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介入调动幼儿创作热情

2020-11-02陈晶

教育家 2020年39期
关键词:梦梦桐桐纸筒

陈晶

美工区是幼儿进行自由创作,体验艺术活动乐趣,发现自身能力,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重要场所。美工区看起来魅力十足,可常出现幼儿玩一段时间后不感兴趣、幼儿的创作关键经验与技能得不到发展等问题。好奇心、表达愿望、获得共鸣和安全愉悦的心理感受是幼儿积极投入创作,发挥自主性、创造性的重要心理基础。教师应用心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深入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从而巧妙介入幼儿美工区的活动,支持幼儿自主创作、提升幼儿的创作能力。

做幼儿的“迷妹”

幼儿的创作活动需要欣赏和鼓励。当幼儿有了创作的计划和热情时,教师应该成为幼儿的忠实“粉丝”,激发他们全情投入地完成创作活动。

大一班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飞行器探秘”主题活动后,一天,梦梦提出了制作双层飞机的计划。

梦梦:老师,我想做一架双层飞机。

教师:哇,真是个好想法!你想要怎么做呢?

梦梦:飞机的两层都有窗户,房顶是透明的,这样客人躺在二层睡觉的时候还能看看天空。

教师:你这个想法很不错,我都想坐你的飞机了。

受到鼓励的梦梦满心欢喜地去设计飞机了,她剪贴纸板制作了一个双层飞机,机舱一侧是封闭的,另一侧是开放的,能看到“楼梯”和两层之间的“地板”。教师对她的“剖面”设计十分惊讶,就在她身边坐了下来。

教师:梦梦,为什么你的飞机只粘了一边呢?

梦梦:我還要捏小人,如果都粘上就没办法把小人放在里面了。

梦梦说完又急着补充:我这个飞机的房顶和墙是自动开关的,多高级。

教师:原来是这样,确实是个高级的设计,我还在期待透明的舱顶呢。

梦梦:你等着,一会儿就有了。

梦梦继续她的制作,用透明膜比着飞机的大小剪出一块,用胶条粘在了机舱顶上……当教师从内心深处相信幼儿,教师单刀直入的指导就会转化为鼓励的语言和赞赏的目光,带给幼儿无限的创作动力。

情境点燃创作之火

幼儿的创作具有情境化、情绪化的特点,有创作冲动但容易转移。教师应抓住幼儿的创作火花,顺应他们的想法,用真实而有趣的情境激励其大胆表现,获得更高水平的发展。

中一班的恬恬用毛根、轻泥、羽毛制作了一条手链戴在手上,在美工区里走来走去。

教师:你的这条手链真漂亮,我也想有一条,戴着它去参加舞会。

恬恬:那还不简单,我给你做一条。

恬恬很快就为教师做了一条与自己的略有不同的手链,边为教师戴上边说:这个更好看。

教师:手链真好看,这条和你的颜色不一样,装饰也不一样,那参加舞会还需要戴点别的东西吗?

这时,美工区的其他小朋友也被吸引过来出谋划策:还可以戴项链、耳环、发卡、皇冠……还得梳头发、穿漂亮的裙子。

教师:那我需要准备的太多啦,你们快帮帮我吧……

恬恬和另外两个女孩子马上行动起来,做手链、做发箍……以毛根为主材,用各种辅助材料迸发了很多创意。参加舞会的情境、打扮教师的新奇与制作饰品的创意形成了准确的对接,让小设计师们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让幼儿喊出“我能行”

在幼儿的创作活动中遇到一些困难时,这正是教师引导幼儿拓宽思路的重要机会,也是幼儿学习成长的拔节时机。此时,如果教师生硬地介入幼儿游戏或直接解决问题,会让幼儿产成依赖感,甚至挫败感。因此,在幼儿遇到问题与教师互动时,教师可将问题进行转化后抛回给幼儿,引导幼儿自己分析问题、寻找答案,感受自己的力量,成为主动的发现者,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桐桐在用纸筒制作一个老式飞机。她试着用胶棒将螺旋桨粘在机身最前面,但反复了几次总是掉。

桐桐:老师,我这个螺旋桨跟机身怎么才能粘得结实一点呢?

教师:你觉得是什么样的问题导致粘不住呢?

桐桐:因为纸筒中间是空的啊,螺旋桨粘不上去。

教师:那有没有好办法不让纸筒中间是空的呢,也许螺旋桨就能粘住了。

桐桐:我知道了。把纸筒前面剪成一条一条的,然后再用胶带把它们粘在一起就可以了。

制作纸飞机一度成了大一班的热门活动,教师也成了美工区里的常驻“伙伴”,持续关注着幼儿的制作计划和过程,并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抛出问题引发思考,智慧地做幼儿学习发展的“幕后推手”。幼儿充分享受着创意想象、探究发现、自我成长的快乐,不仅制作出的飞机形态越来越丰富,还开发了发射彩带、机尾亮灯等很多功能。

材料助推幼儿进步

在创作活动中,幼儿的兴趣是他们最大的动力。教师应以物化了教育意图的环境材料为媒介,引发幼儿关注,激发幼儿意图,助推幼儿活动。

大二班的幼儿用轻泥制作恐龙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作品仍停留在粗犷的基本形态上,不够细腻且缺乏动态性。于是教师用纸盒制作了一个恐龙生活的场景,命名为“恐龙时代”,放在了美工区。诺诺和冉冉被这个“微缩景观”吸引,马上做出了两个小恐龙放在其中,讲起了恐龙姐妹的故事。

第二天,诺诺和冉冉又有了新计划:自己制作“恐龙家园”。他们用绿色的纸黏土做草坪、用棕色的纸黏土包裹矿泉水瓶做了一个小火山,还在背景板的一侧剪了一个小洞,用绳子拴上小恐龙,从小洞中一拉,小恐龙就走起来了。活动区回顾时,两个幼儿兴奋地为大家演示自己创作的能“走”的恐龙,但大家都说“恐龙只能往后走”。

第三天,教师将家里一个提线木偶投放到美工区。诺诺再次被吸引,摆弄了一会儿就兴奋地说:“我可以把小恐龙系在一根小棍上,然后从上面拉动,这样恐龙就可以随便走了。”于是“恐龙家园”变身成了“恐龙剧场”,幼儿制作的各种小恐龙纷纷在这里动起来、演起来了。

教师通过为幼儿提供发散式、支架式的材料,与幼儿成功地进行了一场引发新活动、激励新创作的“对话”,有效支持幼儿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形成了新思考,做出了新作品。

有人说“高质量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教师介入幼儿美工区最重要的前提就是陪伴,最巧妙之处也在于陪伴。只有教师蹲下身、静下心与幼儿一起经历创作过程,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兴趣与情感,真正了解他们的创作需求与内容,以免干扰幼儿的创作。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实验幼儿园)

责任编辑:陈璠

猜你喜欢

梦梦桐桐纸筒
梦梦的寻味之旅
纸筒
胆小的梦梦
“情窦初开”的桐桐
An Analysis of Main Difficulties Chinese Learners Experience in English Writing and Some Suggested Solutions for Teachers
桐桐学唐诗
结实的纸筒
“梦梦”“娇庆”德国行
纸筒
纸筒变身小精灵