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胎来了,大孩情绪要疏导

2020-11-02杜平

教育家 2020年39期
关键词:小妹妹亲子情绪

杜平

我国实施“二孩政策”以来,二胎的出生改变了不少家庭的结构。从幼儿园的情况看,二孩家庭的大孩大多处于幼龄期,自我意识比较强,心理比较脆弱,自我调控能力较差,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面对弟弟或妹妹的到来,其心理与行为方面会产生诸多变化。

明明为什么不高兴了

这是中班开学的第一天,4岁的明明和妈妈一起来到幼儿园。在放被子的过程中,明明一直跟着妈妈,并捂着自己的脸。当妈妈放好被子,明明的眼里泛着泪光,嘴里不停地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整个上午,明明都低垂着头,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之后的几天,明明的情绪愈发消沉。每天来园后,明明都在门口徘徊,不愿意进教室。一天,我把明明拉到身边,一再追问下,他小声地说:“妈妈肚子里有个小妹妹。”

“你怎么知道妈妈肚子里有个小妹妹?”

“妈妈对我说的。我不喜欢小妹妹,我不想来上学,我想要妈妈陪我。”

“那爸爸呢?”

“我不喜欢爸爸,爸爸总是凶我。”

与明明交流之后,我才知道他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面对即将出生的“妹妹”,他很焦虑和不安,此刻的明明是多么无助啊!作为老师,能为明明做些什么呢?

让明明快乐起来

明明突然“转变”的主要原因在于,家里即将加入新成员,明明对此并未做好准备,却要承担起当哥哥的责任,他的内心充满了不安全感,而父母没有及时给予其情绪疏导。我首先与明明的父母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在了解了明明在家的种种表现后,向明明的父母反馈了明明的在园情况,并针对明明当下的表现与心理需要,与其父母共同制定了教养计划。

计划制定后,每天的亲子共处时间,明明的父母都有了一些改变。爸爸开始主动送明明入园、带明明去看电影、和明明一起阅读和游戏;妈妈更多关注明明的情绪表现。在每周五的离园时间,我会与明明的父母进行一次阶段反馈,围绕明明最近的情绪反应、行为表现以及生活内容三大方面进行沟通,共同面对在陪伴孩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疑惑。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与实践,现在的明明每天开心地来园,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分享开心的事,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从明明的故事获得启发

生育前的有效沟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幼儿的危机感。与幼儿进行有效的准备性沟通,告诉幼儿再次生育的真实原因,并让幼儿知道父母始终会像过去一样爱他。还可以借助一些绘本如《汤姆的小妹妹》《我是大哥哥》等,在亲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中,让幼儿知道爸爸妈妈很爱他。

建立亲子间依恋的信任关系,关键在于家长在抚养过程中要有敏感性并及时反应,即家长能敏锐地察觉孩子发出的需求信号,并能及时恰当地予以合理回应。生活中,父母要积极进行亲子互动,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阅读和游戏,多与孩子身体接触,如拥抱、抚摸、亲吻等,及时减轻大孩的焦虑与不安。

家庭中的和谐氛围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二孩家庭来说,只有家长公平对待家中的两个孩子,才能帮助两个孩子共同成长。家长要善于观察和分析,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

在家園合作时,父母应积极主动和幼儿园沟通交流,告知教师幼儿家庭生活环境的改变,并请教师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教师应适时增加对幼儿的关注度,但不要“关注过度”。对于已经产生心理障碍的幼儿,家长和幼儿园应共同寻找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安抚,缓解大孩情绪上的压力。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浩翔幼儿园)

责任编辑:黄硕

猜你喜欢

小妹妹亲子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捉迷藏
捉迷藏
捉迷藏
捉迷藏
情绪认同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