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秘“小”绘本里的“大”世界

2020-11-02谷珵陈璠

教育家 2020年39期
关键词:绘本家长孩子

谷珵 陈璠

儿童的阅读不单单是完成其未来学业的重要保证,更是打开心灵的门,是开启智慧的窗。对于低龄儿童来说,绘本是其踏入阅读世界的一道桥梁。许多幼儿园依托绘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早期阅读活动,不过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困惑。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绘本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却苦于缺少伴读时间和方法。百花齐放的绘本教学热潮里,教师如何有效利用绘本,体现绘本的真正价值?幼儿园如何提供更加多元的早期阅读活动,为孩子成为独立的阅读者打下良好的基础?家长又如何创设一个自由的阅读环境,提高孩子的绘本阅读兴趣?让我们从童心出发,找到打开绘本阅读的新方式,让绘本丰盈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无限的潜力。

遇见绘本,擦亮照亮心灵的天窗

《教育家》:绘本种类繁多,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绘本?面对不同年龄和个性的孩子,幼儿园应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安排绘本阅读活动?

侯燕丽:幼儿教育最应该珍视的是孩子的情感,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能促进其积极情感发展的绘本。爱是积极情感内容里的一个重要话题,在孩子的世界里,家人是爱的首要对象。绘本《朱家故事》让孩子初步懂得家人应该相互尊重和爱护,爱需要共同承担事务,也要共同分享快乐。

在爱的话题中,不能忽略的是关于生命的主题,绘本《小宝宝从哪来?》让孩子了解自己和妈妈的亲密关系。绘本《爷爷有没有穿西装?》让孩子明白,当爱我们的家人离去时,要以积极的生活状态回报他们的爱。要促进孩子积极情感的发展,还应关注能培养孩子良好品格的绘本。比如要培养新入园的孩子“适应”的品格,《阿文的小毯子》对家长和孩子在这方面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此外,针对“勇敢”“诚实”“礼貌”“感恩”等品格的培养,都可以寻求优秀绘本的帮助。

初遇绘本,首先要给孩子传达一种观念:绘本是最好的礼物,绘本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要珍惜绘本、爱护绘本。小班开展绘本阅读活动多以集体教学形式为主,教师引领孩子寻找阅读绘本的方法、感受绘本传达的思想。随着孩子阅读兴趣的增强,让他们尝试自己观察、解读新绘本的画面,过一段时间教师再带领孩子一起学习,这样孩子对绘本的印象会更深。中、大班孩子的绘本阅读活动,教师更多的是为孩子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并提出问题进行引导,绘本中每个画面都由孩子自主观察、表达与讨论,充分尊重孩子的想象与表达自由。针对个别孩子的问题,应有意识地带领孩子学习某主题绘本。如孩子恐惧打针,读完绘本《我可不怕打针》会让孩子有这样的认识:打针只有一点点疼,“呲”一声就完了,不要怕!

作为阅读的带动者,教师应经常推荐绘本,可以采用语言提示、海报画面宣传等方式。此外还有其他方式:如午睡前讲绘本故事的开头,让孩子自己去看结尾;开展故事大王活动,以推动绘本阅读的开展。孩子在阅读绘本时有被理解的快感,同时,绘本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做法。成年人和孩子一起看绘本,可更好地理解孩子,和他们一起成长。

《教育家》:教师的绘本教学常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突破绘本教学活动中的瓶颈,让孩子获得阅读经验?

陆军:部分教师对于开展绘本教学活动会促进孩子哪些领域的发展定位不够明确。绘本作为孩子学习语言的一种载体,其主要价值体现在培养孩子的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方面的能力。教师开展绘本教学活动可以通过有效提问的方式,促进孩子多方面发展。

第一,基于生活经验的提问,能有效激发阅读兴趣。通过提问引导孩子回顾自己的生活经验,以绘本《神奇变身水》为例,先导入问题:饮料是水吗?你还在哪里看到过水?你会用水做什么事情?当孩子积极回顾已有经验回答问题后,教师可接着提问,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今天这本书中会讲一些关于水的什么有趣故事呢?水是如何探险的呢?

