力做一名忠实的观众和记录者。教师作为游戏的组织者,不能盲目介入幼儿的游戏。教师在游戏中必须退后再退后,以观察者和倾听者的身份存在,把思考、判断、交涉、解决等权力还给幼儿。第二,最大限度地发掘区域的潜在价值。小社会活动区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是一劳永逸的,要根据幼儿的游戏需求进行重组、调整和优化。第三,适时、适度地与其他活动相联结。把小社会活动中一些必要的经验技能储备与非正式活动、个别化活动、集体活动相联结,让幼儿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充分地构想和开展游戏。

小社会活动迈向园本化游戏

随着小社会活动的不断推进,我园尝试将小社会活动区进行升级改造,使之成为实现幼儿园特色教育愿景的园本化游戏。

引入“生态教育”观点。生态教育观倡导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内心和行為之间建立一种持续发展的关系。引入该理念,有助于让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等相关生态系统之间形成并保持良好的生态关系。

引入“学校即社会”理论。小社会活动区提供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材料和内容,幼儿在活动中可获得真实的社会生活体验,有助于幼儿建立秩序感。

转向国际儿童游戏理论新视角。国际儿童游戏理论将儿童游戏分为自主性游戏和有目的游戏。小社会活动符合有目的游戏的特质——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和组织幼儿活动,兼有游戏与活动双重特征。活动的推进有助于我园寻求幼儿“自主性游戏”与“有目的游戏”之间的平衡。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方泰幼儿园)

责任编辑:陈璠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