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风+园风”共塑语言美

2020-11-02孙景梅

教育家 2020年39期
关键词:家风文明创设

孙景梅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进一步对幼儿文明语言进行探索和研究,山东省平度市东阁街道中心幼儿园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做了相关调查,发现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幼儿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很多幼儿对文明语言认识不够;小班幼儿知道一些相关的文明用语知识,但使用的并不多;大部分中、大班幼儿对文明用语的掌握情况很好,但在生活中,如受到委屈或需求不被满足时,语言表达就会出现不文明现象。

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家长工作繁忙,不注重幼儿语言文明的早期教育;部分幼儿娇生惯养,随地吐痰,乱扔饭菜,公共场合大叫大嚷,独霸、专横,以自我为中心,稍不如意就对家长发脾气;有些幼儿受外部影响,不文明的言语会在交流中表现出来;幼儿的文明语言只限于口头,没有形成常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要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多年来,我们以“家风+园风”为教育途径,以文明教育为突破口,以活动为载体,大胆尝试创设适宜的情景和有利条件,从礼着手,对幼儿进行文明语言教育。

教师对幼儿文明语言的影响。教师不仅是幼儿模仿的对象,还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者的身份,运用情感手段进行施教。教师要努力提高幼儿道德认知水平,发展幼儿品德中的“认知”成分,提高幼儿的道德判断力,引导幼儿感受各种文明语言,懂得尊重别人、相互谦让、和睦相处的道理,使幼儿受到文明语言教育潜移默化的熏陶。

幼儿日常生活文明语言的教育。教师可以以语言教育为手段和载体,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以日常生活为途径,灵活、随机地引导幼儿的文明语言活动。在鼓励幼儿说话的同时,引导其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

教师还可以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利用阅读活动、排队环节、盥洗环节、进餐环节、户外活动等,引导幼儿学习基本的仪容仪态。教育幼儿在公共场所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懂得尊重他人,引导幼儿在乘升降电梯、观看电影时文明用语,知道低声讲话、不影响他人等礼仪行为。利用区角、户外等活动引导幼儿学习使用文明语言,提高幼儿解决活动中的冲突与纠纷的能力。

“家風+园风”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文明语言环境。

第一,打造良好家风,重视家庭环境的身教作用。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家庭文明语言环境,家长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注意言行举止,引导幼儿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使用文明语言。

第二,创设良好园风,重视园所文化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教师要努力创设自由、宽松的文明语言环境,打造优良的“园风”,引导幼儿时时、事事、处处使用文明语言。

总之,在幼儿文明语言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应有目的地净化家庭语言环境,优化园所文明语言环境,多用文明语言,懂得用文明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为幼儿的文明语言发展创设条件,全方位提高幼儿的行为习惯和语言素养,共同塑造幼儿的“语言美”。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东阁街道中心幼儿园)

责任编辑:王妍妍

猜你喜欢

家风文明创设
创设未来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家风伴我成长
对不文明说“不”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