第二,紧随阅读之后的提问,加深孩子对绘本的理解。例如:故事里有谁?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最喜欢谁?借助回应,分析孩子理解情况。教师每提出1-2个问题后,应耐心地等待孩子回应,认真倾听并及时做出分析。例如:孩子对故事内容感兴趣吗?认真听的时间坚持了多久?哪些情节听得最仔细?根据孩子的表现,教师展开追问。

开放式的问题有助于教师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在绘本《神奇变身水》的阅读中,关键提问:你觉得小水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随后产生追问:你介绍的事情在书中第几页?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发生了几件事?

第三,延伸式的思考提问,能培养孩子分析、探索能力。教师鼓励孩子提问,例如:关于水,你还有什么想考考老师和小朋友的吗?关于绘本图画,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要跟朋友讨论?教师鼓励孩子进行故事再创作,可以提问激发孩子续编故事或者自制故事绘本的兴趣:你愿意跟水交朋友吗?你和水会做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孩子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教师应遵循“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原则,尊重孩子的發展规律来指导绘本阅读活动。设计任何问题都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关注认知与情感的交融,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听、讲、看、写不求面面俱到,维度的累加要尊重年龄的差异,由小至大逐渐递增。

阅读之外,延伸成长的阶梯

《教育家》:实际上,绘本不单单可以作为阅读教育的载体。如何让绘本不止步于阅读,助推孩子全面发展?

赵翠红:我们通过绘本带领孩子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应充分挖掘它在其他领域的教育价值,开展表演、认知、创造等系列活动,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立体化的发展空间。

演一演,提升亲子感情。读完一本书,对绘本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表演。成人生动的语言可以让孩子进一步感受绘本的魅力,孩子夸张的动作使其体验到用肢体进行表演的乐趣。如《好饿的小蛇》,妈妈来讲述,孩子趴在地上扭动身体向前移动来扮演小蛇,“啊呜!咕嘟!真好吃啊”。

认一认,丰富认知经验。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是优秀科学认知类绘本的主要特征。绘本《我不知道我是谁》用幽默的语言、反问的句式、简洁的画面向孩子呈现出17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绘本《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同样具有幽默的特点,孩子跟着小鼹鼠,在寻找“嗯嗯”的过程中认识了9种常见动物的大便。绘本对每一种动物大便特征的呈现,除了生动形象的画面,还用了恰如其分的比喻,让孩子把绘本内容与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建立起了联系,丰富了认知经验。

画一画,启迪艺术创作。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我们要创造条件,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让美的种子生根发芽。每一本优质的绘本都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在引导孩子阅读和欣赏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鼓励孩子拿起画笔,学习不同画家的创作风格,感受不一样的艺术表达方式。美国童书作家约翰逊创作了“阿罗系列”童书,作者巧妙地运用孩子的逻辑和语言,用简单的线条、奇异的幻想,引领孩子走入天马行空的世界,书中大面积空白被称为“儿童图书历史上最有价值的留白”。我们也可以利用书中空间,鼓励孩子创作出自己心中的奇幻世界。美国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创作的《爱心树》《失落的一角》等作品的故事内容令人回味,他流畅、明快的绘画风格启迪孩子用不一样的手法进行艺术创作。

教师应站在孩子为本的角度,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的理念,让绘本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促进孩子的立体化成长。

亲子伴读,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

《教育家》:许多家长苦于缺少伴读方法,花了好几百元购买一整套绘本,孩子根本不感兴趣;薄薄一本书,一下子就翻完了;有些绘本全是图画没有字,不知道该怎么给孩子讲。家长应该怎样正确伴读?

