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帮助教师跨越心理挫折那道“坎”

2020-11-02陈总文

教育家 2020年39期
关键词:挫折心理学校

陈总文

有幸福感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学生。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关注。教师在工作中产生了心理挫折,出现了消极情绪,不仅不利于工作开展,还直接影响到学生。学校管理者需要找到教师产生心理挫折的原因,并着力寻求有效解决的方法。

“内忧外困”让师心不堪重负

教师产生心理挫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有自身心理素质等内部原因,也有工作环境等外部原因。从整体来看,教师工资福利政策与现实待遇情况之间尚有差距,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还不够强;从个体来说,家庭生活难以平衡,职称评聘、入党、评优评先压力大……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时,便成为教师产生心理挫折的主要原因。

工作安排与硬件设施不合理。学校给教师安排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和学校管理目标,使教师充分发挥才干,获得荣誉感和一定的物质生活改善。学校工作管理不善,如对教师个人的兴趣、能力、专长考虑得不够,造成大材小用、通才专用、专才通用、用非所学、舍长就短等,容易使教师产生挫折感。一些学校的硬件环境较差,如线上教学设施落后、生活卫生状况差、照明通风不理想等,容易使教师产生疲劳感,增加了产生心理挫折的可能。

人际不和谐阻碍集体认同。个人对一个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提高集体凝聚力的关键,同时也影响着个人价值的发挥。教师人际关系不和谐,师生关系紧张,都会导致群体的向心力不足。教师疲于应对人际关系,就会缺乏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和对所在群体的归属感。

生活条件与家庭关系引发焦虑。衣食住行是人生存的基本需求,得不到妥善解决的话易导致心理挫折。例如家住深圳市福田区侨香村甚至更远却在罗湖上班的教师,交通路途远,整天劳碌奔波,课余难有自己舒缓解压的时间,易产生不健康情绪。

社会舆论与环境氛围导致受挫。当前,人们在社会事务中的参与感更强,但随之而来的是,校园不再是宁静之地,“热搜热点”式的监督影响着教师。学校的声誉、社区文化现象等诸多因素,易使教师产生心理挫折。

“理想与现实”的系列冲突引起心理失衡。第一,合理的工作目标定位能驱动教师主动追求成长进步,而目标太高或太低易使教师产生心理挫折。第二,不愿失败、“爱面子”、已有的教育教学理念造成的思维定式等,往往使教师在工作的“舒适圈”里放不开手脚,循规蹈矩。但看到一些同行敢于尝新的出彩表现,自身又会产生落差感。第三,教师是心怀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崇高职业,工作中容易理想化,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时会由于没有全面考慮和分析实际情况而四处碰壁。尤其是一些年轻教师刚离开大学校园,社会经验不足,尚未完全由解题式的学生思维转变为统筹式的教师思维,缺乏成熟的教学和班级管理能力,在面对棘手问题难以解决时,也会产生受挫感。第四,看不到工作的成效。特别是小学教师,只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学生,从事的是打基础的工作,容易对改善工作环境产生无力感。教师职务升迁的机会不多,因而很多教师的进取心受到打击,工作热情大打折扣,选择做一个平庸的教书匠。

多管齐下,驱散阴霾

对于教师产生心理不健康情绪的问题,校领导应该怎样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消除不利因素,进一步提高教师积极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正确认识,谅解包容。面对有心理挫折感的教师,管理者需要帮助其明确:要正确认识评价自己,职场中产生了心理挫折要心平气和地面对;要对困难和挫折有清醒的认识,做最大的努力去面对,对工作争取最好的结果,同时也做好最坏的打算。学校管理者要对教师表示理解与谅解,既充分理解同情对方,又牢记自己的责任,做好开解引导工作,以确保学校工作目标的有效实现。

创造机会,释放情绪。学校需要让受挫者有释放情绪的机会和空间。工会领导应该为教师倾诉创造机会,做好听众。态度要诚恳、冷静,用心去听;矛盾激烈的时候暂作回避处理,让其发泄;针对教师心理的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讲座,帮助教师找到应对不良情绪的方法;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沟通,如谈心会、征求意见会、教代会等。

改善处境,尊重信任。领导者一方面要从改善环境着手,建设一流的校容校貌,尽量完善各项设施,尽力消除教师工作中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要从学校顶层设计构建健康的校园文化,用心培育符合现代学校管理格局的文化土壤。团队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追求,提倡务实的工作方法、民主的管理方式;领导说话待人的态度策略要符合现代管理潮流,以人为本,做到“宽严有致,恩威并重,张弛有度”。处理下属的问题,领导是建立在关心、爱护、尊重、信任、体贴的情感之上,对一些无法改变的条件,可以通过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氛围等软环境补偿。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强弱,是影响教师情绪健康的关键。首先,加强专业能力的培训。学校管理者从倾听教职工诉求出发,针对教师的能力实际,系统做好专业能力培训,包括家校沟通协调技巧、同事和谐相处技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与应急处置、班级管理方法策略……学校为教师提供更大的成长空间,鼓励教师主动再学习,吸收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并在日常工作和交流、竞赛等活动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其次,保持工作安排的相对稳定性。学校尽量不要频繁改变教师所教学科,确保教师在本职工作中遵循“适应—熟悉—精通”的成长线,系统全面提升队伍专业能力。再次,发挥集体智慧解决棘手问题。针对工作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学校调动教师之间“传帮带”的积极性,有问题共同探讨,有困惑一起应对,避免出现“单打独斗”的现象。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教师是“人之模范”,要“以身立教”,应加强师德修养。要建设高尚师德师风,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层次性原则。要用不同的层次目标引导不同学科的教师,尽量让每位教师都有成功的机会。第二,循环性原则。学校工作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开学初该抓好哪几项重点工作、学期结束时要注意哪几个问题,我们可以事先计划好、协调好,减少工作中各环节的失误,减少让教师产生不满情绪的问题。第三,集体性原则。教师应成为学校工作的热心人,具体做工作时应心中有集体,要想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会给集体形象带来的影响。学校管理层面对不同年龄的教师要注意把握分寸,做好思想工作,奖惩适度适时,根据对教育对象的了解,提出转化思想的适当目标。同时,要把教师的心理卫生和辅导工作提到议事日程,让教师清楚认知能力正常、情绪健康、人格健全是心理健康的标准。通过师德教育,使人与环境和谐平衡,达到高效和愉悦的工作状态。

学校领导要从管理中寻找解决的思路,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细节中经营好学校的健康文化,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打造幸福工作的教师团队。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梧桐小学)

责任编辑:谷珵

猜你喜欢

挫折心理学校
Holism in Education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挫折
学校推介
终身不遇
心理小测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