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审辩式思维,上好德育这堂大课

2020-11-02李瑭

教育家 2020年39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德育班级

李瑭

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教师适时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可以帮助学生保持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增强学生的判断力和责任意识,建立更有效的集体合作模式,从而帮助学生在集体与个体、理想与现实、历史与当下的平衡中实现自我价值。

培养审辩式思维是时代责任

养成必备品格的重要路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表明,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还包括发展思维能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科学精神”这一素养中涵盖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三个基本要点,对审辩式思维的培养作了明确表述。由此可见,审辩式思维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养成必备品格的重要路径。

适应信息时代的重要能力。当今时代的学生面临信息爆炸、虚假信息泛滥等时代困境,亟须发展和提高对信息的选择、理解、消化和评价能力,增强对各类信息的辨别能力。因而在德育建设中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走出傳统德育误区的重要手段。不可否认,在当下的教育实践中,教师习惯以“善”为行为评判标准,忽视了追求“真”的过程,给出的某些结论是脆弱的、值得怀疑的。在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施中,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是走出传统德育误区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激发学生“求真”的执着精神,帮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消除误解、甄别谬论,以获取对客观世界的真实认知。

灵活运用培养策略

通过“比较”引发独立思考。审辩式思维发展的逻辑起点是“独立思考”,“比较”则是“独立思考”的外显方式之一。在德育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设置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活动场景,引导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进而产生自我道德判断。

巧用“对话”策略锻炼思维。对话是发展审辩式思维的有效手段,在德育活动中,教师如能重视师生、生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对话”,巧用“对话”策略,便可有效推动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发展,增强学生在道德养成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对话”策略包括补充式对话策略和辩论式对话策略。补充式对话策略,即引导学生聆听多种观点,并进行观点整合,鼓励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实施这种策略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为审辩式思维品质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运用辩论式对话策略的形式,既可以是师生间的对话或学生小组内的辩论,又可以是教师有组织、有目的开展的主题辩论班会,其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独立进行辩证思考与判断,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

将德育活动融入生活领域。在德育活动中进行审辩式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贴近生活,构建生活化的学习体验模式。将德育活动有效融入生活领域,有助于改变“课堂上讲道德”的传统德育模式,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生活中接受深刻的道德教育,形成牢固的道德观念。

不同年级有不同的实施途径

鼓励低年级学生参与班级讨论,培育思辨精神。低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探索欲望,总在为某一个问题寻找合理的解释和答案。在对低年级学生开展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所有参与讨论的学生,引导学生开放心胸,学会接受不同的观点,愿意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让审辩式思维的培养在低年级的德育教学中得到贯彻和发展。在班级管理中,每个孩子都有自由讨论和发言的权利,不必拘泥于一种答案或一种观点,让每一个孩子的思维能力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部分二年级学生在观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阅兵后,提议设计具有爱国元素的特色班服以表纪念,同时便于班级活动时统一着装。班主任并没有直接鼓励这种想法,而是利用班会课时间组织全班学生对该创意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虽然提出的不少观点无法超出年龄的局限,存在幼稚和片面等情况,但通过对话策略,尤其是进行有效的补充式对话,完善了学生对“定制班服”这一问题的认知。同时班主任对存在的分歧组织了辩论式对话,辩论过程中,学生已经能够从对方观点中找到支撑个人见解的依据,并由此不断完善个人的观点。尽管这只是一节普通的班会课,但是学生却能在活动中敢于质疑、包容异见,锻炼了审辩式思维能力。

引导中年级学生利用审辩式思维化解认知冲突。在中年级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渗透审辩式思维,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明辨是非,学习做人道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把犯错误看作学生获得成长的一次机会,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我们可以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我们可以在挫折中不断增长智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将不同学生对他人作出的评价公开坦诚地进行比较,学生们在思维碰撞中会逐渐认识到:其实“告状”可以反映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标准,而多数学生的认知标准可以反映出整个班级共有的道德判断价值标准,从而帮助同学及时发现并纠正自身行为对标准的偏离。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促使学生反思原有的观念盲区,放弃不能被现实证据和理性思考所支持的信念,成长为重视证据和推理的理性探索者,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支持高年级学生运用审辩式思维进行班级自治。在高年级德育管理中,教师可在运用审辩式思维讨论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才能。在“班级议会”等集体班会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向大家陈述个人需求,大家共同讨论,审视得失利弊,从而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全面的思维能力锻炼。例如高年级学生身高差距逐渐增加,“小眼镜”也慢慢增多,传统的以身高定座位的做法已不能满足所有学生“被照顾”的意愿,此时教师将这一问题抛给所有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班级议会”的议员,他们在陈述各自立场需求的同时也倾听别人的感受,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从大局出发,思考相关解决方案的实施效果。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不同座位安排方案的优劣,讨论得出符合大部分人需求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运用审辩式思维解决问题,教师只充当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将原本“专制”的班级管理升级为“开放”式自治。“开放”即意味着主动反思,意味着平等的多元对话与宽容的思想竞争。世界是多元的,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但客观事实并不会自动地带来多元的观念,在“班级议会”活动中给学生创设多元对话的环境,让学生享受思想竞争的乐趣,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还将教师从“保姆式”的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有助于形成开放包容的班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黄硕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德育班级
班级“无课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