高晓微:家长、孩子、书,是陪伴阅读的基本要素。三者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在轻松和谐的情感氛围中、在有效的互动中会自然地燃起孩子对阅读的热情。

开展陪伴阅读活动,家长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有趣、丰富的阅读环境,让幼儿“想读”。家长选择伴读绘本需注意三个原则:一是选择能引发幼儿阅读兴趣的书,二是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书,三是选择能促进幼儿发展的书。

家长要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只有家长对绘本的内容产生共鸣、感动,用心陪伴孩子阅读,才能让孩子真正体验到绘本所传达的思想。当孩子敞开心扉地沉浸于阅读之中,家长通过阅读传达的积极态度自然就会深入孩子心里,这就是家长和孩子之间最亲密的对话。这种充满爱意的无痕教育也正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是陪伴阅读独有的魅力。

陪伴阅读不是单纯地给孩子“讲故事”。而是运用多样的阅读方法,让孩子在听一听、看一看、讲一讲、玩一玩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掌握阅读内容,唤起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促进孩子认知发展,使孩子一生受益无穷。同时,父母也重拾了童心,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伴读方法方面,家长可以参考如下。

第一,朗读或讲述。家长在朗读时要注意语速和情绪情感的变化,语调、语气要表现出故事角色特点,将孩子带入故事的情境;也可以邀请孩子模拟故事角色,有了这种任务意识,孩子会乐意扮演角色、期待聆听故事。

第二,提问引导法。家长可以通过向孩子提问或回答孩子提问的双向互动,来促进孩子阅读思维的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问题提得恰到好处,能使孩子开拓思维,了解阅读内容;如果问得笼统不具体,则容易使孩子跑题。提问不能过于频繁,要把握阅读材料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讲做结合法。共同阅读以后,家长启发孩子用图画、剪贴、自制图书等形式再现作品内容,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与书中内容有关的科学实验,使孩子在活动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第四,游戏阅读法。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可以准备一些用于故事表演的材料,如纱巾、毛绒玩具等,让它们成为故事中的角色。亲子阅读后,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角色表演,让孩子在表演中重温阅读内容。

陪伴阅读过程中的指导策略体现出家长对亲子阅读的理解。家长要观察孩子,倾听孩子,陪孩子共阅读、共游戏,以多种方式引导孩子,亲子共享快乐时光。

《教育家》: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让孩子成为热爱阅读的小书童?

陈先蓉:第一,营造阅读环境——打造“一米书角”。给孩子一块独立的、专属的阅读空间,小巧、温暖、安全,一平方米即可,无须重金打造,只需因地制宜、舒适亲切。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家长多鼓励孩子参与书角创建,让孩子决定建在哪里、怎么建、投放哪些绘本。

第二,营造阅读氛围——让孩子看到你在读。放下手机,陪伴孩子。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家长必须爱上阅读。科学研究表明,父母阅读的频率越高、时间越长,孩子阅读的频率越高、独自阅读的时间越长。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拿起书来读、经常读、 让孩子看到你在读、跟孩子一起读。

第三,培养阅读习惯——定时定点持之以恒。“一本好书、两人共读、三周坚持、受益终身”,21天就可养成一个好习惯。每天固定时段,由固定的陪伴人坐在专属的“一米书角”,和孩子开启美妙的阅读时光。家长身心投入地用充满情感的、温暖的话语给孩子读绘本,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取书、看书、翻书、放书等,这些良好习惯、美好瞬间会成为孩子一生中珍贵的财富和难忘的回忆。

第四,激发阅读兴趣——从图画入手。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图画总会比文字更吸引他们,一定要多给孩子看图的时间,让孩子通过仔细观察画面去理解故事内容。相信孩子是“读图的高手”,当孩子在绘本中找到了家长没有发现的一个又一个细节内容,孩子的阅读兴趣会更加浓厚,观察力和想象力会被更大程度地激发出来。

第五,培养阅读能力——找找、猜猜、想想。许多绘本中都有重复的情节和语言,非常适合孩子的学习特点,可以让孩子在不断重复中找到相应的规律。找找这个画面里还有谁?猜猜下一页会出现什么?想想封面和前环衬及扉页上的小线索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让孩子通过观察细节预测故事,等到故事结局出现后,再进行回顧。

第六,享受阅读乐趣——别给孩子压力。亲子阅读绝对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而是一个能让孩子和父母快乐的过程。可能读一会儿孩子就跑开了,可能阅读一天孩子收获甚微,这些都没关系。请父母不要着急,尊重孩子的阅读节奏和能力,更不要因此批评指责孩子,让孩子失去阅读的动力。当家长放下结果专注阅读,阅读才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陪伴才会成为幸福的享受。

猜你喜欢

绘本家长孩子
绘本
绘本
绘本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